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漫话普洱茶》——茶区考察散记古茶树考察的重要内容

时间:2023-12-13 10:47来源:本文节选自《漫话普洱茶》 作者:邹家驹浏览:
80年代初,香港港九茶叶商会会长郭宏廉先生在广州交易会上告诉我,香港民众在长期的普洱茶饮用中发现:用越南、泰国乃至大陆广西、广东原料生产的普洱茶,应市可以,但不宜长期存放,而用云南大叶种原料生产的普洱茶,耐放耐泡,如加工得当,在长期自然陈化中去掉较为强
普洱茶
茶树考察散记
一只奇怪的“驴队”,背着帐篷、睡袋和防潮垫子,在哀牢山、无量山双江邦马山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跋涉。队伍中,有年近六十的省人大领导,有二十刚出头的学生物的郭明辉同学。他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背包客”,也不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户外活动者。这是省茶叶协会3月上中旬组织科研、教学和政府部门对普洱茶产区的古生茶树进行的系列考察活动。80年代初,香港港九叶商会会长郭宏廉先生在广州交易会上告诉我,香港民众在长期的普洱茶饮用中发现:用越南、泰国乃至大陆广西、广东原料生产的普洱茶,应市可以,但不宜长期存放,而用云南大叶种原料生产的普洱茶,耐放耐泡,如加工得当,在长期自然陈化中去掉较为强烈的苦涩味,滑口陈香,必定成为普洱茶之极品。那些年在交易会上,广东、四川和贵州的普洱茶展位上门可罗雀,云南展位却时时挤满了港澳茶商云南普洱茶得以传播发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独树一帜,这与云南普洱茶产区内丰富的古生和栽培型大茶树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中对形成普洱茶独特品质至关重要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都远远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目前发现的山茶属植物约有200种,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南部及西南部。其中云南47种,广西22种,广东20种。茶组植物共有34种,云南就有31种和两个变种。在茶树形态特征上:栽培型茶树多属于茶系中的茶和(C.sinensis)和普洱茶变种(C.sinens1sVar.assamica);野生型茶树多属于五室茶系的大厂茶(C.Tachangensis)、五柱茶系的大理茶(C.Taliensis)。滇东北、滇东南和滇中地区也曾发现野生大茶树,但在性状上却与滇西南普洱茶产区的大茶树不同。考察云南普洱茶种质资源,探索云南普洱茶凸显的生物学奥秘,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张国立认养的古树茶
2004年3月4日,考察活动的第一站—普洱县的困卢山。著名影星张国立先生捐资两万元在这里认养了一棵古茶树。张国立先生去年7月到昆明拍戏,第一天就品了我的陈年普洱茶,从此同云南普洱茶结下不解之缘。他见多识广,饮茶有品位,他及夫人邓婕从此放弃了饮用多年的乌龙茶。为拍好古茶树的影像资料,我们出行前一天,他托人从北京带来他自己的专业摄像机。会摄像的郭明辉同学成了我们此行的摄影师。
普洱县宽宏乡的困卢山属无量山系。山多坡多,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块平整的营地草坪。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山上过夜。红色极地户外俱乐部外号叫“山鬼”的李键负责指导扎帐篷。“新驴”们手忙脚乱,总算把营地建好了。“山鬼”同我开玩笑:“你真闹,把省级领导都引到户外帐篷里来了”。夜里,大家聊起旧时普洱府的茶马市场。其实,茶马市场交易的核心商品是盐。白天在困卢村看到几块被牛和羊添得光滑的岩盐,我还拍了照。岩盐普洱过去产茶并不太多。70年代,中越关系恶化,香港爱国茶商联合起来抵制越南普洱茶,并转向大陆寻找货源。1973年省茶叶公司开始安排昆明茶厂试验生产普洱茶,继而在下关茶厂勐海茶厂普洱茶厂推广。1978年外贸部急电云南省增加生产300吨普洱茶供应香港。在往后的计划安排中,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勐海茶厂是主力,普洱茶厂的产量反倒是最小的。据史籍记载,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运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著称。因此,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种经自然陈化后的云南茶叶的统称。普洱茶销区将自然陈化的普洱茶称为“原旧普洱茶”,本身就有陈味。现代的普洱茶是将晒青毛茶后发酵处理而成,制作时间3~4个月,但没有陈味。要出陈味,仍然需要岁月积累。有人不懂普洱茶茶叶历史,将两者混淆起来,搞出什么普洱红茶普洱绿茶、普洱……等等,令人发笑。
 
唐时,银生府(现景东,辖景谷、普洱等地)有一李姓府官,酷爱茶叶。他告老不还乡,竟然定居宽宏乡山沟,在困卢山植了两片茶园,困卢村茶树兰花片有茶树372棵,另一片数量也差不多。看树龄,应该比勐海南糯山一般古茶园的历史久远。这些茶树很高,都在五六米以上,要搭梯子才能上去采摘。树姿多开张或半开张,嫩枝多见有毛;叶长6~15厘米,叶革质或膜质,叶面平或隆起,叶缘有细锐齿,越冬芽鳞片2~3个。估摸下来,整体产量不会太高,但旧时的茶价肯定是很高的。这些茶园伴随李家后人生活了几百年。民国时,后裔李明仁秉承祖业,以茶育人,捐资1825个银元,扩建了宽宏学校。李明仁还当上了省政府参议员。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雕刻了一棵茶树。
清晨,我们从1700多米的营地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涧小路上山。人大的老领导走得很快,常在前面停下来等人。他长期从事农业,常下乡爬山。看来锻炼和张国立认养的古茶树不锻炼是不一样。困卢山处于无量山下段,海拔不太高,只有2200多米,靠近北回归线南侧。张国立先生认养的野生古茶树长在70多度的山坡上,海拔2100多米。这里的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唯一的人为痕迹就是几个用油漆写的数字:JC253cm。就是说根颈80.57厘米,树高至少25米以上。这是困卢山最大的株茶树,属五柱茶系的大理茶(C.Taliensis)。大树枝繁叶茂,从基部分成三个叉。为同其它植物争阳光,树干直冲云霄,到树顶才出现分蘖现象。坡太陡,我们没办法丈量树幅。由于周围树林太密,广角镜头也拿不下全景,大家只好趴在地上找角度拍照。困卢山还有许多山茶植物,大小不一的野生茶树更是随处可见山不太高,但路却很远。今天走的路下不了十二三公里。走在森林里,有树叶遮荫,还挺好受的。快到宽宏乡的几公里,没了树木,火辣辣的太阳照得大家汗流浃背,头脑发昏。农业厅糖茶办的马嘉小姐一声惊叫,大家的脑袋不敢再昏了。一条两米多长的竹叶青蛇横在路上。它伸着舌头鼓着眼,傲慢地看着我们],几分钟后才慢慢地钻进草丛。
 
考察栽培型古茶树,是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栽培型茶树主要特征是:以灌木或小乔木型居多,树姿多开张或半开张,嫩枝多见有毛;叶长6~15cm,叶革质或膜质,叶面平或隆起,叶缘有细锐,越冬芽鳞片2~3个。
我们先后到了勐海县的南糯山、贺开曼迈村和布朗山班章古茶园,到了澜沧县景迈古茶园。前些年,茶叶发展规划上犯了一个错误,片面强调高产,强调低产茶园改造,大片古生茶园消失了。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骆少君主任对我说,万亩成片集中的良种茶园不是好事。生态环境没有了,病虫害发生频繁,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由于欧盟提高了茶叶农残限制标准,我几次到欧洲拜访德国茶叶协会和汉堡附近的0TG茶叶公司。0TG主管考夫曼先生在交谈中说,中国的“六六六”农药化学结构特顽固,施到土壤里二十多年不分解。长出的草有农残,兔子吃草农残转移到兔肉里,人吃了兔肉农残转移到人体。现在已有科学证据,这些农残是致癌物质。几年来,我们只好避开农残高危地区组织茶叶加工生产。茶叶是健康饮料,不是垃圾食品,如有农残可就健康不起来了。
 
南糯山的居民主要是哈尼族。唐代南诏时期,聚集在红河中游两岸的部分哈尼族逐渐向南迁移,经元江、墨江、江城进入西双版纳。但哈尼族并不是南糯山最早的居民。哈尼族一千多年前到达南糯山时,山上已有蒲蛮人抛荒的茶园。蒲蛮人即今布朗族,是古我培型古树代濮人的后裔。濮人是云南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被称为“古代茶农”。1951年12月,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当时称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场)在南糯山发现株高550厘米、基部干颈达138厘米的古茶树,被尊称为“茶树王”。1954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考察了“茶树王”。1957年,国内茶叶界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对“茶树王”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论证,确定“茶树王”属于栽培型古茶树,是中华民族驯化茶树的活化石。南糯山大茶树主要特征是叶长椭圆形,叶长响山我培型古茶树11厘米,宽4厘米左右,叶着生状态上斜,叶尖渐尖:叶色浓绿,叶肉厚而软,叶缘平,锯齿密而浅,主脉明显。芽头粗壮,淡绿色,茸毛多,育芽能力强。80年代以来,参观游人、车辆不断增多,“茶树王”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树体也受到许多损伤,1995年,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王不幸“仙逝”2002年5月8日,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张俊及勐海县茶办主任曾云荣等人在南糯山偏远的山坡密林中新发现一棵较为古老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树。
 
张所长和曾主任引领我们在古茶园中徒步行走几个小时。这一带有一万多亩的栽培型古茶林。南糯山年雾日为126天,年降雨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相对湿度80%以上,海拔1400米左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具有大叶种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真是一方水土一方物。勐海现存古茶园五万多亩,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和半山区。新发现的古茶树在半坡寨的一个山沟里。树高530厘米,树幅935×750厘米,主干基部直径76.4厘米,胸径40厘米,第一分枝距离地面60厘米,主干分6枝,树姿开张,树幅宽大,为大叶柳芽茶种。那天哈尼族正好在过他们的“洪喜节”,也就是春茶开采节。我看到两岁左右的小哈尼已经抱着竹杯在喝茶了。当晚我们的营地扎在离大茶树50多米远的山脊上。茶林里常见几个人才能合围的参天大树。这些树,年龄肯定比茶林老。我们都感到很奇怪,先人在开山种茶时,怎么没有毁林?难道他们当时已经注意到茶树与其它植物的生态关系。夜里又明又大的月亮静静地爬上茶叶树梢。一天又天,一年又一年,几百个春秋几十代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林在云南高原上默默地生长繁衍贡献,丰富着人类的生命状态。
普洱茶
古茶园的自我生态平衡能力令我们惊叹不已。这里是茶中有林,林中有茶。古茶树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寄生植物,连罕见的兰花都开到茶树上。景迈古茶园的一棵茶树生虫了,成千上万的红蜘蛛蜂拥而上,撕咬那些虫子。马嘉小姐急忙叫来郭明辉同学。我们的摄影师不负众望,飞快地摄下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古茶园里难得找到一块像样的平地,我们只好用树叶铺地扎帐篷。哈尼族每家都在木屋前修一个水泥平台,用来摊晾茶叶。生产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用阳光干燥,水分般还会保持在12%以上。晒青毛茶含有高水分,在交易、储藏和运输途中仍在继续自然发酵红茶绿茶讲的是新茶好,称茶中古玩的普洱茶讲的是特殊加工,岁月积累,陈化够。强调的方向完全不同。台湾有人出了一本画册,说他的普洱茶经冷库长期保存。前些天我同香港港九茶叶商会副会长、汇源茶行经理谭松发先生看后相视而笑。谭松发先生幽默地说,让他卖他的冰冻普洱茶去吧。陈年普洱不是在现代冰库里,而是在漫长岁月的青石路面上磨蚀出来的。那些年,我们几乎把昆明所有的防空洞租下来存放普洱茶,后又多次改造宜良茶厂普洱茶发酵车间,组织和科研人员进行普洱茶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和防治螨虫试验。这些活动,为普洱茶的成功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常有人问我,云南前些年为什么没有见过这种普洱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普洱茶是晒青毛茶后发酵的产物。后发酵有两个途径,一是自然陈化,成型时俗称生茶生饼(或青茶青饼),自然陈熟后,称为“原旧普洱茶”或“生普”。二是人为加湿加温渥堆,成型时俗称熟茶熟饼。如前所述,我省是1974年才开始在昆明茶厂试验人工发酵普洱茶。这以前只是生产烘青茶、晒青茶及紧压茶运销四方。普洱茶是长途运输交易和长期存储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的商品,因而形成云南人在产区喝的是上段——晒青毛茶和由晒青毛茶加工的滇青茶,广东、港澳和东南亚茶客在销区喝的是下段——普洱茶的消费格局。正是这种格局懵了许多消费者。香港每年消费四千多吨普洱茶,日销量都在十吨以上。在香港上茶楼酒家,如不事先声明要香片、龙井铁观音或红茶,提供的肯定是消滞去积的普洱茶。60年代,为援越抗美,香港德信行鼓励茶商向越南采购普洱茶原料。文革期间,大陆供应断档,云南腾冲人周琮等一些香港茶商到泰国人工发酵普洱茶应市。80年代中,我还专门邀请周琮先生到昆明和勐海茶厂交流普洱茶制作工艺。有人拿了块说是60年代思茅生产的熟饼请我鉴定,我没开汤品尝先告诉他是吹牛的。什么都可以作假,但岁月假不了,沧桑岁月流淌在普洱茶上的陈香和滋味假不了。
 
我们的出行计划没有安排澜沧县的帮葳大茶树。考察完景迈古 茶园,在惠民吃午饭。思茅茶树良种场场长杨柳霞女士极力推荐帮葳大茶树。去帮葳,今晚到双江就会很晚。我们最后还是下了决。
上允出去几公里,向右转入一条沙石路面的县乡土路。路很宽,修得也很平整。走了二十公里,进入一个有一段水泥路面的集镇。文东,我的心一紧。认出来了,那是供销社,那是我和我的她吃过“米干”(用红旱稻做的卷粉)的食馆。三十年前,这里叫文东公社,现在叫文东佤族乡。1976年,我随工作队在文东公社芒糯佤族山寨生活了一年。工作队里有一个名叫谭晓玲的女孩,比我小岁,刚从中医学院毕业,在省中医院工作,是工作队的随队医生。谭晓玲眉清目秀,娇小玲珑,红扑扑的脸盘,写得一手好字,唐诗宋词更是信手拈来。我是个懒得烧死麻蛇吃的人。现在上心了,跑前跑后照顾她。
 
芒糯山寨周围有大片的古茶园,山里还有许多茶缘植物。芒糯山后是澜沧江的支流小黑江,过了小黑江是双江县。就北回归线而言,芒糯山和普洱县的困卢山处于同一位置。当地除了佤族外还有布朗族,他们用传统工艺加工晒青毛茶。鲜叶少时,佤族妇女在簸箕里用手揉制。鲜叶多时,她们就在2。5米×2米宽的竹席上用脚揉捻。芒糯的佤族妇女从不穿鞋,脚底有一层又厚又硬的老茧。踩碎石,走刺棵,如履平地。佤族中年妇女抽旱烟,竹制的烟锅长短不一。常看见她们光脚踏灭点烟后还红红的火炭。我对小谭说,你容易同佤族妇女沟通,劝劝她们不要用脚揉茶。采茶高峰期间,她跑来跑去游说,但效果不大。
 
佤族家里很简单,金属制品就三件:刀,火塘支架和铜锣锅。床上是自己织的布毯,盛水用的是竹筒。天阴时,茶叶就摊晾在火塘上吊挂的竹席上。晒青毛茶偶有烟味,原因就在于此。佤族小伙子爱赶时髦,再穷都要买一个47元的红灯牌收音机成天背在身上。夜里,开着收音机在女孩家门前门后不停的吹葫芦笙。幸运的,有心上人缝制一个精巧的挎包装收音机。我上小学时经常摆弄矿石收音机,到芒糯派上了用场,方圆几十里的山民都来找我修收音机。寨里有一个叫岩坎的小伙子,他收音机的三极管脱了线,一会响一会不响,急坏了。那时卖一头大肥猪还买不了一部收音机。我烧红火钳,焊好那根线,收音机翻来倒去都会响了,岩坎也成了我的好朋友。
 
茶叶公司宋文庚经理是工作队组长,住在大队部。谭晓玲和外贸局的陈汉皋也在大队部。芒糯这个点上只有我是搞茶叶的。岩坎经常带我进山转茶林。每次进山,我们都带一小瓶供销社买来的煤油,小捆稻草。遇到树上有马蜂窝,岩坎就砍一根长竹竿,用藤条捆牢稻草,浇上煤油点燃。蜂窝受到威胁,野蜂群疯狂地进攻火把,结果是葬身火海。岩坎爬上树取下蜂窝,晚上我们就有了一盘香喷喷的蜂蛹打牙祭。一次,我发现个大蜂窝,岩坎却说不能动,蜂窝有主了。我糊涂了。荒山野岭,怎么会有主?原来有人在我们前面发现蜂窝,他没带火,就折断一根树枝做标记,表示有了所有权。
岩坎告诉我,芒糯出去半天的路,有一棵茶爷爷,是文东这一带最大的茶树,树高过上允的两层楼房。岩坎的汉语不是太好,我没听清楚茶爷爷所在的地名。其实岩坎说的就是帮葳大茶树。去大茶树只能徒步,来回要一天时间。岩坎说带我去看。晓玲也答应陪我去。粮油食品公司副经理、芒糯点上的副组长李华却死活不同意,说上允有两个冶金系统的工作队员被杀害了,上面通知不得随意外出。我最终未能拜见这位茶爷爷。
 
老宋和陈汉皋知道我和谭晓玲的心思,暗中给我们创造机会在一起。快回昆明了,我和晓玲到山上采了些茶叶让岩坎带回去加工。我特别交代岩坎告诉他妈妈千万不能用脚揉捻。那时芒糯没有电,我晚上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是用的微弱的小油灯。岩坎说了一个事。前些年老村长到外面开会,住的招待所有电灯。散会后,老村长割断电线,提了一个灯泡回来。他一路小心翼翼,走了那么多山路灯泡竟然没有坏。他继而用麻线把灯泡挂在场子上,召大家来看夜明珠发光。天黑了,那珠子肯定是发不出光的。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宋经理听,大家都笑了。老宋到公社开会,用公社的电话同公司生产科魏谋诚科长通了话。那时茶叶公司有一笔国务院文件同意提留的茶叶改进费。老魏亲自押车,送了一台柴油发电机和几台茶叶揉捻机下来。夜明珠亮了。佤族老乡高兴地围着一位吹笙的老者跳舞,踩得打谷场的黄灰乱冒。
 
回到昆明,晓玲她父母要请我和陈汉皋家里吃饭。我这个人向来不修边幅,衣服皱巴巴的,又不会喊人,木讷得要命。陈汉皋一看就像贾宝玉,板扎的上海衣着找不到一点皱纹。她父母对我没一丝好印象,死活不同意我们的关系。晓玲左右为难,常常伤心落泪。这是我人生的一大挫折。在芒糯山寨,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是想着她入睡的。分手那天,她来到我在老外贸局球场上临时搭建的草屋。我
泡了两杯我们亲手采摘的晒青毛茶。大叶种晒青毛茶真的是苦涩至极。一年多来,我们是第一次手碰在一起。她含着苦涩流泪,恍恍惚惚地走了,不久去了美国。我深深体会了古茶树茶叶的苦涩,到天亮都没有入眠。那时东西少,搬出草屋时,我把岩坎给我装茶叶的小麻袋塞进一个像留声机的老式录音机里。后来有了新式录音机,那台老机子还一直呆在我的床脚。
 
还是那山,还是那路,然而以前是毛路。我们工作队坐在解放牌汽车车厢背包上,吃着灰,晒着太阳。路上的牛和小孩看到汽车就四散奔逃。转过一个弯,有五六条牛慢条斯理走在公路上,我沉浸在往事中,措施晚了点,吉普车差点碰到牛身上,惊得坐在副驾上的省纪委农经处保卫民处长怪叫。
文东乡公所出去几公里就到了帮葳,大茶树就立在村头古道旁。澜沧县人民政府1992年9月25日公布帮葳古茶树为县文物保护树木。帮葳古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树高11。8米,树幅8。2×9。0米,根茎处干颈为1。14米,最低分枝高70厘米,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专家认为,帮葳古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可直接利用,其树龄在千年左右,是于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这棵古茶树的发现,对研究世界茶树的起源和进化,对研究茶树驯化生物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虽然发现的早,但保护大茶树的措施得当,帮葳古茶树至今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20年后的一天,晓玲看我来了,是汉皋陪着来的。陈汉皋那时还“不是外经贸厅副厅长,记得是处长吧。我想起了我们的茶叶。我没说什么,泡了三杯茶。岁月的流失,陈化了茶叶,也陈化了人生。昔日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今天已陈化成地地道道的普洱茶。刺激感官的苦涩味消失了,留下的是陈香甘醇的滋味。品茶如人生,谁解其中味?这时,我已做了二十年的普洱茶。我体会到,内含茶类物质越丰富的茶叶,越苦涩味酽,加工出的普洱茶越甘滑醇和,陈香悠久,饮到口里,厚实饱满,回味无穷。(无巧不成书。马嘉小姐看完我写的考察散记,告诉我谭晓玲家竟然是她的邻居,谭晓玲还教过她英文。)
本文节选自《漫话普洱茶》,作者:邹家驹,文字由说茶网录入,图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制作工艺 云南大叶种茶树 云南大叶种茶 普洱茶产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熟茶的存放与转化
普洱茶熟茶的存放与转化
普洱茶的香与苦
普洱茶的香与苦
普洱茶书推荐:《八山记》
普洱茶书推荐:《八山记》
饮食平衡下的中原普洱茶市场现
饮食平衡下的中原普洱茶市场现
摘下对北方普洱茶市场的有色眼
摘下对北方普洱茶市场的有色眼
普洱茶市场是否需要“估价师”
普洱茶市场是否需要“估价师”
为何普洱茶为357克
为何普洱茶为357克
冲泡时普洱茶汤会浑浊是啥原因
冲泡时普洱茶汤会浑浊是啥原因
普洱茶的选购及贮藏
普洱茶的选购及贮藏
普洱茶的冲泡与品饮
普洱茶的冲泡与品饮
八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普洱茶企业
八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普洱茶企业
普洱茶的与众不同
普洱茶的与众不同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