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福建茶的点评

时间:2023-09-01 10:08来源:煮酒说史 作者:佚名浏览:
据有文字记载,茶在福建至少有1600年的历史。早在陆羽著作《茶经》之前三百多年,东晋376年,南安县丰州镇的莲花峰上已出现莲花荼襟四字摩崖石刻唐前茶写作荼,意思是说,莲花峰四周的茶园如襟如带,绿油油一片,证明福建在东晋时已大规模种植茶树了。 福建的亚热带湿润
普洱茶
据有文字记载,在福建至少有1600年的历史。早在陆羽著作《茶经》之前三百多年,东晋376年,南安县丰州镇的莲花峰上已出现“莲花荼襟”四字摩崖石刻——唐前茶写作“荼”,意思是说,莲花峰四周的茶园如襟如带,绿油油一片,证明福建在东晋时已大规模种植茶树了。
福建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典型的红壤和赤红壤,很适宜种植茶树。茶叶是福建的传统特色产品,总产量居全国第一,出产特种茶类乌龙茶茉莉花茶白茶。其中乌龙茶由福建始创,至今仍是国内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茶类。
福建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正如清皇室偏爱普洱茶,建茶在宋室宫廷中基本上一枝独秀。当时最出名的北苑茶,便出产于现在的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凤凰山,福建以当时号称贡茶中上品的北苑“龙凤团茶”进贡朝廷,出现“龙凤盛世”,形成“茗战成风”的习俗,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士人茶文化和草野茶文化相互辉照。从当时的一些文字,如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和赵汝砺的《北苑别录》等著作中对建茶的种类、品质、茶具、泡饮和茶艺的描述看来,建茶和“茗战”是宋朝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茗战”,就是斗茶,即品茶比赛。这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茶叶本身优劣外,水质、火候、冲泡技巧,也决定着斗茶的胜负,讲究茶新、水活、火候的把握。它是由茶宴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源于唐,盛于宋,清人郑板桥诗云:“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唐人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福建人从唐朝开始有斗茶习俗。宋代是“斗茶”的全盛时期,福建当然更不例外。作为当时的主要贡茶产地,一些地方官吏为了博取帝王欢心,筛选优质贡茶举行的试茶比赛,无疑使福建的斗茶之风愈演愈烈,同时推动福建制茶业的发展。如转运使郑可简,别出心裁创制了一种“银丝水芽”,将已拣好的熟芽剥剔,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浸泡,光明莹洁,宛若银丝,号“龙园胜雪”。龙凤贡茶发展到了“龙园胜雪”,其精美程度算达到一个极点。斗茶这一习俗没有流传至今,不过,现在福建一些产茶区举办的茶王赛,应该是这一古老习俗的遗风。
福建人对茶情有独钟,除了作为产茶区一个原因外,究其历史渊源,最主要的原因是建茶自唐至明一直是朝廷指派的贡茶。《茶经》记载,唐朝时福州和建州是中国主要产茶区,出产的“方山露芽”、“鼓山半岩茶”、“武夷茶”是中国名茶之一,并列为贡茶。
经过宋朝鼎盛时期后,北苑茶渐趋衰退,武夷茶继而兴起。元大德六年(1302),武夷山九曲溪的第四曲设立“御茶园”,负责贡茶的采制与管理,每年制作“龙团”五千饼。到了明朝,福建贡茶占全国贡茶的一半,以品多质优被誉为“甲于天下”。其时福建制茶技术也有了更多的创新,芽茶的制作(不同于团茶),更充分地发挥了茶叶的特性,是制茶史上一件大事。先后创制了茉莉花茶和乌龙茶,乌龙茶堪称制茶工艺的一个里程碑。
茶的制作按发酵的程度不同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的、叶背布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将白色茸毛完整保留下来,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几种。
乌龙茶开始创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至今尚无定论,但始创于福建并无异议,属于青茶一类,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一种半发酵茶,在六大类中工艺最复杂也最费时,茶道也最讲究,由于冲泡颇费工夫,故被称为“工夫茶”。乌龙茶是中国茶界的一支奇葩,不仅有绿茶的清爽,红茶的醇厚,还具备花茶的芳香,泡饮用小小杯,因其香味浓郁,被誉为“七泡有余香”。泡开后呈现“绿叶红镶边”是乌龙茶独有的特色,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台湾日月潭的冻顶乌龙等为名贵品种。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是当今福建名扬四海的名茶。
“秀甲东南”的武夷山除出产岩茶外,还有洲茶。岩茶生长在山岩中,俗称“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按照生长环境分优劣,真正的岩茶,生长在岩凹、石隙、石缝天然形成的“盆钵”以及岩壑幽涧的两侧。品质最好的叫做“正岩茶”,慧苑坑、牛栏坑和大坑口,号称出产正岩茶的三大坑。三大坑以外,九曲溪一带出产的称“半岩茶”或“小岩茶”,品质较逊。岩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产区在四曲至六曲,平地和沿溪两岸出产的便是“洲茶”,品质最次。上品岩茶又分为名丛、单丛奇种、奇种、高种四类。品质差距大,价格也悬殊。名丛产量极少,最著名的“大红袍”,生于天心岩九龙窠岩壁石间,岩壁刻有“大红袍”朱红大字,因为长在绝壁上,据说过去寺僧只能依靠训猴穿进行采摘。其次是慧苑岩的“铁罗汉”、佛国岩的“金锁匙”、兰若岩的“水金龟”,与“大红袍”并称武夷岩茶四大名丛,均为岩茶极品。
 
“大红袍”这个名称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明代有个秀才上京赶考,病倒在武夷山下,喝了天心庙的一碗茶,病就好了,后来高中状元,返乡经过武夷山,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九龙窠峭壁上的这三株高大茶树上。另一种说法是前清某县官患病,因此茶得以痊愈,遂将红袍挂在树上以谢山神。还有一种说法是元代看守武夷“御茶园”的官员,采茶时脱下红袍挂在此树上。而比较合理的解释,据天心寺僧说,“大红袍”一名始于清代,因该茶树嫩叶呈紫红色,因而命名。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武夷山人就开始用茶馈赠亲友,到了宋、元,武夷茶被列为“贡品”,元代还设立“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武夷岩茶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代名词。武夷岩茶久藏不坏,色泽鲜润,茶汤清彻透亮,一般金黄带红,或者浓褐红,汤底有极细微的沉淀物。岩茶是条索状散茶,条形壮结匀称,一头大一头小,中间有明显的绞纹。好的工艺,条索大小均匀、完整,几乎看不到碎末,颜色呈蛙皮或黑褐色,有厚重的光泽感。传统岩茶的叶底“三红七绿”,清香型岩茶没有那么多红,但也有明显的绿叶红边现象。
铁观音也是茶树的品种名,主要产区在安溪。清朝乾隆年间,安溪西坪有一位叫魏饮老茶农,发现山崖上一株茶树散发兰花香味,便将茶苗种在家中的几个铁锅里,用压条方法进行繁殖,据说这是铁观音茶种的来源。采制出来的铁观音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品质优良,很快就名扬四海。
安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中终年云雾缭绕,适宜茶树种植,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经过历代茶农的辛勤培植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安溪因此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黄金桂、本山、毛蟹,与铁观音合称安溪“四大名茶”。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俗称“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铁观音汤色金黄,入口回甘,香气种类在各种茶类中最为丰富,杯盖开启立即芬芳扑鼻,满室生香。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夏至至小暑为夏茶,立秋至处暑为暑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春茶最好,秋茶次之——秋茶俗称秋香,香气较浓,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最次。
铁观音有很好的美容保健功能,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清心明目,杀菌消炎,减肥美容和延缓衰老,防癌症、消血脂、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功效,畅销港、澳、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被誉为“美容茶”、“减肥茶”。
除了乌龙茶名扬四海外,清咸丰、同治年间福建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的工夫红茶,运销欧洲,很受欧洲人欢迎,大批茶商闻名而来,“坦洋工夫”曾名扬一时。在福建境内,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与坦洋工夫通称福建三大工夫红茶。此外,将乐、建宁和泰宁的擂茶,宁德畲族的茶艺,在福建茶叶中也有名气。
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以出口输出为特点,五口通商,福州是三大茶市之一,最高峰时(1899年),全省包括从外省调入的绿茶和加工花茶在内,年出口量达2.4万吨。1896年福州制茶公司于福州北岭设厂,最早引进制茶机器。民国时期,茶叶在全省经济中占主要地位,茶业营业税占全省营业税两成以上。日本侵华战争开始,茶叶产销急剧下降,至1949年解放时,面积仅及战前的一半,产量不及战前的三成。新中国成立后,福建茶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口贸易一直在国内占重要地位。乌龙茶、花茶和白茶等特种茶占全国特种茶销量的90%。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在1979年和1984年两度兴起乌龙茶热,福建乌龙茶的销量占日本所有茶叶消费量的10%。1998年,福建茶叶出口量高达21,757吨,创汇7743万美元,实现百年最高纪录。
近年来,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福建茶乡新的人文特征。宋人钱勰说:“三世仕宦,方晓得穿衣吃饭。”福建人在早几年经济发展之初,滥饮暴食成了一种潮流。近几年来,他们意识到科学吃喝的重要性,茶的“和、静”禀性,品茶的优雅和淡泊,悄然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他们人文境界的重要内容,尤其以闽南人为著。
闽南的“工夫茶”,与古代茶道一脉相承。”泡工夫茶以乌龙茶中的铁观音为主,清代诗人刘秉忠诗云:“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闻圣妙香。”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广东潮汕一带和台湾地区,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十分讲究水质、火候和冲泡技巧。正如明人所说:“茶滋于水蕴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连,缺一不可。”仅那套泡茶用的茶具,就让人叹为观止。很早以前,文人墨客、富裕人家置办小巧精致的茶具,潮汕炉——潮州、汕头出产的风炉,玉书——扁平薄陶烧水壶,孟臣罐——江苏宜兴出产的紫砂壶,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并称为“烹茶四宝”,曾经流行一时。茶壶以久为贵,以小为上,并有“养壶”的习俗,说是茶壶使用的时间越久,每天都花时间用茶的精气滋润陶冶,越能泡出茶的味道。
泡茶用的水,井水要用“早水”,即早晨别人未汲用前先打一桶备用,天然流动的山泉称作“软水”,倘若这一年难得下雪,则收集雪水珍藏,名为“轻水”。煮水也大有讲究,最讲究的安溪人,以前用的是甘蔗渣或木炭。煮水自然也有学问,煮时宜用大火猛烧,烧开时水泡刚由“虾目”状转成“鱼目”状,叫做“一沸水”,要即时冲泡。冲泡茶叶更讲究,冲泡前先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第一遍的茶水立即倒掉,第二遍去掉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再在壶外重淋开水加温。每一泡茶在壶内停滞的时间不宜过长,冲泡四五次后就该换新了。
大概只有耐泡的乌龙茶经得起如此慢温细品,陶制小壶、白瓷小盅,沸水冲沃,“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开盖后一股浓香扑鼻而起,待茶汤倾入小盅,先嗅其香,继尝其味,品味着茶韵,也品味着人生。繁琐的工夫茶,倒是适合于待客之道。上茶前烧水洗杯,宾主先嘘寒问暖,其情融融,上茶后品茶叙旧,更显得融洽亲和。
这是民间的工夫茶。还有一种工夫茶,称为茶艺,大概只表演给游客观看。茶艺作为示范性表演,让品茶人了解铁观音、了解乌龙茶,寻常人家,恐怕有那个兴致,也没有那个耐心墨守成规。
1994年,安溪茶叶界和文艺界人士,挖掘和整理安溪传统茶道,结合现代情调,形成一套“安溪铁观音茶艺”。茶艺表演选用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名茶,用山泉水、井水或纯净淡水冲泡。沏泡时讲究款款有序,动作优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讲究将自身修养与茶文化精华融为一体,以达到人与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比如第一道程序“神入茶境”,表演者在沏茶前清水净手,端正仪容,聆听中国传统音乐,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然后备好茶具。茶艺共有十八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有一番说法,充分体现了传统茶道“纯、雅、礼、和”的精神境界。
武夷岩茶也有一套茶艺,程序跟安溪茶艺差别不大,大概武夷山是游览胜地,茶艺更注重将品茗、观景和赏艺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安溪铁观音茶 安溪铁观音 茉莉花茶 烹茶四宝 武夷岩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玲珑茶具为泡茶添情趣
玲珑茶具为泡茶添情趣
揭秘明代茶具
揭秘明代茶具
懂茶的姑娘在生活中是这样的
懂茶的姑娘在生活中是这样的
唐代玻璃茶具
唐代玻璃茶具
竹木茶具介绍
竹木茶具介绍
功夫茶原矿紫砂泥紫砂壶简介
功夫茶原矿紫砂泥紫砂壶简介
功夫茶具的配套装备
功夫茶具的配套装备
古代竹木茶具的介绍
古代竹木茶具的介绍
玻璃茶具的用途、学问和清洗方
玻璃茶具的用途、学问和清洗方
几种茶具的选购
几种茶具的选购
浅谈端砚茶盘具有什么优势
浅谈端砚茶盘具有什么优势
新手冲泡普洱茶能好喝又专业
新手冲泡普洱茶能好喝又专业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