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鉴别 >

教你鉴别什么是秋茶

时间:2017-11-03 11:20来源:一道茶网 作者:lidanping浏览:
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茶可分为春茶、夏茶与秋茶。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秋茶,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产的茶。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
普洱茶
 
  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秋茶,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产的茶。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在冷干的温度下制成的茶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
  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秋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平和,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那么,如何鉴别秋茶呢?
  1.干看。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2、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古人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
  秋茶,是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的茶,又叫“谷花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色较黄,芽叶较瘦小,且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张较薄、叶缘锯齿明显;内含物质含量少,滋味平和,水薄甘甜,香气较高。
  秋茶,历史记载并不多,大概因为唐代以前,茶农只采春茶,秋冬茶一概留养的缘故!只在晚唐期间,一位和杜甫齐名的诗人许浑的诗里见到“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的句子,另张籍也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里提到:“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寥寥无几的叙述里,虽无法窥见秋茶之全貌,但也见,从晚唐起,民间已有喝秋茶的习惯!
  秋茶真正的普及,大约还是从宋朝起,陆游曾在诗里提到:“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及“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深谙养生之道的陆游,一生爱茶、痴茶,想必对秋茶亦是甚为喜爱的,不然,也不会“初到荣州”,就急忙“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了!
  秋茶与春茶
  秋茶与春茶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味道上,秋茶不涩不苦,叶叶含白露,实为上品。明代许次纾就在《茶疏》里说:“往日无
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也曾写过:“吴人于十月采小春茶,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
喜日光晴暖。”
  就同一品质而言,春茶耐力更好,更耐泡,秋茶香气更佳,韵味足。“春水秋香”,顾名思义,春茶茶汤滋味浓,韵味强,口感佳,回味久,秋茶香气高,韵味长....哪个好,确实难说得清楚,看茶友的口味喜好了。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叶冲泡 制作过程 茶汤滋味 普洱茶 谷花茶 内含物 普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如何鉴别普洱茶的好坏
如何鉴别普洱茶的好坏
大益普洱茶防伪标识新版"内飞
大益普洱茶防伪标识新版"内飞
茶叶好坏的简单鉴别
茶叶好坏的简单鉴别
鉴别普洱茶中的秋茶谷花茶
鉴别普洱茶中的秋茶谷花茶
如何鉴别木鱼石茶具
如何鉴别木鱼石茶具
如何鉴别普洱茶的茶龄呢
如何鉴别普洱茶的茶龄呢
鉴别普洱茶年龄的决窍
鉴别普洱茶年龄的决窍
五个要点教你如何鉴别老茶
五个要点教你如何鉴别老茶
普洱茶的基本鉴别方法
普洱茶的基本鉴别方法
我们该如何鉴别袋泡茶的好坏呢
我们该如何鉴别袋泡茶的好坏呢
鉴别普洱茶内质
鉴别普洱茶内质
偷学来的茶叶鉴别法
偷学来的茶叶鉴别法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