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熟茶的三大流派与技术方向

时间:2021-06-04 10:20来源:请上帝喝茶 作者:佚名浏览:
熟茶的三大流派与技术方向
《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节选文章之六
 
熟茶的进化史,即从1.0的传统熟茶,进化到2.0新派熟茶,再到3.0的康养熟的进程,也是工艺不断改进,新概念与流派不断涌现的过程。因此,我们围绕熟茶的进化演变过程,来谈熟茶发酵的技术流派。
  
先从大的方面来看:
 
熟茶1.0:以大厂茶为经典,以勐海味为核心,形成大厂技术派和传统经典发酵技艺——地堆大堆发酵法,拥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三种发酵模型。
 
熟茶2.0:新派熟茶分为高端熟茶,国民熟茶,新茶饮熟茶(小青柑、茶化石)三个分支。以高端熟茶为经典,山头熟茶为核心,推行活性革命。
 
熟茶3.0:康养熟茶以科技熟茶为经典,大健康为核心,倡导菌方革命。
进而从本质上把握:
 
熟茶1.0形成了传统经典发酵技艺,熟茶2.0带来了活性革命,熟茶3.0则有菌方革命之畅想。
 
  
这其中,高端熟茶带来了原料与活性的革命,也催生了熟茶界最多的概念与技术流派:
 
原料——古树发酵(纯料、拼配)、春茶发酵等;
 
活性——慢养发酵、轻发酵、小堆发酵、半有氧/富氧发酵、山泉水发酵、离地发酵等。
 
熟茶2.0的升级,其实是以品质为中心的全方位升级。
 
“全”体现在,首先是市场人群的全覆盖。针对专业市场,高端熟茶,做的是优质高价生意;国民熟茶,做的是大众消费市场的优质平价生意。针对不喝熟茶,甚至不喝茶的非专业人群,则推小青柑、茶化石等新茶饮熟茶,做降低专业门槛的喝茶生意。
 
其次,是原料、工艺与仓储的全面改进与提升。国民熟茶,跟传统熟茶一样,玩的也是适口性——口感醇厚、顺滑的茶,也是大拼配大堆发酵大仓储与经典配方的产物,讲的都是规模经济,在核心产业逻辑方面两者基本一样。故国民熟茶不构成对传统熟茶的否定,而是在大厂技术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小青柑、茶化石为代表的新茶饮熟茶,做的是以创新为主的快消市场生意,等于另外开辟战场做茶,与传统熟茶PK处不多,相反传统经典熟茶技艺还能为其进行专业背书,增加卖点。但高端熟茶就不一样了,在某种程度上推动高端熟茶产业发展的茶企茶商,大都是专门对标传统熟茶的卖点与不足来做价值体系。下面,笔者列了15处老派与新派的PK:
 
地堆——离地,大堆——小堆,台地熟茶——古树熟茶,拼配熟茶——纯料熟茶,速成——慢养,少氧——多氧(半有氧发酵、富氧发酵),白沙井水——山泉水,发酵池——竹筐/木框,级别拼配——山头拼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茶化石),自然菌群——人工添菌,醇厚——活性(回甘生津,有喉韵,具有老生茶口感的熟茶,后期转化空间大),只注重精制环节——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品控,不卫生——清洁化,大众——高端
 
如是,通过与1.0对立PK,来确立2.0的价值,给受众的感觉非常直观形象。在某种程度上,高端熟茶是对传统熟茶的大否定。高端熟茶,很大程度上是想复制生茶山头茶在品质上对普通原料的碾压。但相比于生茶原料的决定性作用,熟茶的原料虽然也很重要,好料才能做出好熟茶,这也是业界的共识,但熟茶的山头料发酵,有个弊端,就是山头辨识度不够,不像生茶一山一味,山头特征明显。喝山头熟茶,缺乏明显的特征,老茶客用心体会,可能会喝出用勐宋料与用班章发酵熟茶的细微区别,但大多数消费者是很难喝出来的。而且,也很难让大家为这点小区别而高溢价买单。
 
山头原料做熟茶,辨识度不高,无疑是硬伤。而且,熟茶极为强调时间法则。新生茶可以喝鲜明的山头特征,年份生茶可以喝醇化后的口感。许多消费者会追新茶,因为新茶一山一味比陈化多年的茶更鲜明。新茶与年份茶放在一起,可能有人选择新茶,有人选择年份茶,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新熟茶与老熟茶放在一起,估计大多数人会选择老熟茶,因为熟茶放长了更好喝的经验之谈,一喝就懂。这是因为熟茶做出来,有个缓慢的酯化后熟作用,需要长时间仓储,风味物质才会转化出来,茶叶变得越来越好喝:新熟茶(口感尚可)→摆三到四年的熟茶(口感较佳)→摆十年的熟茶(口感极佳)。由此可见,原料再好,也要受辨识度不够制约,而且需要时间去等。
  
接下来看工艺,大堆与小堆,地堆与离地,这些发酵方式的不同,对品质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更多的是造成风味的差异。比如大堆发酵的熟茶,跟小堆发的,都可以发高品质熟茶,但发出来,口感差异较大。传统地堆大堆发酵法的弊端,不是来自发酵方式本身的重大缺陷,而是过去熟茶卖不起价,大家发熟茶,只要品质过得去就行,没有精益求精,导致大堆发酵在人们印象中往往与粗放制造,不太卫生,用料差,口感欠佳,堆味重等缺点需要长时间仓储转化等,联系在一起。其实,现在发大堆熟茶,在熟茶2.0品质做茶理念的冲击下,也吸收了新派精细化、清洁化、深入控制微生物活动,让益生菌发挥作用,尽量减少腐败菌、杂菌,多产生风味物质、健康物质等新潮制茶理念,从而使品质大为改观。
 
近年来,大堆熟茶的品质大幅度提升。地堆发酵,也是类似,可以解决底部积水过多的问题,既吸收了所谓的地气,又不会滋生过多的腐败菌、杂菌。
 
至于轻发酵、养堆、仓储慢养等新概念,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而是传统熟茶制程中就有类似的做法,只是大家按经验埋头做茶,没去系统性总结与提升,形成理念体系而已。传统制茶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系统,有多种做法,现在新派强调的一些概念,许多过去也在做,只不过现在得到进一步深化与系统化,由经验进入到实证量化分析总结新阶段。
 
熟茶2.0很难解决辨识度与新不如老的问题,也许可以由熟茶3.0的科技熟茶来系统性解决。这也是康养熟茶时代的一大机会:通过技术创新,让熟茶像生茶一样辨识度高,新茶老茶各有各的好!
 
科技熟茶目前最大的痛点:品质得不到专业市场的认可,只能在非专业市场攻城略地,走食品→保健品→药品之路。要得到专业市场认可,必须能解决熟茶的品质痛点,比如辨识度,让新茶跟老茶一样好喝。用更多有针对性的菌方,生产更多的广受专业茶客喜爱的风味茶品。
 
概言之:熟茶1.0——传统经典发酵技艺,熟茶2.0——活性革命,熟茶3.0——菌方革命(一方一味,百方百味)。
  
(一)高端熟茶的原料与活性革命
 
1、原料提升,采用古树料、山头料、春茶发酵。
 
2、全程品控:传统熟茶注重精制,其他环节控制较弱,多厂家没话语权的经销商订制茶,这是没有形成全产业链品牌造成的。高端熟茶强调全产业链品质控制。
 
3、恢复与提升历史上的轻发酵传统,茶叶留有后期转化空间。
 
4、深入了解微生物机理,构建活性发酵体系,让发酵与仓储过程多长益生菌,抑制腐败菌、杂菌的生长。
 
5、关注风味物质、健康物质的形成,注重产品辨识度与差异化。
 
6、精细化生产,注重卫生。
 
7、小堆、离地、半有氧发酵、富氧发酵、山泉水发酵、春茶发酵、慢养发酵、古树发酵等新概念层出不穷。
 
(二)重资产的大厂技术派与轻资产的山头派
 
做熟茶,辨识度、老料与中老期熟茶库存是关键。熟茶建大仓储,压资金,属于重资产。做高品质熟茶,除了原料、工艺,仓储时间也很关键,三到五年,十年,都有一个品质大的变化。在大产业开发上,熟茶是重资产产业。
 
大厂技术派玩重资产:大拼配大堆发酵大仓储经典配方,消费金字塔结构,覆盖高中低市场。
 
山头熟茶派玩轻资产:小众圈子,中高档原料,小堆,小仓储。
 
大厂技术派经营关键词:老料多,大拼配,大堆发酵,大市场,规模化生产,经典配方。
 
山头派经营关键词:老料少,山头拼配,小堆发酵,小仓储,小圈子,定制化生产,山头原料。
  
(三)卖点
 
1、传统熟茶卖点:保健作用、适口性、性价比。
 
2、新派熟茶卖点:
 
高端熟茶——活性、收藏、审美、品位、品质;
 
国民熟茶——老传统新经典(传统熟茶在2.0时代的升级版),质优价平,老百姓喝得起的品质熟茶,可天天饮用的口粮茶
 
新茶饮熟茶——网红脸,全新体验。以小青柑、茶化石为代表,是熟茶日常消耗的两大天王,掀起熟茶形态(独特造型,突破传统熟茶饼砖沱散四大形态)与冲泡的革命。
 
3、康养熟茶的卖点:大健康,全生活。
 
(四)轻发酵的三种技术模型与卖点:
 
1、发七成左右:半成品+仓储后熟。又叫慢养发酵(七分发,三分养)。轻发酵+养堆+成品仓储慢养,四到五年进入品饮期,跟茅台酒五年窖藏一样,存放十年品质更佳。
 
2、发5成左右,没发透,有明显缺陷,需长期仓储来改善品质,即发酵5成左右+干仓长期存放。
 
3、湿仓做旧:发三四成熟,进湿仓,做湿仓
 
卖点:老生茶的口感叶底返青,回甘生津的熟茶。
 
(五)古树熟茶
 
90年代末到2007年,古树料便宜。2004年以前,台地比古树贵,厂家为控制成本,会收便宜的古树料发熟茶。2004年,古树开始贵起来,但云南茶区面积大,许多二三线茶山,古树很便宜,厂家会无意或有意收来发熟茶。
 
2008年到2010年,茶价下跌,许多地方古树茶没人收,价格不高,也会有人收来发熟茶。
 
2011年古树茶火热,古树以做生茶为主,但有些厂家会用捡剔下来的黄片发熟茶。极少数先锋实验派也会用古树料发熟茶,比如巅茶。
 
还有一些早期做茶的,比如澜沧古茶,早在2004年其做的古树熟茶就受市场追捧,于是一直坚持做古树熟茶,结果形成了澜沧味的古树熟茶传统。
  
(六)从发酵角度看品质风味的底层逻辑
 
酸味重——半成品,需继续发酵,让酸性物质转化为糖分;或者长期仓储退酸。
 
堆味重——发酵过程中腐败菌、杂菌多。
 
仓味重——进过高温高湿仓,退仓时间不够,或者退仓效果不理想。
 
发酵不足——酸味重,半成品,不适合品饮,要长期仓储来退酸方进入品饮期。
 
发酵过死——常见于重发酵发得过头,各种菌群大量死亡,堆味虽轻,可以品饮,但益生菌与活性物质大量损耗,健康物质与风味物质不足,也缺后期转化空间。
 
熟茶以发透为宗旨:重发酵发透不发过,轻发酵发透不发酸。除传统技术与熟茶2.0活性发酵技术以外,还可以用科技手段深度干预。传统与2.0技术,靠发养结合发酵法:轻发酵发透,重发酵在醇厚基础上保留一定活性。
 
熟茶三大技术:传统醇厚发酵技术——熟茶2.0活性发酵技术——科技普洱菌方发酵技术。
 
1、生产好熟茶的共性——做先透后熟的高品质熟茶
 
“熟茶发透+仓储养熟”是基础
 
(1)假说:抛出酸化期、糖化期观点,待科学检验。
 
酸化期(未发透的轻发酵新茶)→糖化期初期(发透的适度发酵新茶)→糖化期中期(发透的茶,存放三到五年)→糖化后期(广州存十年,昆明存二十年)
 
(2)影响品质风味的三大关键指标:
 
三大指标为,发酵不足,发酵透活,发酵过死。
 
发酵不足:处于酸化期,存十年(广东仓)到二十年(昆明仓),进入糖化初期。
 
发酵透活:处于糖化初期,存三到五年,进入糖化中期,存十年进入糖化后期。
 
发酵过死:制造酸味的微生物,与将酸性物质转化为糖等风味物质的酵母菌等大量死亡,茶叶活性物质大量损耗,后期转化空间有限,健康物质、风味物质不足。
 
(3)发酵三大风味技术模型: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
 
发酵的成熟度不一样,品质风味差异很大,所以轻发酵、适度发酵与重发酵属于影响熟茶品质的风味技术模型。
 
检验技术模型的三大品质风味指标:发酵不足、发酵透活、发酵过死。
 
发酵以透活为基本要求。发酵不足,技术可以弥补。发酵过死,技术很难弥补。发酵不足,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调整菌群生态与后天仓储养足。
 
重发酵的透与过:
 
透,是优秀指标。过,是品质缺陷指标。重发酵,只要发透而不发过,也能出高品质茶叶。
 
透——中茶7581、科技菌方发酵(菌方发酵:用科技手段深入控制微生物生态系统)。
 
过——次品,健康价值与品饮价值不高。
 
轻发酵的透与不足:
 
透:三七开,糖化初期。
 
不足:尚处于酸化期,长期仓储来养足(短——湿仓,长——干仓),或者添菌来快速改善风味物质(控制菌群——科技发酵)。
 
适度发酵——透,处于糖化初期与中期之间。
 
2、经典风味的形成——地域与原料风格养成记
 
勐海味、昆明味、下关味,是地域风格模型。
 
澜沧味,是原料风格模型——古树熟茶(单山头——0086景迈料熟茶,多山头拼配——乌金)。
 
澜沧古茶,早在2004年其做的古树熟茶就受市场追捧,于是一直坚持做古树熟茶,结果形成了澜沧味的古树熟茶传统。
 
昆明茶厂临沧料用得多,昆明气温比勐海低,尤其冬天,气候干燥,发酵模型就不同于勐海,发酵时间更长,形成独特的昆明味。
 
下关味也是如此。高原风,下关沱,带有独特的酸味,许多消费者就爱这种独特的味道。
 
原料、气候条件、海拔等的不同,决定了各地采用不同的发酵与仓储模型。关键点在于要将熟茶发透,将半成品用仓储养熟,形成独特的味道。
 
文章节选自《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如何做大康养文旅时代的中国茶》,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佳兆业茶业集团出版,作者李国标(笔名白马非马)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产业发展 适度发酵 澜沧古茶 昆明茶厂 回甘生津 一山一味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储藏方法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储藏方法
普洱茶的台地熟茶与古树熟茶哪
普洱茶的台地熟茶与古树熟茶哪
2013年天弘太平盛世熟茶
2013年天弘太平盛世熟茶
中茶普洱茶—橘红(熟茶)
中茶普洱茶—橘红(熟茶)
夏天适不适合喝熟茶呢
夏天适不适合喝熟茶呢
夏天喝普洱熟茶是火上浇油吗
夏天喝普洱熟茶是火上浇油吗
普洱茶市场生茶价格为什么总比
普洱茶市场生茶价格为什么总比
普洱茶熟茶的陈香
普洱茶熟茶的陈香
从这六点看普洱生茶与熟茶的区
从这六点看普洱生茶与熟茶的区
生茶价格为什么比熟茶占优势
生茶价格为什么比熟茶占优势
2013年陈香普洱熟茶
2013年陈香普洱熟茶
佤王秘韵熟茶
佤王秘韵熟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