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叶,其实只有一种
	    一片叶子变成茶的过程
	    发酵对颜色的改变:
	    发酵对香气的改变:
	  未经发酵的茶,是属菜香型,让其轻轻发酵,如20%左右,就会变成花香型,让其再重一点的发酵,如30%左右,就会变成坚果香型,让其再重一点的发酵,如60%左右,会变成成熟果香型,若其全部发酵,则变成糖香型。
	    发酵对滋味的改变:
	  发酵愈少的茶愈接近自然植物的风味,发酵愈多,虽自然植物的风味,发酵愈多,离自然植物的风味愈远。
	    最终要成为什么样的茶,要看制造者的意图了
	    若想制成最接近自然植物的风味,那就不要让茶青发酵,结果制造出来的茶就是绿色的茶,蔬菜香的茶,也就是市面上所称呼的「绿茶」。
	    绿茶 (发酵度:0)
	   【特点】 清汤绿叶
	   【干 茶】 颜色为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
	   【茶 汤】 呈绿黄色
	   【原 料】 为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
	   【香 型】 有清新的绿豆香
	   【滋 味】 味清淡微苦
	   【茶 性】 较寒凉
	   【加 工】 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如果不喜欢它那么绿,而希望起一点变化,那就让它轻轻地发酵,如20%,结果就会制造出绿中带黄的茶汤、花香型的茶,还蛮接近自然植物风味的茶,这就是市面上所说的「包种茶」、「冻顶茶」之类。
	    白茶(发酵度:10%)
	   【特点】 绿叶红筋
	   【干 茶】 色白隐绿,外表披满白毫,茶汤呈象牙白
	   【原 料】 是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
	   【香 型】 香气弱
	   【滋 味】 清鲜爽口、甘醇
	   【茶 性】 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
	   【代表茶】   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
	   【加 工】 鲜叶→萎凋→干燥
	    黄茶(发酵度:10%)
	   【特点】 黄汤黄叶
	   【原 料】 带有茸毛的芽或芽叶
	   【香 型】 香气清纯
	   【滋 味】 甜爽
	   【茶 性】 凉
	   【代表茶】 君山银针、黄芽等
	   【加 工】 鲜叶—杀青—揉捻—焖黄—干燥
	   【解释】焖黄:把茶堆成一堆,比渥堆时间短,由湿热引起物质变化
	  如果发酵再重一点呢?如30%左右,那就会变成蜜黄色的茶汤、坚果香的茶、离植物原始风味稍远的茶,就是市面所说的「铁观音」、「水仙」、「佛手」之类,
	  如果让它重重地发酵,如60%左右,那就会是橘红色的茶汤、熟果香、离植物原始风味颇远的茶,就是市面上所说「白毫乌龙」。
	    青茶(发酵度:10%~70%)
	   【特点】 绿叶红边
	   【干 茶】 呈深绿色或青褐色
	   【茶 汤】 呈蜜绿色或蜜黄色
	   【原 料】 一芽两叶,枝叶连理
	   【香 型】 具有花香果味
	   【茶 性】 温凉
	   【加 工】 鲜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
	   【解释】摇青:茶叶经过摇动后檫伤叶缘,叶缘细胞被破坏轻度氧化,形成绿叶红边
	  如果让它全部发酵,那就是红色茶汤糖香最人工化风味的「红茶」了。
	    红茶(发酵度:100%)
	   【特点】 红汤红叶
	   【干 茶】 颜色为深红色
	   【茶 汤】 呈朱红色
	   【原 料】 大、中、小叶都有。分为条形红茶和红碎茶
	   【香 型】 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
	   【滋 味】 浓厚略带涩味
	   【茶 性】 温和,兴奋神经效能较低,温胃
	   【代表茶】 祁茶、滇红、宁红、宜红等
	   【加 工】 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黑茶(发酵度:随时间会变化)
	   【干 茶】 呈青褐色
	   【汤 色】 橙黄或褐色
	   【原 料】 多为大叶种茶
	   【香 型】 具有陈香
	   【滋 味】 醇厚回甘
	   【茶 性】 温和
	   【代表茶】 青砖、六堡茶、普洱茶等
	   【加 工】 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
	    发酵不同,成熟度不同,茶的风味就不同。就像人有百种一样。
	    哪种更让你心仪,只有挨个去品,去比较。
	 
 
                        (责任编辑: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