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解码宋代茶文化

时间:2023-09-22 16:43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未知浏览:
开封是八朝古都,是北宋的国都,还是宋代茶文化的发祥地。宋代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宽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等诸多领域,影响着宋代及其以后中国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中国茶文化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宋代是中国文化史发展的最高
普洱茶
 
   开封是八朝古都,是北宋的国都,还是宋代茶文化的发祥地。宋代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宽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等诸多领域,影响着宋代及其以后中国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中国茶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宋代是中国文化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历来就有“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宋代茶文化兴盛,茶成为宋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乡闾庶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在宋代,全社会各阶层普遍饮茶,“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无不用也”。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宋代茶文化兴盛的表现及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宋代茶文化发展的独特之处,即宫廷茶文化和市民茶文化的兴盛,宫廷茶文化使得宋代茶经济更加繁盛、茶叶更加精细,市民茶文化则主要把饮茶作为社会交际、增进感情的方式,而真正引领宋代茶文化潮流的则是文人士大夫,他们对茶文化的贡献在于真正将茶与艺术、茶与人生结合起来,并在品茗中渗透着宋代士大夫的意识。
 
   一、宋代帝王对茶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贡茶和赐茶来体现。我国古代贡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方官员自下而上选送的,称为土贡;另一种是由朝廷指定生产的,称贡焙。两宋时由于皇帝嗜茶,一些官臣投其所好,挖空心思创制新的贡品茶。这一劳民伤财的做法虽为人们所诟病,却在客观上促进了宋代茶业的发展。贡茶的惯例在北宋建国初沿袭下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北苑官焙茶园。北苑茶兴于唐、盛于宋,历经唐、宋、元、明4个朝代,在我国茶叶史上影响巨大。特别是在宋代,北苑贡茶穷极精巧,其团茶加工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北宋太平兴国初年,朝廷派遣使臣在北苑刻制龙凤图案的模型,制成龙凤团茶,专供皇帝皇后饮用。蔡襄在任福州转福建路转运使时,添创了小龙团茶。蔡襄之后,宋代贡茶开始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小龙团之后,密云龙、瑞云祥龙、龙团胜雪……茶叶越来越细嫩,茶饼越来越小巧,茶饼上的图案越来越精致。宋代不仅贡茶的质量不断提高,北苑官焙茶园的贡茶量也持续增加。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然龙焙初兴,贡数殊少,累增至元符,以片计者一万八千,视初已加数倍,而犹未盛。今则为四万七千一百片有奇矣。”
   宋代自北宋初年起渐渐形成了一套空前绝后的贡茶规制,在宋太宗、宋仁宗、宋徽宗等皇帝的关注下,在丁谓、蔡襄等多任福建地方官员的刻意制作下,宋代北苑官焙贡茶极度精致而奢华。在上品茶的观念、茶叶生产加工从采摘鲜叶、拣择已采茶叶、洗涤茶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制饼)到焙茶的每个生产工序和环节,都极尽精益求精之能事,为宋代茶饮的艺术化追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贡茶数量较多,因此帝王手中掌握着大量质量上乘的茶叶,宋代帝王为表皇恩浩荡及爱才惜才之情,常将贡茶赐予文人士大夫、军士武将或僧侣庶民。《七宝茶》载:“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对宋代士人来说,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茶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茶叶由于宋代帝王的推崇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宋代茶文化经过帝王的推波助澜进一步精细化、艺术化、理论化,使得茶不仅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更是文人士大夫诗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
   茶在宋代政治生活中相当活跃。茶因贡茶、赐茶活动影响了宋代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贡茶“规模龙凤”以帝王专用图案在茶叶这一细小的物品上确立了皇权的不可逾越,而以不同品名贡茶分赐不同级别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也在细微处维护着中古社会官僚体制的等级制度。除却建州专事贡茶的北苑官焙之外,宋朝诸路产茶州军也大都每年向中央政府贡茶。作为土贡方物的经常性项目,虽然茶只是小小的一项,但由于它在社会及日常生活中日益不可缺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映射力日益加强。以贡茶为主的赐茶,则极大地提升了茶的社会和文化地位。宋代政府礼仪中也纳入了很多茶礼,因为礼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较强的折射功能,宋代的茶礼从某些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宋代政治生活的一些特性。而政府行政部门办公时间烧水饮茶之风气,也始于宋代。
   宋代末茶点饮技艺,从器、水、火的选择到最终的茶汤效果,都很注重感官体验和艺术审美,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独步天下的特点。宋代上品茶点成后的茶汤之色尚白,而所选茶碗为建窑盏等黑、褐深釉色茶碗。深重釉色的碗壁,映衬着白色的茶汤,这种强烈反差对比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古代是不多见的,独具时代特色。
   由于精于品茶、制茶,为使福建茶发扬光大,蔡襄首创了斗茶法。彼时,蔡襄因其所撰《茶录》一书而闻名天下。宋英宗治平二年清明,少年得志的苏轼因闻得蔡襄制茶、著书、擅墨的盛名,邀请蔡襄、李绅、李德裕、皮日休等于惠山寺雅集,并用惠山二泉水为引斗茶,向蔡襄学习茶德、茶艺
   谈到宫廷茶文化,绕不过宋徽宗,更绕不过他撰写的《大观茶论》。宋徽宗精通茶事,于大观年间写成的《茶论》一书,被后人称为《大观茶论》。书中记述了北宋时期茶叶的产区、茶叶的采摘季节、茶叶的制作以及茶叶品质的鉴定等,还对当时的斗茶艺术作了详细的描述,极具文献价值。比如“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意思是说:茶散发着瓯闽的秀气,饱含山川的灵禀,可除体内滞留之物,使人清醒调和,凡夫俗子是无法了解的。宋徽宗甚至在论茶的同时体悟治国之道,可惜的是,他实施不力,终因“靖康之耻”而断送江山。
 
   二、在社会生活领域,在茶成为宋代全社会普遍接受的饮品的前提下,它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多关联,出现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习俗或观念。以茶待客、以茶为媒等茶礼茶俗自宋代开始流行起来。
   宋人笔记中有客来设茶的记载,王安石尚为小学士时造访蔡襄,蔡襄用最好的茶叶招待他。王城东与杨亿相友善。王城东有一茶囊,十分贵重,只有杨亿来才取茶囊具茶招待,其他客人绝对享用不到。所以王城东的家人一听传呼茶囊,就知道是杨亿来了。而吕公著则用不同的茶具区别招待不同的客人,“家有茶罗子,一金饰,一银,一棕榈。方接客,索银罗子,常客也;金罗子,禁近也;棕榈,则公辅必矣。家人常挨排于屏间以候之”。现代社会,这种视来宾身份招待客人的方式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宋代茶饮习俗大盛之后,茶仪开始进入了婚姻仪礼。婚姻仪礼中用茶,主要是取茶有不移之性:“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在宋代婚仪中,无论相亲、定亲、退亲、下聘礼、举行婚礼,皆需用到茶。茶礼完全与婚礼相始终。现代婚礼中,仍然保留有给双方父母敬茶的习俗。
   市井茶坊的发展在北宋达到高峰,这也是北宋政府取消夜禁后带来的最直接的市井效应。茶肆、茶坊、茶楼、茶店是宋代诸大城市乃至县乡市镇中极为常见、为数较多的专门店。
   由于嗜茶,赵匡胤执政时常常光顾开封街头的茶坊、茶肆。据说,他有次到“丁家素茶”品茶,一时高兴,竟将宫中收藏的三国著名画家曹不兴的画亲赐给店主。店家获此宝物后喜极而泣,悬挂于店中。从此,开封城内的茶坊、茶肆就有了悬挂字画的风俗。“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冬天兼卖擂茶,或卖盐鼓汤,暑天兼卖梅花酒。”除茶肆、茶坊这些固定的饮茶店铺外,还有一些流动的摊贩,诸如“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以上反映了宋代民间饮茶的风尚。
   东京茶坊,多集中于御街、州桥、朱雀门外街巷、潘楼东街巷、大相国寺东门街巷等处,主要有李四分茶坊、薛家分茶坊、山子茶坊等。此外长约十里的马行街上……“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而《宣和遗事》中记载宋徽宗微服私访李师师时,还有一家“周秀茶坊”。《清明上河图》中有众多的无字号店铺,“沿河区的店铺以饭铺茶店为最多,店内及店门前,都摆设有许多桌凳,不管客人多少,看上去都很干净。桌子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凳子则均为长条形,而且凳子面较宽,一般都排放整齐”。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开封城,凡闹市和居民集中之地,茶坊鳞次栉比。而且大多如朱雀门外一带那样全天经营的茶坊,从早开到晚,至夜市结束才关。“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就是说,在这一带,除白天营业的茶坊外,还有一种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和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这种“鬼市子”茶坊,“至晓即散”,实际上是一种边喝茶边做买卖的场所。
   《水浒传》是明人所著,但水浒故事自宋以来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对北宋生活与北宋茶馆文化的研究至今还有较高价值。在《水浒传》里,有专为公人候时、办事的衙门前茶坊,有小镇闲坐的茶坊,也有王婆专门说媒拉纤的茶坊。反正,在北宋,尤其是在开封城内,吏、卒、工、商各色人等,大都以茶坊为根据地,以喝茶为主要聚会方式。
   茶馆、茶肆遍布各地,成为社会中一个专门的服务性行业,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消费场所,也为戏曲、说话、专业人力市场、信息传播等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空间。因为茶在宋代社会的普遍使用,宋代甚至出现了以“茶酒司”为首的排办大宗筵席的社会化服务行业。种种观念与习俗不仅为宋代形成空前繁荣的茶文化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它们自身也成为宋代茶文化多姿多彩的现象之一,一起极大地丰富了宋代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
   由于茶的普遍使用,茶不仅为宋代宗教僧侣道徒们日常饮用,也成为他们修炼、传道所借助的物品之一,更是宋代禅僧与文人士大夫交往的媒介之一。
   唐代禅宗兴盛,把禅与茶合起来,称为“禅茶”,品茶也成了参禅。宋代依旧如是。
   道教很讲品茶,宋代道教兴盛,内丹派南宗“南五祖”之一白玉蟾(即葛长庚)首《水调歌头·咏茶》讲,品茶能提高境界;全真派第二任掌教,“全真七子”之一丹阳子马钰有首《长思仁·茶》,讲品茶有助于修行,这都是把茶精神拔高的方法。
   由于茶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宋代的茶业经济也迅速发展,茶税收入是宋政府财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马贸易是宋代的重要边贸,同时也是宋朝获取战马的主要途径。
 
   三、一端是宫廷茶文化,另一端是市民茶文化,连接宫廷与市民两极的是文人士大夫。文人士大夫出入于宫廷与市民之间,经常接触茶叶、茶事,写下大量的茶诗词,以茶励志修身,以茶明志讽政,引领宋代茶文化潮流。他们对茶文化的贡献在于真正将茶与艺术、茶与人生结合起来,并在品茗中渗透着宋代士大夫的意识。
   宋人茶诗较唐代要多,据有人统计可达千首。由于宋代朝廷提倡饮茶,贡茶、斗茶之风大兴,朝野上下,茶事更多。宋代是理学家统治思想界的时期。理学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阶段,强调文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内省,而要自我修养,茶是再好不过的伴侣。宋代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知识分子经常十分苦恼,但他们又总是注意克制感情、磨砺自己。这使得许多文人常以茶为伴,以便经常保持清醒。所以,文人士大夫往往把以茶入诗看作高雅理性之事,这便造就了茶诗、茶词的繁荣。像苏轼、陆游、黄庭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等,均是既爱饮茶又好写茶文章的诗人。前期以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为代表,后期以苏东坡和黄庭坚为代表。
   北宋斗茶和茶宴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以茶为内容的词作也应运而生。大文豪苏东坡以才情名震天下,他的茶诗多有佳作。
   陆游是诗人中茶诗最多者,一生写了300多首茶诗。他当过茶官,和陆羽同姓。他在诗中说:“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作为一生不得志的大诗人,在豪气与郁闷中不免求助于茶,过着“饭白茶甘不知贫”的日子,却由此而长寿。
   茶叶为宋代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为诗词提供了许多新的意象。同时,大量茶诗词也为宋代茶叶与文化作了艺术化的记录与保存工作,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其他文献中所没有的,由此更显现出宋代茶诗词的价值。
   茶叶的生产制造过程,从种茶、采茶到造茶、品茶都有诗歌记载。
   宋代最为高档的茶就是龙凤团茶。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命人在建瓯市东峰镇专门进贡给皇家喝的。即把茶叶制成茶饼,用蜡封好了,压上龙凤的图案,喝茶的时候先用小碾子碾碎了再喝。以后龙凤团茶又分出了很多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峰。
   宋人的讲究都在一些细小的地方,比如饮茶中的分茶。分茶如果望文生义,貌似是像今天喝普洱那样篦开茶叶,把茶水倒在每个茶盏中。其实不是,分茶又叫点茶,是用茶壶从高处把热水沏入茶碗时,以观察茶叶碎末腾起时的图案,是一种茶艺,倒是像现在沏茶汤。不过茶汤是为了沏熟,而分茶属于游戏范畴,宋代以后就没有了。
   写宋代茶具兼及斗茶的诗词,首推黄庭坚的《西江月·茶》,词中描写的茶具是兔毫盏,茶则是小龙团茶。
   在黄庭坚的笔下,龙焙茶、谷帘泉、兔毫盏、小龙团茶无非都把饮茶中种种难得的因素做到天时地利人和,这种景象,可谓是:“此茶只闻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宋代喝茶的风气,是以茶水越白、越清亮越好,因此宋朝喝茶的茶盏往往是黑色的,用黑色釉质瓷器,才能显出茶的洁白。知名的茶碗有兔毫盏,就是黑茶盏上有兔毫那样的斑点。这样的茶盏,有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多种。
   斗茶要斗茶的“色、形、味”,要互相比试一番分个高下。茶盏也是比赛的一个项目,实在比不出来了,伸手掏出个鹧鸪斑的茶瓯、金兔毫的茶盏来,也足够震撼他人一下。
   琴棋书画,为中国古代文人四艺,与茶结合之后,更是清丽风雅。后人以“琴棋书画诗酒花”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对,来指代描述文化生活与日常生活。由于茶本身兼具物质与文化特性,作为物质消费形式的茶饮,在“琴棋书画诗酒花”的诸种文化中,成为一种同样具有文化性的伴衬,诸般文人的风雅情趣生活都与茶联系在了一起,茶成为文人士大夫闲适生活的赏心乐事之一。
   茶与酒、茶与花、茶与琴、茶与棋、茶与画,在宋代士大夫笔下都有精彩的描写。读过李清照的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话,会觉得李清照像个纯爷们儿,喝得都“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了,而这首《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倒有些娴静和淑女,“碧云笼碾玉成尘”,自己还会碾茶;“留晓梦,惊破一瓯春”,梦醒时能惊得一杯茶水泛起涟漪。
   宋代女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写茶写得又是花又是月的,还把茶与梦连在一起,饮茶如梦里,果然十分小资——尤其是在独守空房时,就更要小资一些了。暗想着在春季的一天,李清照从清晨到黄昏,从庭院到屋里,身着一袭长裙,面对一碗清茶独自幽思坐上一天,古典的美人就是这样。
   饮茶是个安静的事,生活慢下来,人静下来,心就如茶一般清澈;心清澈了自然能有所感觉。当代人活得节奏太快、太麻木,自然是心被污浊得太厉害了,需要好茶来洗涮一番,才能品味到大宋年间的茶香
   宋代茶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挖掘的东西很多。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茶树 好茶 工艺 收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文化基地——凤庆滇红和
普洱茶文化基地——凤庆滇红和
大理白族三道茶文化基地和千家
大理白族三道茶文化基地和千家
思茅、昆明茶文化基地详解
思茅、昆明茶文化基地详解
俄罗斯茶文化里人们爱喝的红茶
俄罗斯茶文化里人们爱喝的红茶
刘文新:茶文化教育是否应该进
刘文新:茶文化教育是否应该进
中茶重回勐海:“国饮中茶”定
中茶重回勐海:“国饮中茶”定
为什么要建立专属的普洱茶文化
为什么要建立专属的普洱茶文化
“2018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二届
“2018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二届
中国的另类茶文化——吃茶成“
中国的另类茶文化——吃茶成“
关于茶文化你不可不知的几个人
关于茶文化你不可不知的几个人
第十七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
第十七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喜欢喝茶的你对其了
中国茶文化喜欢喝茶的你对其了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