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普洱古树茶为何罕有“明前茶”

时间:2016-06-14 17:12来源:云南普洱茶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俗语有云:明前茶,贵如金不少名优绿茶,都以清明节作为时间节点,推崇清明节前后所采收的茶叶,以此为珍品。但是普洱茶,尤其是真正以乔木古茶树茶菁为原料的普洱茶,却罕有明前茶这个概念,这是为何呢? 普洱古树茶为何罕有明前茶? 采摘标准不同 明前茶的概念主要见于绿茶,大家所熟悉的名优绿茶,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讲究清新
普洱茶
俗语有云:“明前,贵如金”不少名优绿茶,都以清明节作为时间节点,推崇清明节前后所采收的茶叶,以此为珍品。但是普洱茶,尤其是真正以乔木古茶树茶菁为原料普洱茶,却罕有“明前茶”这个概念,这是为何呢?
普洱古树茶为何罕有“明前茶”?
明前茶的概念主要见于绿茶,大家所熟悉的名优绿茶,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讲究清新鲜爽,所以很多是采摘茶树叶子的芽头,或一芽一叶的叶片来制作,嫩度高采摘时间较早。
而普洱茶,讲究的是岁月的滋味和丰富的口感,所以需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茶菁来制作,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叶子成长,吸取更多的养分。
 
茶树情况不同
(1)海拔的影响
众所周知,越是低海拔越是靠近热带的地方回暖就越快,气温越高农作物发芽就越早,反之则越慢越晚。而云南的古树茶多生长在山区,海拔相对较高,昼夜温差较大,茶树生长周期较长,所以较之海拔较低的坝区茶发芽要晚。
(2)种植的影响
茶园茶不同,古树茶植根于山野之中,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去汲取自然界的养分,很少有人为的去打药施肥,所以也不如茶园发芽那么早,尤其是近年种的一些早熟品种的台地茶
(3)树龄的影响
根据2006-2015年的统计,云南古树春茶采摘时间约为3月下旬至5月中旬,茶树树龄越大,则发芽往往也越晚。
勐库冰岛片区海拔在1800米左右的普洱茶树为例,早熟品种茶园茶2月底3月初开采,几十年树龄的生态茶树3月中旬开采,一两百年的大茶树3月下旬开采,三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则要到3月底4月初才能进行头拨茶的采摘。
总之海拔越高,树龄越大的茶树发芽越晚。
 
制作工艺不同
在不少茶友的印象中,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异常简单,晒青一晒就好,其实不然。普洱茶即便是生茶,从鲜叶到成品,中间可以细分成十几甚至几十个工艺流程,而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普洱茶最终的品质以及转化的前景造成影响。
譬如鲜叶杀青的时机,揉捻的力度,晒青的时间掌握,成品干燥的时间及温度等等,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普洱茶制作远比较大多数其他茶类耗时,其中尤以晒青干燥和成品干燥耗时较多,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如果为了尽快上市而缩短干燥时间,茶饼含水率过高,可能会导致发霉,而如果使用高温烘房加速干燥节省时间,则有可能影响普洱茶的后转化。而且制茶也不可能一次仅压几饼,需要有一个原料的累计阶段,要到一定的量才会压制的,再加上干燥的时间和运输的时间,往往最快也要4月中下旬成品饼茶才可以面世销售的。
 
一饼正宗的古树茶,需要有高海拔高树龄及良好的生态为他塑造出优质的茶菁,又要有上乘的制作工艺为他雕琢出优秀的品质,这也是普洱茶千变万化口感产生的源泉。所以我们应当有一颗耐心,不要刻意去追求早春,而应该给古茶树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积蓄能量,或许错过了明前的盛宴,但是当普洱茶独具魅力的茶汤入口时那种满足感会让你觉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制作 西湖龙井 信阳毛尖 春茶采摘 采摘标准 生态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2017年2月第2周普洱茶免费茶样
2017年2月第2周普洱茶免费茶样
喝古树茶到底该喝它的什么
喝古树茶到底该喝它的什么
冰岛古树茶知识和品鉴
冰岛古树茶知识和品鉴
普洱茶古树茶全记录:四大茶区
普洱茶古树茶全记录:四大茶区
古树茶树龄的判断
古树茶树龄的判断
普洱茶中的精品——普洱古树茶
普洱茶中的精品——普洱古树茶
古树茶的真危机之二
古树茶的真危机之二
古树茶的真危机(之一)
古树茶的真危机(之一)
普洱古树茶到底好在哪里
普洱古树茶到底好在哪里
班盆古树2016普洱古树茶
班盆古树2016普洱古树茶
有“老曼娥第二”之称的曼新龙
有“老曼娥第二”之称的曼新龙
有着老班章七成口感的勐往曼糯
有着老班章七成口感的勐往曼糯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