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生产 > 普洱茶制作 >

茶叶制作技术的变化

时间:2015-07-22 15:15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之一,它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得到承传和再现。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我国茶叶加工制作的历史,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历程。历经了咀嚼、羹饮到饼茶、散茶,

普洱茶

    中国是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之一,它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得到承传和再现。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我国茶叶加工制作的历史,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历程。历经了咀嚼、羹饮到饼茶散茶,从单一绿茶类多茶类共存,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的巨大变迁。每一次革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当时茶产业的发展。中国茶类之多,制茶技术之精湛,堪称世界之最。
   
    由鲜叶晒干到加工成饼茶,团茶的演变
   
    在神农时代发现和利用茶叶时,开始咀嚼鲜叶,后又把鲜叶煮做羹饮,以解百草之毒和饮食之用:到了周朝,设置了官吏聚集茶叶以供丧事之用,春秋时正式把茶叶作为祭品,于是茶叶需求逐萧增多,采摘面积不断扩大。但鲜叶的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运输不便,不能贮藏,这就限制了茶叶应用的扩大。因此,人们就把茶树上的鲜叶采下后晒干,像中药一样贮藏、利用,这就解决了非茶季和非茶区的茶叶利用问题。而这种晒干的茶叶虽说可以随时使用,但茶味不易浸出,解毒治病效果较差。大约到了三国时期,人们把茶叶制成饼状烘干,饮用时碾碎煮饮,这就是制茶的开始。茶的鲜叶做羹和制成饼茶,在古史料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如《晋书》中谈到:“吴人釆茶煮之,曰茗粥。”
   
    从茶叶鲜叶晒干到被饼茶或团茶所代替,在制作过程中使鲜叶的青草气、苦涩味和晒茶味淡的弱点得以克服。制饼或茶团茶都是先将鲜叶洗涤后蒸青、压榨,除去茶汁,然后制饼或团烘干。后来制饼茶的技术越来越精细,如“贡饼”的制作分蒸茶、榨茶、研茶、造茶(做饼)、过黄、烘干等工序:茶芽采下后先放入水中浸泡,然后蒸,蒸后用冷水冲洗,使其很快冷却,保持绿色,冷后用小榨去水,再用大榨去茶汁。榨水榨汁的次数有多有少,去汁后,放瓦盆中兑水研细,造饼烘干:烘干的次数要根据饼的厚薄而定,10—15次不等。后来发展到团茶,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是“北苑贡茶”,“先研膏”,“继造腊面”。
   
    从制茶开始,特别是饼茶、团茶的加工,推动了茶叶的发展,使茶叶很快从解毒、食用发展成为饮料。茶区迅速扩大,不但发现了云贵高原的茶树,而且四川(巴蜀)也开始利用野生茶叶。茶作为贡品,促进了茶树人工栽培的发展,进而使茶叶成为商品。
   
    由饼茶到散茶的演变
   
    由于茶区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促进了消费量和消费地区的不断扩大。团茶、饼茶尽管越做越糖,受到上层士大夫的大加赞扬,写了大量茶业的著作、诗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陆羽的《茶经》。但是,人们在饮茶的实践中感到团茶的饮用比较麻烦,尽管后来出现了“点茶法”,仍需要烤茶、研茶;过滤等多道工序,重要的是茶叶的内含成分在团茶的加工中由于经过“浸泡”、“榨汁”等工序损失很大,“真味”消失,而且青草气和苦涩味没有完全消失。大约在唐代末年,人们创制了蒸青散茶。这种蒸青散茶,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保持了茶叶的香味和内含成分。
   
    散茶冲泡方便,香气好,团茶制造精细,但饮用极为不便。在宋代,上层社会仍认为“腊茶最贵”,制作“不凡”,“惟充贡茶,民间罕见”。而把散茶称为“草茶”,指社会下层人士饮用的普通茶:奇怪的是这种“草茶”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可以说“草茶”是现代茶的雏形,这不能不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应该说,在当时“草茶”与“腊茶”之争,实际上是“先进”与“保守”之争。
  
    到了宋代,在人们的饮茶实践中,更重视茶叶的香气,所以在蒸青的基础上又创制了炒青散茶,以后饼茶、团茶被逐渐淘汰,形成了今天的炒青绿茶。《茶笺》中说:  “炒时,须一人从傍扇之,以祛热气,否则黄色、香气俱减。扇者色翠,不扇则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人焙。盖揉则其津浮上,点时香味易出。”这时的炒青绿茶制法已相当规范了,与今天的工艺差别不大。由于炒青绿茶的出现,使我国的茶叶香气达到了高峰,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鲜叶中的内含成分。这是我国茶叶加工上的重大变革,推动了我国茶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烹茶”法和“点茶”法,开始了“冲泡”法,能在全叶冲泡中得茶叶之“真味”,能够吸取茶叶内含成分的最大营养。因此,饮茶风靡全国乃至世界,这也是宋代茶文化繁荣昌盛的基础。由于炒青绿茶的出现,带动了其他茶类的创制。明代在炒青绿茶继续完善的基础上创立了黄茶制法、黑茶制法、花茶制法;清代创立了白茶制法、乌龙茶制法,至此我国的六大茶类已全部完成,成为世界上茶类最多,加工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由条茶到碎茶、速溶茶的演变
   
    西方国家饮茶的口味不同于中国和日本,他们喜欢饮红茶,并喜欢加奶放糖。由于西方工业发达,制茶不愿用手工,在各种条件的促使下,特别是市场的需求,使我国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的制茶方法逐步发生了变化。大约从1925年国外改革了制茶工艺,研制了洛托凡、CTC、LTP、沸腾烘干机等,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使传统的中国条茶、片茶变成了碎茶。后来新兴的茶叶生产国肯尼亚、阿根廷、孟加拉、土耳其等都生产这种红碎茶。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红碎茶。这是茶叶加工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重大变革,把原出于中国的、统治全球的条茶变革成了碎茶,即中国人所说的“茶末”。不管中国、日本是否接受,它却在全世界推动了茶业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美国首先进行了速溶红茶的试制,20世纪50年代,美、英等国均已研制出一种茶叶饮料新产品并在市场销售。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速溶茶改进制茶技术,并形成一整套的速溶茶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用成品茶在一些产茶国生产速溶茶。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速溶茶的制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由成品茶制造发展到用茶叶副产品和鲜叶直接生产速溶茶。20世纪70年代以后速溶茶加工制作技术发展更快,从单一的红茶速溶茶发展到绿茶速溶茶、乌龙茶速溶茶等。目前,中国生产的速溶茶产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速溶茶等。根据产品的速溶度可分为热溶型和冷溶型。
   
    变茶为“水”,进入现代饮料家族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茶叶这种古老的饮料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变革。20世纪70年代日本伊藤园就研制了乌龙茶罐装茶水,后来印尼等一些产茶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先后研制了瓶装茶水、罐装乌龙茶水等。中国,这个古老的产茶大国,为适应市场,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思索,近十年的徘徊,才真正认识到茶叶加工变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变茶为“水”是大势所趋,是新时代的需要。于是,一些新兴的食品企业、饮料企业,开始涉足于茶水饮料的研究与开发生产。可以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内,茶水饮料市场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将在世界饮料大家族中成为最具保健、最具竞争力的饮料,古老的茶叶将因此而得到新生。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六大茶类 茶叶香气 炒青绿茶 制作过程 制作技术 加工制作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制作之什么是茶叶再加工?
茶叶制作之什么是茶叶再加工?
《茶经》是怎么说茶叶制作的
《茶经》是怎么说茶叶制作的
用茶叶制作出的元宵你吃过吗
用茶叶制作出的元宵你吃过吗
茶叶制作之从蒸青饼茶到炒青绿
茶叶制作之从蒸青饼茶到炒青绿
这两种茶叶制作工艺会让你的普
这两种茶叶制作工艺会让你的普
唐朝贡茶品目及贡茶叶制作方法
唐朝贡茶品目及贡茶叶制作方法
傣族“竹筒茶”茶叶制作方法
傣族“竹筒茶”茶叶制作方法
茶叶制作萎凋程度与茶叶品质的
茶叶制作萎凋程度与茶叶品质的
茶叶制作重要工具——茶架
茶叶制作重要工具——茶架
茶叶制作工艺的玄机——怎么制
茶叶制作工艺的玄机——怎么制
茶叶制作中哪一步是决定茶叶品
茶叶制作中哪一步是决定茶叶品
茶叶制作不当 易产生“闷味”
茶叶制作不当 易产生“闷味”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