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唐代饮茶北渐之路

时间:2015-08-20 17:54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唐人贵茶有个南风北渐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产茶渐多,陕南、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园遍布,饮茶之风也传播日广。然而当时茶在北方却不受欢迎,多数北人不惯饮茶,甚至有以之为耻者。唐中期前后,茶的饮用开始普及到北方,茶叶运输的主要通道就是隋唐大运河。 三大原因促使唐代饮茶之风北移 是什么因素使得唐代饮茶之风北移

普洱茶

   唐人贵有个南风北渐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产渐多,陕南、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园遍布,饮茶之风也传播日广。然而当时茶在北方却不受欢迎,多数北人不惯饮茶,甚至有以之为耻者。唐中期前后,茶的饮用开始普及到北方,茶叶运输的主要通道就是隋唐大运河。

   三大原因促使唐代饮茶之风北移

   是什么因素使得唐代饮茶之风北移呢?

   其一,佛教的发展。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弟子的重要修行之一便是坐禅。由于饮茶有提神之效,一时间,茶在气候适宜的南方各山各寺广泛种植,饮茶风气迅速流传于各大小寺庙,甚至有“茶佛一味”说出现。到了唐朝仍是如此,尤其是重坐禅、断食及苦思渐悟的北禅宗在北方兴起后,茶叶成为与之相伴随的特殊饮料,几乎无一寺无茶。僧人饮茶既已成风,民间奉佛者自然转相效仿。因此,借着佛教的力量,民间饮茶之风由南渐北,遍及全国。

   其二,文人的推崇与宣扬。正如诗僧皎然所言:“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在文人心目中,茶是高洁、脱俗的代表,与大多数文人的审美情趣不谋而合。而且,茶还能激发文思,所谓“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唐代文人创作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诗文,如顾况的《茶赋》、元稹咏茶的《一字至七字诗》等。这些作品极有力地奠定了茶在唐人、尤其是在北人心中的地位。文人嗜茶、赞茶、相互之间赠茶、谢茶,都可能为百姓所仿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茶能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常饮料,文人的推崇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三,江淮种茶业的迅速发展。中唐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单一的农业经济格局被打破,农业、手工业、商业齐头并进。江淮一带,丘陵和山地被大量开发出来,用于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茶树即其中之一。时江淮种茶技术已有明显突破,有些区茶叶产量相当之大,绝非南北朝时寺院茶园可比。

   自唐以来,江淮地区凭借其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迅速发展商贸。大运河的开通,更促进其水运的发达,使该地区的商贸渗透到四面八方。

   大运河,饮茶之风北渐的催化剂

   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饮茶时尚于中唐前后,在全国各地风行开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僧人、文人的崇茶让百姓从意识上接受茶,茶业发展也只是为饮茶之风提供了物质基础,要使这种风尚在饮茶尚未完全普及的北方和以肉类、乳酪食物为主的游牧区盛行,还需要适当的催化剂,那就是大运河的作用。

   隋唐大运河全线开通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呈南北走向,流经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的江淮地区。唐朝时,由于产茶地多在南方,如巴蜀、江淮、两湖等地,茶商大都从这些地方集散,贩运四方,不排除他们沿陆路北行的可能,但在唐代,水运方式便于大宗货物转运,因此,沿运河北上无疑是茶商最佳的路线选择。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两地的沟通,使北方人与南方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风俗习惯也互相影响。没有这个文化背景,饮茶之风的北渐之路恐怕还要更长。

   中唐以后,唐政府越来越倚重江淮漕运,运河发挥的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南北各地加速了文化融合的进程,北方百姓才较广泛地接受饮茶。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茶树 茶叶 饮茶 茶园 茶商 茶香 风俗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体质各异 饮茶有讲究
体质各异 饮茶有讲究
茶味人生 用心饮茶
茶味人生 用心饮茶
溃疡病患者忌饮茶
溃疡病患者忌饮茶
暑天饮茶四不宜
暑天饮茶四不宜
秋日饮茶 怎可少了朱泥与铁观
秋日饮茶 怎可少了朱泥与铁观
十类人群不宜饮茶
十类人群不宜饮茶
饮茶的二十一条“军规”
饮茶的二十一条“军规”
带你了解秋季饮茶禁忌
带你了解秋季饮茶禁忌
四季饮茶的学问
四季饮茶的学问
科学饮茶小知识十三点
科学饮茶小知识十三点
曾被西方饮茶人百般恭敬的中国
曾被西方饮茶人百般恭敬的中国
夏季科学饮茶
夏季科学饮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