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茶叶基础知识之茶叶分类

时间:2023-10-08 10:41来源:博客 作者:壹滴水亲民的博客浏览:
茶叶基础知识之茶叶分类介绍如下: 1、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茶类名 制作特色 代表产品 绿茶 不发酵的茶 龙井茶,碧螺春 青茶 半发酵的茶 武夷岩茶、铁观音,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 黄茶 微发酵的茶 君山银针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 白牡丹,白毫银针,安吉白茶 红茶
普洱茶
 
  茶叶基础知识之茶叶分类介绍如下:
 
  1、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茶类名 制作特色 代表产品
  青发酵的茶 武夷岩茶铁观音,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
  黄茶 微发酵的茶 君山银针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 白牡丹白毫银针安吉白茶
  红茶 全发酵的茶 祁门红茶、荔枝红茶、正山小种
  黑茶 后发酵的茶 六堡茶,普洱茶
 
  2、以季节分: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养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仅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2)夏茶:是指6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按其生长环境来分:
  (1)平地茶: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
  (2)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故有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的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浓且耐冲泡
 
  我国所产的茶叶分红、绿、青(乌龙)、黄、黑、白六大类
  1、绿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2、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发酵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3、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一种。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工夫茶
  5、黄茶: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
  6、白茶: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较好。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冻顶乌龙茶 君山银针茶 武夷岩茶 白毫银针 六大类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关于茶叶分类的误区
关于茶叶分类的误区
不同材质的储茶器搭配不同种类
不同材质的储茶器搭配不同种类
巨大的澳洲茶叶市场“秘籍”何
巨大的澳洲茶叶市场“秘籍”何
在什么条件下容易使茶叶变质
在什么条件下容易使茶叶变质
发酵会改变茶叶香气吗
发酵会改变茶叶香气吗
酷暑下茶叶保卫战
酷暑下茶叶保卫战
为什么茶叶能煮着喝却不能久泡
为什么茶叶能煮着喝却不能久泡
茶叶是怎么分类的
茶叶是怎么分类的
珠三角地区年人均茶叶消费量高
珠三角地区年人均茶叶消费量高
茶叶的沉淀 人生的升华
茶叶的沉淀 人生的升华
金骏眉茶叶价格构成因素
金骏眉茶叶价格构成因素
唐诗中展现的茶叶文化
唐诗中展现的茶叶文化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