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健康饮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识接触它,
	 
	了解它,也喝了不少,却依然停留在基础层面,
	 
	只说得上好喝与不好喝,谈不上真正的品鉴。
	 
	想要快速提升普洱茶品鉴水平,
	 
	第一步是积累基本的品鉴知识,
	 
	如果连普洱茶基本品鉴知识都不清楚,
	 
	后面的学习也难以继续,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普洱茶基本的品鉴方法。
	 
	首先,分清普洱生熟茶
	 
	先看饼面颜色的区别,
	 
	生茶饼面颜色一般为青绿或墨绿;
	 
	熟茶饼面颜色一般为褐色;
	 
	再看茶汤颜色,
	 
	生茶汤颜色为亮黄到橙黄之间,
	 
	熟茶汤颜色为栗红到酒红之间。
	 
	其次分清茶汤口感滋味
	 
	普洱生茶口感滋味入口清新,
	 
	生津回甘迅速强烈,
	 
	比较常见的生茶香气有花香果香等;
	 
	普洱熟茶入口醇厚,顺滑,饱满,
	 
	老茶可能出现陈香,参香、樟香等香味;
	 
	在这些味道中,喉韵、陈香、茶汤饱满度,
	 
	以及醇厚感需要长时间的喝茶品评才能够品味出。
	 
	普洱茶品鉴步骤:
	 
	 一、看干茶
	 
	看干茶:茶叶条索匀整度、色泽油润度、外形齐整、无杂质;
	 
	看仓储:干仓茶饼条索油亮,
	 
	湿仓或湿度大的自然仓会有霉点或饼面乌而不亮;
	 
	品鉴不同山头茶要结合各山头茶的茶种和制作工艺,
	 
	可以看条索粗细、紧结度,有标准茶样最好。
	 
	例如倚邦有小叶种,条索就比易武要细短。
	 
	易武有做泡条习惯,条索就粗泡。
	 
	而景迈条索较紧。班章芽头肥壮多绒毛。
	 
	二、观汤色
	 
	观汤色可以作为品鉴生茶与熟茶,
	 
	新茶与老茶,制作工艺好坏,仓储好坏的依据。
	 
	例如正常仓储的茶1~3年汤色金黄,
	 
	3年后汤色从金黄转向金红,十年后转向栗红。
	 
	湿仓茶新出仓茶汤不够清亮,退仓几年后有所转变。
	 
	制作过程中闷到的汤色会不清亮。
	 
	但看汤色无法用来鉴别古树与台地。
	 
	三、品滋味
	 
	品滋味包括品茶的苦、涩、甜、滑和汤质饱满度等。
	 
	就茶区而言,一般纬度低,光照强,茶物质能量多,茶味足,汤质好。
	 
	而存放年份的鉴别首先要判断仓储,
	 
	仓储条件不同年份差异会很大,
	 
	湿仓存3~5年会像干仓十多年。
	 
	正常的自然仓存茶,
	 
	1~3年生味消失,3~10年转化味明显,
	 
	10~20年转化味减少,苦涩降低,
	 
	20~30年苦涩基本退完,汤感普遍醇厚润滑。
	 
	四、试耐泡度
	 
	耐泡度与茶种(大叶种比小叶耐泡),
	 
	树龄(古树比小树耐泡),投茶量等有关。
	 
	在同等投茶量下,古树比小树耐泡度基本多一倍,
	 
	古树可以泡15~20泡。在投茶量相同时,
	 
	大叶种比小叶种基本多一倍。
	 
	耐泡度用于鉴别渥堆熟茶时,
	 
	只能鉴别熟茶原料老嫰度(粗老叶发酵的耐泡度差一半),
	 
	耐泡度不能用于鉴别熟茶用古树还是小树发酵,
	 
	影响熟茶耐泡度与发酵程度有关,
	 
	大树、小树如果都发到七成熟,
	 
	则茶的内含物约分解了70%,只剩30%,因此耐泡度相近。
	 
	 五、闻杯底香
	 
	闻杯底香可以作为鉴别新茶与老茶,
	 
	生茶与熟茶,制作工艺,古树与台地的依据,
	 
	但在实践中主要用来鉴别古树与台地。
	 
	杯底香的强弱与持久,与茶的树龄,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同等条件下树龄越老杯底香越强烈越持久,
	 
	同样的,同等条件下生态环境越好杯底香也是越強越持久。
	 
	六、看叶底
	 
	看叶底是品鉴普洱茶的重要步骤,
	 
	从制作讲,制作闷红、焦片、糊边可以看到;
	 
	轻发酵的茶叶或者有黑硬叶梗,或者叶底软烂;
	 
	熟茶发酵的程度、好坏可以从叶底完整度,色泽是否一致等判断。
	 
	从仓储看,干仓的叶底栗红有光亮,色泽一致,有弹性活力;
	 
	湿仓叶底或有黑梗黑叶,或全黑,或无光泽,或软烂。
	 
	以上是普洱茶基础的品鉴方法,在日常喝茶中,
	 
	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尝试,不断总结,
	 
	以此提升我们的品鉴能力,养成科学健康的喝茶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