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厂家 > 普洱茶厂家介绍 >
下关第一,昌泰称霸?当年大益是如何成为龙头老大的?
15年前的普洱茶界,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情形?昌泰茶行刚改制为集团,产量激增,实力雄厚,而下关集团则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体量,销售均为市场第一。
 
很难想象的是,我们如今最熟悉的大益牌,当年大概只是个二三线品牌。是什么让一众茶厂遭遇滑铁卢?又是什么让大益一跃而起,荣登第一的?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聊聊,当年的大益集团,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群雄称霸的普洱市场
 
在开始正文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当年大益的对手都有哪些,首先是1999年才正式成立的,因一款批量生产的易武大树茶而迅速走红的昌泰茶行。
 
昌泰茶行的早期技术骨干,大都来自老牌大渡岗茶厂,99大渡岗就出自其之手,另外两位创始人都很有商业思维,逐渐将茶企做大做强。
 
2005年,进一步发展的昌泰茶行实行集团化运营,改制为“昌泰集团”,旗下低中高产品线丰富,产量很大,算是当年普洱茶市场上的热门品牌。
 
当年同样活跃的,还有六大茶山,老同志,兴海茶厂等从国营勐海茶厂中走出的品牌,以及南峤茶厂,黎明茶厂,福海茶厂等老牌茶厂。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市场总体上也呈现“一超多强”的茶企实力排名,而扮演那个“超级大国”角色的,正是实力深不可测的下关沱茶集团。
 
分析完一众强敌,大益当时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有茶友可能会有疑问:同样是国营茶厂改制,为什么下关混得这么好,勐海茶厂却这么落魄?
 
其实,问题不在改制,而在于茶厂的经营思路上。
 
经营失误的勐海茶厂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992年,那年云南下达的全面取消“茶叶统购统销”政策,对很多只需生产,不问市场的传统国有茶企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为此,时任勐海茶厂茶厂的邹炳良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开辟布朗和巴达茶园,注册自有商标大益牌,和卢国龄一起探索市场,探索前路。
 
而后,经济和市场进一步放开,私人茶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勐海茶厂却显得力不从心。
 
一方面,身为传统国企的勐海茶厂要保证员工福利,兼营医院、幼儿园、学校,发展好时还好说,而效益下滑时,这些就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另一方面,勐海茶厂改制为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没错,但之后的经营战略出现了重大失误,其投资啤酒厂、玩具厂等产业线统统失败,账面资金大大流失。
 
阮殿蓉接手勐海茶厂后,运用淘汰产能,启用来料加工,员工培训等多种手段力挽狂澜,使当时濒临破产的勐海茶厂起死回生,逐渐振作。
 
然而好景不长,勐海茶厂而后的经营又陷入了低谷期,直到吴远之带领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改制,这家百年茶厂才算熬过了这段艰难岁月。
 
而当时正是2004年,很多茶友都知道这年发生了“国退民进”,很多行业的国有企业都在国家号召下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当然,其中也不乏投机倒把,变卖国有资产的情况,著名的“郎顾之争”,就是对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的一场大探讨和深刻批评。
 
说回普洱茶行业,改制后的勐海茶厂经营上非常努力,于次年就接连推出白针金莲,乌金号,v93等创新茶品,又恰逢普洱茶热潮,迅速扭转了之前的局势。
 
但与其他茶企品牌相比,勐海茶厂还是相对落后,直到2007年,普洱茶市场上的虚假泡沫被戳破,市场呈断崖式下跌,普洱茶行业经历了一场大洗牌。
 
在这场普洱之殇中,很多普洱茶企都损失惨重,更有些茶企从此一蹶不振,而大益的损失却相对较小,并在之后迅速填补市场空白,逐渐发展壮大。
 
对于这段历史,市场上议论纷纷,有说是运气使然,又说是家底够厚,其实在小编看来,大益的崛起,离不开其深谋远虑的经营战略。
 
步步为营的大益集团
 
首先是经销渠道,很多茶友可能都不知道,以前普洱茶产业发展不完善,想加盟某一品牌的茶商,只需要从厂家拿货,就能在门面上挂上厂家的牌子。
 
而改制后的大益却没有延续这一传统,要求加盟经销商必须缴纳保证金,还要统一店铺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后的凤凰计划,对经销商的管理则更加严格。
 
而且,传统的拿货挂牌方法在行情好时可能没什么,但在危机到来时,却是一颗暗雷,当年市场大跌后,很多茶企的经销商为自保,大量抛售产品。
 
这就引发了强烈的挤兑危机,让茶企的资金链断裂,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此同时,大益与经销商却能共进退,有惊无险地度过这次危机。
 
老实说,在当年的市场热潮上,大益这么做无疑让很多想加盟的茶商望而却步,也少赚了很多钱,但从长远来看,更利于管理,也利于树立品牌形象。
 
而大益在经销商策略上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充足的原料储备与账面资金,这就要说到大益当年全面发展的产品策略了。
 
2006年,大益不断推出新产品,据统计那年大益发布的产品多达近百款,普洱茶行情火热下大多供不应求,获取了充足的现金流。
 
在尝到甜头后,大益却没有选择贸然推进,而是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而得益于去年的火热,2007年春节时,芳村茶市就挤满了买茶的投资客。
 
疯狂的市场,让原本数量充足的毛料紧张了起来,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并赚到更多钱,茶企开始哄抬毛料价格,甚至不惜借贷购买毛料,海量囤积原料。
 
观察过后,大益悄然减少了原料购买量,并缩减了产能,很多茶企还没来得及嘲讽大益,就被突然暴跌的市场打了个措手不及。
 
茶品被投资客与经销商大量抛售,导致严重的挤兑危机,又使产品价格进一步暴跌,而资金又压在毛料上动弹不得,当年很多茶企就是这么滑入深渊的。
 
在这个市场空白期,大益宣布成立集团制,释放积极信号,又斥5000万巨资,中标央视黄金时段的品牌广告投放权,意在树立品牌形象。
 
而后,大益打造授权专营店体系,推行凤凰计划,牢牢把握当时得来的优势,步步为营,一步步地将一个二线品牌做大做强,创造了如今的第一普洱茶品牌。
 
作者:小茶胡
日期:2024-03-2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