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茶托还有“茶舟”、“茶船”之称
	 
	《周礼·春官·司尊彝》中记载:
	 
	“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
	 
	古代嗜茶者也器重茶托
	 
	当时茶托多用金银或名瓷制成
	 
	据《茶经》等史籍记载
	 
	唐代以前
	 
	饮茶用具和食器混在一块
	 
	自唐开始
	 
	茶具渐成一个系统
	 
	常见的茶具是口径较小的碗
	 
	茶托因由
	 
	茶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造型、纹饰也日趋多样。
	 
	到后来,发明了盏托与茶盏配套,这种比较讲究的茶具以其形象、作用被称作茶托。
	 
	茶托的发明
	 
	历史传说
	 
	唐代李匡义《资暇集》
	 
	公元780年至783年,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也喜欢喝茶,的茶杯是直接端起来喝,刚烹煮的茶汤盛于杯中很烫手,她便动了脑筋,取了个碟子,将茶杯放在碟中。
	 
	盏上加盖
	 
	盏下有托
	 
	虽然这样不烫手了,可是碟的大小与杯并不吻合,使用起来也常杯倾茶溢。崔宁之女并不甘罢休,她又出了个窍门:在碟里融化些蜡,再把茶杯放进去,终于固定了。
	 
	后来她又叫工匠用漆制环以代蜡,既能使茶杯固定,又能让杯、托分离。自此之后,广为流传,“人人为便,用于代是。”
	 
	随着饮茶风盛,茶托后来还演变到一托多盏,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能够给茶人们以美感和庄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