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浅谈“苦涩”在普洱茶中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常言道“不苦不涩就不是普洱茶”。
 
普洱茶的滋味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山头有不同山头特有的口感微区分,但苦与涩是所有普洱茶都具备的口感条件之一。
 
小编将与茶友浅析“苦涩”在普洱茶中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在后期转化中,又是如何影响茶叶品质的呢?
 
苦乃茶之本味
苦是茶的口感直观呈现,一般来说茶“苦”是因茶叶中咖啡碱、可可碱、茶皂素、苦味氨基酸等物质含量较高,且易溶于水,使茶汤呈现出苦味。
 
茶叶入口后的苦所表现出的程度,可看出茶叶品质的优良。
 
品质上乘,苦而不滞
 
在儿茶素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的苦伴随着“浓醇鲜爽”,且3秒内化苦生津,则为品质好茶。
 
品质欠佳,苦久滞口腔
 
茶的苦感突出还有可能是由于病虫害造成,此类茶叶底薄而无光泽,入口后苦涩长久停于舌尖不化,则为品质欠佳的茶。
 
茶汤的苦涩常常与涩相伴,比起涩,更容易化开,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一定的主导地位。
 
工艺和茶原料原因,在高品质普洱生茶中也会伴随有一种“自然的苦涩感”。
 
涩乃收敛之感
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尤为重要。酯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因此有“涩”感一般也是嫩度高、内含物质丰富的表现。
 
与“苦”一样,不同品质的茶叶所表现出的“涩”感有所区别。
 
品质上乘,涩而不滞
 
一般来说,古树茶或多或少都会有涩,但一般不会良久不化。
 
虽然涩感因工艺而得到刻意掩盖,好茶的涩在茶味中并不占主导,一般工艺师不会刻意去掩盖它。
 
因此对于生茶“可以化开且不占主导”的涩我们不用太在意,这是好茶的一部分。
 
品质欠佳,涩久滞口腔
 
反倒是低品质的茶因为滋味淡薄,涩感尤为突出,品来让人满口是涩,且涩感会一直停留在舌尖,没有愉悦感。
 
甚至停止饮用后很久一段时间才会花开,这样的茶则为品质欠佳之茶。
 
虽说普洱茶常以苦涩并称,但准确的来说,涩并非味道,而是人口腔“收敛性”的一种表现,故而涩感也会比苦表现得长一些。
 
苦涩对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影响
茶友常言苦能生津,涩能转甜,此乃普洱茶的良好表现。
 
普洱茶作为后发酵茶,会有一个漫长的后期转化过程。
 
由于普洱茶经过“杀青”与“晒干”,茶叶仍保留着活性,在一定温度、湿度、空气条件下,茶叶中以茶多酚为主的物体进行转化递减,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新成分。
 
于是年份越久,茶叶色泽越深,香气口感越为醇厚,苦涩感较弱,茶性渐趋于温和。
 
滋味饱满的茶一般都附带有良性的苦涩感,这样的茶在后期陈化过程中更容易变得醇厚,茶的苦涩会逐渐减轻,甜度加强,回甘越来越好,这在中老期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比起苦,涩感转化周期略长,就算在20~30年的老生茶里仍可感受到,这并不影响茶品整体的转化趋势。
 
因此,苦涩并不是决定茶品转化的必须因素,但是一款滋味饱满且内质物丰富的好茶经常附带的特征。
 
对于茶品品鉴来说,要客观对待苦涩,苦与涩是茶叶品质的“试金石”,优质的苦涩会为茶加分,而品质欠佳的苦涩,终而弃之。
 
有道是苦涩是品饮普洱的一道坎,品懂“苦涩”,亦而品懂普洱。
 
品味苦涩犹如一种历练,看淡脚下的坎坷,才能看到沿途美景,品到靓丽的人生。
 
苦涩,就是茶。
作者:佚名
日期:2020-05-2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