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最初的印象,是一杯解渴的开水,扔一把茶叶在杯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在水中慢慢开始舒展,汤色变深、滋味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很多茶友最初对茶的认识。
	 
	在参与一些茶会时,经常会看到资深老茶客在你面前谈论茶叶的专业知识,比如:茶汤颜色、香气(花蜜香、兰花香等)甚至还对各种滋味的专业描述,而你我们很多茶友能喝出普洱茶的优劣,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用专业术语表达,本期尚羽总结了普洱茶评茶叶术语一览,望茶友指正。
	 
	(1)观形状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2)看汤色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3)闻香气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钝浊:滞钝不爽。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4)品口感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5)看叶底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鲜亮:鲜艳明亮。
	 
	暗杂: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焦斑: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霸气:指的是它的茶气足,苦涩虽重但回甘和生津也快。
	 
	(6)鉴年代
	 
	内飞:压在茶饼正面内的那张小纸。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
	 
	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在3~5米以上。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为1.5~3米。
	 
	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明前茶:在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
	 
	雨前茶:在谷雨节前采摘的春茶。
	 
	山头:大家也一定有看到说这茶是班章的,或者易武的,或者景迈的等等,这些都是指茶叶原料的出产山头。
	 
	(7)特殊茶
	 
	茶头:在渥堆的过程中,因为果胶含量比较多,所以凝在一起。不是茶头都好喝。茶头很耐泡,泡个30来泡没问题。一般来说茶头最好用煮的,可以把果胶慢慢的煮开来。
	 
	撒面: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如果内部是8级料,撒面是6级料,那这饼茶的平均料就是7级了。不过有撒面不代表就是不好!
	 
	紫芽茶: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
	 
	一口料:是指茶饼的原料不分面、心、底料,里外一致。但要说明的是一口料不一定是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