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曾经说过:
	生活过得最有意义的人,
	不是那些年岁最大的人,
	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茶亦如是。对一杯茶,我们品味得越彻底,就能了解得越透彻。
	茶器
	最让人真切感受到这样一席茶味道的,就是这些因茶而设的器具。
	说起来,无论是唐代陆羽创制的茶器二十八式,还是宋代审安老人的十二种茶器,抑或现代茶席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品茗杯这些茶器。
	不同的材质器形,以及它们之间彼此连接的关系,都隐藏着神秘的符号。 
	而经验老道的喝茶人,则是符号的破译者,从这只壶、那只杯的关系中,在心里慢慢勾画出将要喝到的茶的性格和味道。 
	茶器的选择,是对泡茶人的反作用,泡茶人对器皿的取舍尺度,是从要冲瀹的茶品、所用的冲泡手法来考量的。
	进一步,还要感知季节、时辰这些因素对茶的影响,最终呈现出一席茶。
	 
	茶声
	从点燃一枝油薪竹开始,鹅毛扇扇动的风声里,油薪竹的火焰带着一缕白烟自下而上地升起,龙眼炭开始有爆裂声,让人心生期待。 
	直到炭炉里噗地一声,火焰结结实实地围绕在逐渐泛白地炭块之间。
	壶里地水开始鸣叫,正是所谓“松风”的鸣响。
	注水温壶、投茶入壶、出汤入杯,淅沥水声和器皿碰撞的声响,如果静下心来,就会听到茶席上全然不同的情绪。
	隐约而细微,但是却让人清晰探寻到最无可隐匿的内心。
	 
	品茶
	对品茶这件事,古人说得最直白。
	“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
	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 
	仔细思量,其中的深意并非单以形式上人数的多寡来断定喝茶雅俗之别,避免嘈杂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和疏淡才是喝茶的本意。 
	成就一杯茶是不容易的。 
	从采摘茶叶开始算起,大大小小要经历至少十来道工序。 
	茶的风格丰富繁杂,还不仅仅体现在制作工艺上,很多都需要岁月的沉淀。
	正如茶非一日而成,
	泡茶也要一泡、两泡、三泡......
	茶味才出的来,
	回味才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