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今古吃茶大不同

时间:2018-07-10 17:0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今古吃茶大不同。 今人吃茶多是冲泡,唐宋人吃茶大体用火,所谓活水须将活火烹是也,陆羽《茶经》卷下专有一节说煮水沸先如鱼目,微有声,次如涌泉连珠,再次为腾波鼓浪,虽说过此便不可食,但就是这三沸,即便煮得茶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澹月(《挥麈录余话》卷一),也
 
    今古吃茶大不同。
  今人吃多是冲泡,唐宋人吃茶大体用火,所谓“活水须将活火烹”是也,陆羽《茶经》卷下专有一节说“煮”水沸先如鱼目,微有声,次如涌泉连珠,再次为腾波鼓浪,虽说过此便不可食,但就是这三沸,即便煮得茶“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澹月”(《挥麈录余话》卷一),也已将茶煎得酽酽地如浓汁了,不知有甚么好处;今人吃茶,茶只是茶,唐宋人吃茶,却又加盐又加姜,有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夸”,苏轼曾讥之“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和蒋夔寄茶》),苏辙也曾讥之“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和子瞻煎茶》),但宋人依然加杂果,加核桃,加榛、栗,弄得茶不像茶,倒像八宝果仁汤一般,真不知是吃茶还是吃点心;今人吃茶,茶叶一片一片,芽是芽叶是叶,全是本来面目,唐宋人吃茶,却碾成末,揉成团,压成饼,如今之沱茶、枣茶、球茶,再加上印鉴花纹,直将好端端的茶作践得乱七八糟,细则细矣,但失于雕琢,巧则巧矣,却未免啰唆,讲究是够讲究,无奈失去本色。
  昔日雪峰禅师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如蛇,于背上题:“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与长庆禅师,长庆又题“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五灯会元》卷四),若是将武二郎哨棒镂空雕花,美是美了,怎奈遇着老虎,一棒下去,轻则为虎搔痒,重则咔嚓两截,反害了自家性命,茶亦如是,茶便是茶,若既煎且煮加糖放姜外堆一大捧杂果,便不是饮茶,米岭和尚答“如何是衲衣下事”时道:“丑陋任君嫌,不挂云霞色”(《五灯会元》卷三),吃茶也不可挂云霞色,清茶一碗,一碗清茶。清人茹敦和《越言释》记人吃茶,用糖梅,用红姜,用莲子榛仁,且“累果高至尺余,又复雕鸾刻凤,缀绿攒红”,便斥之“极是杀风景事”,“虽名为茶,实与茶风马牛”。王世祯《香祖笔记》亦说“茶取其清苦,若取其甘,何如啜蔗浆、枣汤之为愈也”,今人泡茶一不损茶形,二不败茶味,三不妨茶清,且不须茶铛、茶臼、茶碾、茶罗、茶匙,一只杯子便可,既简且易,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才合于自然。
  然而若有看官问:要自然,为何不学牛羊马直奔山间嚼茶树叶子去?在下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是推来想去琢磨得一个道理:人之追求自然乃因人远离自然,若人已完全自然又何必追求自然?追求自然者,人也,本是自然者,牛羊马也,人只能追求自然而不可化入自然,于是只能在自然不自然之间寻觅境界,个中界限,望列位看官小心。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树 为何 茶叶 饮茶 冲泡 泡茶 沱茶 清茶 茶味 茶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西南少数民族保存“吃茶”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保存“吃茶”习俗
不尽万语千言 不外吃茶去
不尽万语千言 不外吃茶去
有空吗来吃茶
有空吗来吃茶
聊聊国民小吃茶叶蛋
聊聊国民小吃茶叶蛋
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人到中年不如花下吃茶去
人到中年不如花下吃茶去
吃茶趣事两三件
吃茶趣事两三件
吃茶寻常事 门道却很深
吃茶寻常事 门道却很深
老实吃茶是一门学问
老实吃茶是一门学问
万事当惘不如吃茶去
万事当惘不如吃茶去
吃茶到情浓是谦虚和敬畏
吃茶到情浓是谦虚和敬畏
关于茶界偈语“吃茶去”的来源
关于茶界偈语“吃茶去”的来源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