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版纳茶区 >

西双版纳古树普洱产地细分情况,献给每个爱茶人

时间:2021-10-09 11:35来源:生茶张古树普洱 作者:佚名浏览:
西双版纳古树普洱茶从大的方面分为勐海、勐腊、景洪三个产区
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密布,土地肥沃,阳光充足,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这里生长着大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茶,他们饱经岁月的洗礼,历尽沧桑,顽强生存下来,同时也吸引了天地精华和热带雨林的滋养。
 
今天我们喝的每一饼古树,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特别是生长在偏僻的深山老寨的一些古树普洱茶,有着超常的品质,独特的口感。
 
在喝古树普洱茶时,让喝茶者有种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古树茶纯生态、无污染的优美环境呈现在你们的眼前。
 
西双版纳古树普洱茶从大的方面分为勐海勐腊、景洪三个产区,下面小编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三个产区每个寨子的古树普洱茶。
 
一、勐海
勐海是闻名中外“普洱茶”的故乡和我国产茶最早之地,有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和800余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
 
勐海茶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生长季节终日云雾缭绕,为茶树生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他们虽属同一个茶区但是由于各个山头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口感也各有特点。
 
1、【南糯山】
勐海县的一座古老茶山至今仍保留着12000亩的古茶园,是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主要有半坡寨、帕沙茶山、拔玛寨子等村寨。
 
南糯山被当地人称作云南古茶第一寨,此地因海拔高,气候较好,茶叶发展得比较早。
 
南糯山茶特点:口感稍涩、回甘较快且持久、耐泡程度也是很优秀,有年份的南糯山古树茶有淡雅的香气,非常好闻;
 
入口后即感到茶汤油润,逐渐渗出苦涩感,能化开,口腔有回味。数泡后,喉韵依旧明显,汤汁依旧甜美。
 
2、【勐宋茶山】
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勐宋、曼伞、邦飘3个村委会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适合茶树的生长。
 
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其茶树资源直至20世纪末才被外界所发现。
 
勐宋茶柔甜,苦涩明显,回甘好,耐泡,汤色金黄透亮。另外要注意的是实际上有两个勐宋,大勐宋和小勐宋上面说的是大勐宋。
 
3、【布朗山
勐海主要普洱茶产区之布朗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地属励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辖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三个村寨,栽培型老茶树分布广,老茶树占90%以上。
 
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茶质好,茶气足,气韵强。
 
布朗山茶特点:条索肥壮,滋味醇厚,苦涩很重,回甘快,刺激性强。
 
香气独特,苦涩很重,回甘很快,而这种苦与生活中的普通苦味不同,布朗山的苦涩可以迅速地化开,这种苦味来得强烈去的迅速。
 
4、【巴达山】
位于勐海县西部,与缅甸仅一江之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巴达山包括章朗、勐迈、贺松等。
 
巴达茶山可以说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就光大黑山原始森林就有6000多亩,大黑山的土壤为黄壤,土层深厚,腐植质量丰富,结构良好。
 
植被以阔叶木为主,混生有其他各类植物。由于树林密集光照不够充足,多为直立大乔木,分枝部位较高,枝群也较少。
 
巴达山茶特点:条索黑亮紧结,汤色橘黄透亮;口感似布朗山茶区茶汤,苦涩明显,汤中带甜,回甘、生津快;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5、【贺开山】
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古茶山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古茶园主要分布于贺开村委会的7个村民小组,古茶树面积达9100亩。
 
其中曼弄新寨、曼弄老寨、曼迈村有连片古茶树面积7200亩,并且与布朗山班章古茶园相连。
 
贺开古茶树生长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和与山寨相连的树木茂盛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构成了一幅“茶在林中,寨在茶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不愧为世界景观最美的茶山。
 
贺开茶特点:汤色金黄透明,稍苦涩,化甘较快,汤质饱满,耐泡度高。
 
6、【曼糯茶山】
位于勐海县最北端。曼糯茶山不像其他茶山一样会以自己的村寨来命名茶叶,只是简单地分为大寨、上寨、中寨等。
 
茶山海拔1300米,年降水量在1400毫米左右,因为临近澜沧江,空气的湿润度很高,山脉也主要以黄沙土构成,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使曼糯的茶香气高扬纯正,有独特的蜜兰香气。它的外观条索紧结,比较黑亮。
 
曼糯茶特点:汤色金黄明亮,山野气韵较强,苦涩明显,茶汤有甜味,回味悠长等。
 
二、勐腊
 
1、【易武茶区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属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片区,紧靠老挝边境。易武古茶山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和产量最大的茶山。
 
最具有易武古茶山代表性的山头茶,要数普洱茶界公认的“七村八寨”小产区茶。
 
七村: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洒村。
 
八寨: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
 
易武茶山所产大叶种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显著。
 
尤其是有一定陈期的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
 
易武茶冲泡后汤质柔和顺滑、蜜香高扬、苦涩较弱、口感清甜、回甘持久、刺激性低,因而以香扬水柔、温润柔雅著称,在普洱茶界素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
 
2、【蛮砖茶区】
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
 
茶园茶树保留较多,不少老茶园的茶树密度可以达到相距1-2米就有一株的密度;生态环境较好,很多老茶园都处于山间林下。
 
蛮专茶区的茶树没经过矮化改造,保持着乔木型特征;采摘还不过度,枝叶茂盛,长势良好。
 
蛮砖古树茶为大叶种,汤色及叶底黄绿,苦涩较轻,类似曼撒古树,茶青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只有自己独特的味。
 
茶叶色泽较深,汤色橙黄,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烈,香气沉郁。
 
3、【莽枝茶区】
莽枝山的山顶为牛滚塘遗址,是清时期的繁华所在,然因清末的械斗战火,对于古茶山的损毁较多,现如今留存的古茶园较少,产量有限未能引起市场的重视。
 
由于近年来为了通过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出现了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茶园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的覆盖率下降很多,茶园水份保持率较低,造成古树茶品质有所下降。
 
莽枝古树茶汤质较柔、苦涩较弱,花香明显、香气高、杯底香味较好。回甘较快,上颚的中后段偏涩;由于近年来茶园生态有所破坏,茶汤整体口感稍显粗糙。
 
4、【倚邦茶区】
作为茶马古道的起始点,倚邦历史悠久,藏匿深山的倚邦茶更是闻名天下。300多年来,倚邦茶曾经成就了倚邦古镇的辉煌,也见证了一段悠久的普洱茶历史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造就了品质一流、醇香回甘的倚邦古茶。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
 
倚邦茶香型特殊而浓郁,异常优雅迷人,似蜜香,又似兰香,还带有一丝难以形容的山野幽香。
 
滋味浓厚,苦涩味轻,回甘爽口,历来为客商首推,所以自古就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5、【革登茶区】
革登是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名字即知,居住着布朗族,布朗族是种植栽培的祖先,可见革登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在革登古茶区领域内,古茶园古茶树所在地内常年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茶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的生长环境。
 
革登古树茶与莽枝古树茶虽在历史上有分有合,口感也极其类似,但还是有所差别。古树茶汤质较柔、苦涩较弱;花香明显、香气高、杯底香较好。
 
回甘较快,上颚的中后段偏涩,但总体上茶汤的细腻度要高于莽枝;上颚的涩感要弱于莽枝。
 
三、景洪
【攸乐茶区】
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境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适宜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
 
古茶园土壤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攸乐山茶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攸乐古茶山普洱茶香型和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因茶树的树龄较小,茶性较烈。芽两种;基诺古茶园中还发现比大叶种稍小一点的中叶型茶种。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产区 攸乐古茶山 易武古茶山 普洱茶历史 古六大茶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西双版纳基诺民族茶厂
西双版纳基诺民族茶厂
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国艳茶厂
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国艳茶厂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福海茶厂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福海茶厂
西双版纳茶魂茶业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茶魂茶业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
“易武小产区茶业发展论坛”在
“易武小产区茶业发展论坛”在
云南西双版纳六大普洱茶古茶山
云南西双版纳六大普洱茶古茶山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
西双版纳茶产地
西双版纳茶产地
普洱茶的好产地为何是西双版纳
普洱茶的好产地为何是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迥然不同的茶文化旅游
西双版纳迥然不同的茶文化旅游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茶树群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茶树群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