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收藏 >

收藏的普洱茶应具备的条件

时间:2018-07-26 15:16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普洱茶成为一个名词,始见于明代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那时已有加工揉制的紧茶了。茶叶主产于六大茶山,之所以命名为普洱茶,盖因当时普洱为茶叶贸易的集中地,茶叶市场在普洱,由此运出,所以称为普洱茶。雍正七年(1729年)
普洱茶
 
    普洱茶成为一个名词,始见于明代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也,蒸而成团。”“普”,即普洱茶,那时已有加工揉制的紧茶了。茶叶主产于六大茶山,之所以命名为普洱茶,盖因当时普洱为茶叶贸易的集中地,茶叶市场在普洱,由此运出,所以称为普洱茶。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茶入贡清朝宫廷,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及印度、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名扬中外。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普洱茶成品的储存中,不论生茶熟茶,在良好的条件下,都能够通过数年至数十年的后熟作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味,使普洱茶具有相对的越陈越香的特点和某些特殊的对人体的保健功能。那么你知道适合用作收藏的普洱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吗?
 
    由于后熟作用,经过一定时间贮藏的普洱茶,品质会得到提高,价值也随之上升。因此有了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的说法。
    
    收藏普洱茶,一般以生茶和紧压茶为主。熟茶已经过渥堆发酵,虽然也会随时间提升品质,但口感变化不大。生茶则更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生茶初成之时口感苦涩,但在良好的储藏环境中,茶气和茶质的变化很大。
  
    相比散茶,紧压茶更适合收藏:它体积小,有规则,易于存放。再者紧压茶耐储藏,不宜变质,紧压在内部的茶所处的环境较好,利于后发酵
   
    我们建议收藏级别较高的茶叶, 这样的茶叶内容物多且纯,容易陈放出好口味。品质优良的好茶,一般保存一年,价值会增加10-20%。普茶客的生茶饼,每过一年的售出价自动提高10%;普茶客的熟茶饼,一年售价的升值为5%。如果有心保存增值,您可以购买当年茶饼后在家保存,届时无论馈赠亲友,还是自己品尝,都是件其乐无穷的事情。
   
    额外要注意的是:虽然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说法,但并非无限期的"越陈越香"。普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陈放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于理想化,但是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地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地无限期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成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早有茶叶专家指出:普洱茶是有峰值和保存期限的。
   
     一般新的生茶存放5-8年左右,可得较为满意的品质。熟茶存放2-3年,就能获得较好的品质风味。当然,每批茶叶的品质不同,导致它们的最佳藏期不同,各位收藏者可在品玩比较之后,找到适合的年限和口感。
 
    经研究发现,普洱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它们对茶叶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茶饮料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而在我国古代本草类书籍中,茶早巳被确认是对人体健康益处颇多的“良药”。因此茶叶对人体的营养及治疗价值是很大的,而且无毒、服用安全,可以长饮久服。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古六大茶山 收藏普洱茶 渥堆发酵 茶叶市场 越陈越香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7个流传很广的普洱茶谣言
7个流传很广的普洱茶谣言
普洱茶产地和历史文化
普洱茶产地和历史文化
普洱茶茶多酚易吸收
普洱茶茶多酚易吸收
关于普洱茶的争议
关于普洱茶的争议
新时代普洱茶不因低迷而退缩
新时代普洱茶不因低迷而退缩
普洱茶一次做不好能不能做二次
普洱茶一次做不好能不能做二次
普洱茶的抽象与现实
普洱茶的抽象与现实
市场上的普洱茶是卖给什么样的
市场上的普洱茶是卖给什么样的
普洱茶身价倍增的发展轨迹
普洱茶身价倍增的发展轨迹
普洱茶饮料之西湖橙雨(冰饮)
普洱茶饮料之西湖橙雨(冰饮)
普洱茶饮料之白露青(冰饮)
普洱茶饮料之白露青(冰饮)
普洱茶饮料之玉醇
普洱茶饮料之玉醇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