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自山野来,
	在茶人的注视中,
	被精心焙制,一片片收拢,
	而后远行。
	入城镇,入都市,去远方,也进万家。
	含着茶园、茶乡的阳光雨露,沉静地等待,
	等待机遇,
	盼着与千万人结缘。
	热情乃至滚烫的水,在远方,也在身旁,
	笑呵呵与茶相逢,
	而后用翻滚的波浪,
	与茶相拥相吻。
	呵,茶自此又一次舒展。
	呵,茶香,自此发散。
	一缕,又一缕,
	那是醒来的茶仙子,在欢笑,
	也在发言。
	茶不厌土。
	只要是茶山,肥也不厌,瘠也不厌,
	只要有雨露阳光,有清风月色,
	它就勃发。
	茶不厌人。
	老妇的采撷,少妇的采摘,少女的采集,它都喜欢。
	这些茶女,
	知道茶的柔嫩,便轻指轻采,绝不施暴;
	而茶们,亦含了灵性,
	皈依般从山野入怀、入篓,如同回家。
	茶也不选择居所,
	自然深处,农家场院,山间一隅,都可以栖身,
	带着鲜活和嫩绿,
	诗意而又原生态地聚拢。
	茶同样不在乎品牌。
	品牌是人定的,茶就是茶。
	抑或成为炒青和仙毫,都是名头而已。
	茶的身份永远是茶,
	禅的别名,人的良友,
	如此而已。
	还有,
	茶在乎你的专注,在乎你的理解,
	它甚至不在乎你的评论。
	茶社中,茶品精致,茶具考究,三两同仁,四五商贾,
	煮茶、烹茶乃至论茶,不无雅趣。
	此刻,茶祖在画中看你,
	斗室中,你我他,
	一杯茶,一本书,一抹阳光,一份难得的清雅。
	此刻,茶徐徐展开,香悠悠散开,水冒着热气,
	与书页书味相溶。
	茶祖远了,但未必不在心中,
	禅似乎隐去,也未必不如影随形。
	而文思,说不定正在聚散之中。
	山野中,风来水来,
	山峦刀砍斧削,雄奇共浑厚一体,
	条条小路环绕山中,若远若近。
	入山入庐,随意而坐,品茗把盏,清风徐来,
	泡茶饮汤纵论天下,不亦快哉?
	临风伴伊,对茶饮霞,不亦快哉?
	泉下卧石,泡茶听弦,鸟鸣身心,宠辱皆忘,
	不亦快哉!
	饮茗之道,如此而已。
	茗饮之道,如此皆宜!
	作者简介:
	朱军,当代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地税系统温馨创作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