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在天地草木间,生长;人在工艺文明中,探索。
	迭抑迭扬,浑然互动,人在草木间。
	于是,草气消融,花香氤氲。
	能从草质发花香的生普,不少。
	把花香绽放得如此雅致,我只想到倚邦。
	倚邦之香,甜润、细腻、高扬、持久,却又剔透有力。
	几杯香汤入肚,后背便开始发轻汗。
	柔而强劲,符合汉文化的审美。难怪贡茶之巅出自倚邦。
	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明代称磨腊倚邦。车里宣慰司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与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也称茶山版纳,其治所就设在倚邦。从明朝隆庆时期倚邦茶业开始迅速发展到清朝末年衰落,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行政主管地。
	雍正年间(1728),清政府任命曹当斋为倚邦土千总,管理六大茶山,曹氏家族世袭承办贡茶。在曹当斋任职期间,成千上万的四川人、江西人、云南石屏人、元江人涌进倚邦种茶制茶,“入山做茶者数十万人”;乾隆九年(1744年),倚邦曼松所产之茶被规定为朝廷贡品;十九世纪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滇西发生了战乱,西双版纳所属勐乌、乌德又被法国人割占,普洱茶内外销路被阻,六大茶山开始衰落;民国初年,六大茶山茶业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茶业开始没落;1942年,攸乐人起义攻进倚邦,火烧古镇三日三夜,倚邦从此元气大伤。
	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的山神庙达到1950米,最低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年均气温17.4℃,年均降雨量1700mm。这里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冬季雾多,有着茶树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
	古普十二山品鉴·倚邦
	形态:散茶
	投茶量:8g
	冲泡容积:120ML
	水温:达到沸点
	第一泡(5秒出汤)
	汤色:浅黄有茶毫
	香气:幽兰香,雅致细腻
	滋味:细滑无苦涩,生津明显
	第二泡(5秒出汤)
	汤色:浅黄
	香气:兰香显,高扬,香浓于水
	第三泡(5秒出汤)
	汤色:黄亮
	香气:兰香雅致,水含香
	第六泡(10秒出汤)
	汤色:金黄明亮
	香气:平和,水含香
	滋味:甜、细绵,滑,粘稠;生津
	体感:背部微微发热
	第十泡(30秒出汤)
	汤色:金黄透亮
	香气:平和,沉稳
	体感:穿透力强,背部发热
	第十五泡(50秒出汤)
	汤色:金黄透亮
	香气:平和
	滋味:甜,粘稠;有尾水菌香,生津依旧
	总评:
	倚邦茶,以中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色泽黑亮;香气独特,蜜兰香雅致;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汤质甜滑饱满,杯底留香幽长;前段香气扬持久,后期强劲有穿透力,饱满剔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