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沱茶的历史形态探微

时间:2023-09-22 16:41来源:下关沱茶 作者:未知浏览:
沱茶的形态源头可以上溯至明代。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涮《滇略》卷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这种蒸而成团的普茶,孕育了后世的众多形态的团茶。 清代,承继了蒸而成团工艺,品质最好、声誉最为卓著的是紧团形的普洱茶,且以京师尤重之的贡茶
普洱茶
 
   沱茶的形态源头可以上溯至明代。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涮《滇略》卷三“士庶所用,皆普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这种蒸而成团的普,孕育了后世的众多形态的团茶
   清代,承继了蒸而成团工艺,品质最好、声誉最为卓著的是紧团形的普洱茶,且以京师尤重之的贡茶为最。清宫的档案记载:进贡的普洱茶形态相同,只是规格大小不同。或是大而圆的五斤重、一斤重、三斤重的紧团茶,或是小而圆的四两重、一两五钱重的蕊珠茶。
   贡后方许民间贩售的紧团茶,首先在规格与形态上逐步呈现出与贡茶不同的面貌。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规定:“云南省贩茶,系每七圆一筒,重四十九两,征收税银一分,于十三年开始,颁给茶引三千饬,发各商行销办课,作为定额,造册题销。”
   这种规定或许还隐藏着一种含义:特定形态与规格的贡茶,专为上贡皇帝,代表着皇帝的尊严。民间贩售的茶,先是在规格上与贡茶作出区分。皇帝诏命民间贩售茶的规格以七两为制,就是这种意志的体现。
   其次,普洱茶还成为了紧团茶品质与声誉的担当。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泓撰《滇南新语》:“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近也,而味自劣。”
   乾隆三十年(1765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茶清香独绝也。”
   无论是冒名的木邦(木邦在今缅甸境内),或者是川滇交界处仿造的茶,在产地、工艺与品质上都远不如普洱茶。这也无意中透露出今时所称的境外茶、省外茶的源流。
   产自腾越州的茶就只能叫做团茶,永昌府的叫儿茶(女儿茶)。普洱茶中的粗茶,顺宁茶中的粗茶等,主要销往西藏、古宗地方。后来,在形制上也彻底改换为心脏形态,或者是砖块形态。
   清朝末年,景谷、顺宁、猛库(新中国成立后“猛库”改为“勐库”)等地的茶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这亟需要一种全新形制的茶品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为它们找到出路。
   光绪年间贺宗章《幻影谈》卷下:“普洱茶,用布袋揉成数两一饼,或团如月形,或方块,其最佳者,制如馒头,形色味皆胜,所出无多。”文中将饼描摹为或团如月,或方块,最佳的是馒头形。
   馒头形的普洱茶、月饼形的姑娘茶,承接的都是小而圆的女儿茶,并在形态上做了少许的改变。这种改变只能算作是一种过渡形态,直到沱茶的出现,才成为一种成熟的形制。
   为了打开四川的市场,为了运输过程中不至于发霉,沱茶在下关诞生了。它符合人们的全部期望,形态既实用又美观。采用顺宁、凤庆、猛库的原料搭配揉造。通过叙府销往四川各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将圆茶挤出了四川市场。
   沱茶诞生以后,至今已历近百年。逐步成为主流的紧压茶形态,一直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女儿茶 普洱茶 紧压茶 普洱 工艺 原料 沱茶 勐库 团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紅茶的历史起源
紅茶的历史起源
邦东茶的历史发展
邦东茶的历史发展
福鼎白茶的历史起于何时?
福鼎白茶的历史起于何时?
普洱茶的历史传承初考
普洱茶的历史传承初考
邦东茶的历史文化及其背景
邦东茶的历史文化及其背景
浅谈红印园茶的历史
浅谈红印园茶的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典故
普洱茶的历史典故
普洱茶的历史源流及工艺演变(
普洱茶的历史源流及工艺演变(
凉茶的历史
凉茶的历史
从荼到茶的历史演程
从荼到茶的历史演程
制茶的历史
制茶的历史
曼松贡茶的历史传说
曼松贡茶的历史传说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