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中国茶:传统OR现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时间:2023-10-08 09:15来源:说茶网 作者:未知浏览:
凉风起天末,正是秋茶上市的季节。比起早年行情热络的年景,今年的市况格外的冷清。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中国茶行业仿佛集体陷入了迷茫和无意识的状态,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往哪里走? 市场是无情的,这是由经济的内在规律决定的,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 回顾茶行业过往
普洱茶
 
   凉风起天末,正是秋茶上市的季节。比起早年行情热络的年景,今年的市况格外的冷清。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中国茶行业仿佛集体陷入了迷茫和无意识的状态,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往哪里走?
   市场是无情的,这是由经济的内在规律决定的,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
   回顾行业过往30年的市场经济走向,有喜有忧。喜的是行业蓬勃发展,忧得是前途未卜。单就这30年茶经济的体量来看,放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几乎是微不足道。比起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进入巿场经济的茶产业,总体上呈现势微的趋势。这不由茶产业的自身决定,而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格局发生的变迁。
   短短30余年,中国整体上从农业社会跨入工业社会,茶产业亦是如此。但二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呈现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交错并存的局面。
   根植于农业社会的传统中国茶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贯穿始终全赖于人工。手工釆摘、人工制作、亲手泡饮,一环扣一环的人力成本迭加,将茶的价格逐级推高。赶上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锁定中年以上“政商”两类高端消费群体,在质优、价高名优茶的牵引下,一路高歌猛进。更有企业直接宣称主打“商政礼节茶”。这本无可厚非,逐利,本身就是商业的天性。究竟实质,茶产业搭便车所获收益,远远超过自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只是在相对较高的收益下,问题被掩盖了。
   当整个国民经济从中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之际,原来就有的问题纷纷暴露了出来。高端产品的利润率下降,中低端产品的利润空间本就有限,在房租、人力、税费等层层重压之下,几乎不堪重负。茶行业内几乎所有的大小企业,甚至是小微商户都拥挤在一个狭小的领域内殊死搏杀,更加让局面雪上加霜。
   有行业内人士将其归咎于茶文化、茶美学、茶空间,甚至于茶艺,这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农业社会,表面上看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实际上是“短缺型”经济。直到建国以后计划经济时期(1956~1984年)的茶产业,都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只好进行统筹安排“优先外销、保障边销、适度内销。”作为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家,茶叶是为数不多的可用来换取国家建设亟需外汇的农产品,被作为二类物资,严加管控,在当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茶产业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之后(1985~2015年),在过去30年期间,真正的是“国退民进”,国有经济让位于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在茶产业内部,传统的外销、边销、内销的格局依旧,实质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内销成为龙头,边销稳定,外销下滑。外销、边销茶的售价低廉,只有内销茶价格不断攀升,尤其是名优茶贡献了最大的利润增长点。名优茶,从绿茶扩展到了所有的茶类
   茶的品质是由技术来决定的,而茶的价值却是由文化来主导的。正是由于国人肯于为名优茶的品质、价值买单,才造就了国外消费者难以理解的中国天价茶消费现象。比起国际市场上贸易茶的价格区间在3~5美元每公斤,国内市场上贸易的茶价格无异是高企的。名优茶的奢侈品化蔚然成风。为了满足高端消费群体,强调精心釆摘,手工制作,品质卓绝,空间舒适,品饮艺术等方面,都是为此量身打造的。原料的稀缺性,名山古树。加工的高超技艺,大师级手工制作。品饮的艺术性,茶艺师专属服务。这一切并没有错,经济有其自身的规律,商业有其内在的逻辑。按照犹太人的黄金分割定律80/20原则,或者按照国内经济学家的测算,中国有2亿以上的中产阶层,具有强大的消费需求。但如果说7万多家大大大的中国茶企都集中在这么一个领域内,那就大错特错了。
   根植于工业社会的现代茶产业,从茶园的管理,包括被世人诟病的施化肥、喷农药,都是工业化的成果。一位农业院校的教授曾经直言不讳的讲:现代中国的农业,如果不施化肥的话,顶多减产。但是如果不喷洒农药,则一定会绝收。这是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在内的共同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升级换代,但绝非朝夕之功。
   到如今茶叶的釆摘,只所以还依赖人工,那是因为在农村从事茶叶釆摘的老人、妇女、儿童,都属于剩余劳动力。抛开情感的因素,恰恰是因为现下大多数茶区人力资源比机器更便宜,老百姓用脚投票,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实际上在国外也是如此。市场会引导人们做出更有利的选择,诸如边销茶之类的四川南路边茶、湖北赤壁青砖茶等,都已经是机器釆摘。而在福建安溪、武夷山等地,采茶也大量应用机釆。
   现在茶叶的加工,既有传统的人工制作,也有机械加工。以笔者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大茶区考察所见,手工制茶已经普遍让位于机械制茶。各大茶类代表性名茶中的领军企业,不乏有全自动流水线,绿茶、白茶红茶黄茶等都有,有些已经相当成熟。没有普遍推广在于价格太过昂贵,动辄几百、上千万的价格,并非所有厂家都能承受。而所有茶类各种茶,关键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替代。杀青用滚筒,揉捻用揉捻机,干燥用烘干机。精制过程中的筛分机等机械更是普遍。客观的事实,近十年以来,正是中国茶行业由手工制茶转向机械化加工,进展迅速的时期。
   2015年度,中国茶叶总产量接近228万吨。如果放到农业社会,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轻松实现了,面向未来,产量只会更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工业文明的巨大成果。正是来自于工业文明支持下,现代化的茶园管理,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才彻底扭转了茶叶从短缺时代进入到过剩时代。看似同样的痛苦,以前人是不够喝,现在是喝不完,这是一种幸福的病,但还是要医治。
   茶行业,上游的种植隶属于第一产业农业;中游的加工隶属于第二产业工业;下游的贸易归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就茶产业经济的区分来看,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服务业。所以种茶的茶农赚钱最少,制茶的茶厂利润稍高,赚钱最多的是终端的茶商。中国茶行业第一品牌天福茗茶就是渠道运营商,就是明证。类似的情况在各大茶类中不胜枚举。
   问题来了。在工业文明支持下,茶园的管理,茶叶的加工,早已经突破了产能的桎梏,从短缺走向过剩。而在销售的终端环节,思维仍然停留在农业社会,追求物以稀为贵。年复一年层出不穷的例子,就是各种茶叶天价拍卖事件,最近发生的一起是信阳毛尖拍出了140万元每公斤的天价,实际上毫无任何意义。
   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其一在于商业模式出了问题,现代化的茶园管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都是由于工业文明的支撑。到了终端,居然又回到了农业文明的思维,由此形成了茶叶销售的堰塞湖现象,为世人诟病的茶叶积压缘由在此。
   茶真得是多到喝不完了吗?228万吨的产量是毛茶的产量,从毛茶到成品,减去30万顿损耗,再减去外销30万吨。尚有168万吨,均分给14亿中国人,平均每人一年下来也就是一公斤出头,还不够一天一泡茶的量。但为什么会积压卖不出去?
   根本在于茶文化的导向出了问题。现在的茶文化,无论是生搬硬套西方学术概念,或者是上下数千年,讲来讲去都是传统的茶文化,这是农业文明的结晶。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茶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茶叶采制技艺,历朝历代的品饮技艺,主导思想源于儒释道。不是说传统的茶文化不好,它非常好,但是也有历史的局限性。本质上倡导的是种文人士大夫们精英茶文化。这只是传统茶文化的一面,但却被无限夸大了。仿佛可以包治茶产业的百病,事实上并非如此。当下传统茶文化围绕服务的是中年以上的政商两类群体,这两类群体已经完成了财富、声名之类的积累,确实可以乐享传统茶文化的成果。传统茶文化也一昧的往回看,唐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只想回到古代去。一切都尚古、摹古,空间要传统的庭院,家具要明式家具,茶具要高古器具,甚至连人也都扮作古人的衣着。从泡茶往前倒推学宋人的点茶,唐人的煎茶。就只差学神农尝百草了。我想要说的是:这一切大都是现代人的臆想,茶人们的文学回忆录。甚至还打算将这一套复古的假古董当作传家宝传给下一代。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声势浩大的行为艺术,穿着茶人服的年青人,被人牵着鼻子,草原上、茶山里,摆上茶席,就此宣称要修行了。过去的文人雅士们琴棋书画诗酒茶样样精通,那是真正的风雅。而今的人们无一样不是稀松,当真是附庸风雅。我不反对真心投入其间以身践行者,甚至抱有敬意,但绝不认为这是历史潮流,大江东流去,毕竟遮不住。
   一代有一代之茶文化。现在想起陆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古人,其次是老年人的形象。殊不知,陆羽正值中青年时期就创造了唐代的饮茶风尚。历朝历代的茶人,莫不如此。古代的茶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本不应成为当下人的包袱,除了继承,更应该作的是发展。
   在多次论坛上听到原中茶所所长程启坤先生的讲座,先生援引在英国立顿公司所见举例:英国立顿公司的审评室有六个室内篮球场那么大,每天有300多位立顿的工程师们,将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茶进行审评,最终拼配出立顿袋泡茶。有心的程先生专门收集了自己所去过二十多个国家的立顿袋泡红茶,拿回杭州审评,最终的结果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经常有人拍着胸脯向先生打包票说:自己加工的袋泡茶好过立顿。先生反问:能做到每一批都一致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知道英国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在十九世纪中叶从中国盗取了茶叶种苗和制茶技术输入英属殖民地印度,在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支持下,现代化的茶园管理,机械化的制茶技术,批量生产的红茶,彻底打败了中国茶产业。中国茶从1888年占世界100%的市场,到了1903年只占世界市场的3%,迄今仍未夺回主导权。这是农业文明面对工业文明彻头彻尾的失败。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毕生之愿想要恢复的就是中国茶的世界主导地位。
   最近30年我们中国走过了西方1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我们身处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中国茶产业充分收了工业文明的成果。而在茶文化的创造上,我们也应该讴歌工业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
   茶,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未来!现代中国茶,从产品需求、商业模式、文化创新,都缺少对年轻人的关注。茶行,欠年轻人一个道歉。衷心希望,真正有茶企领 们站出来,对年轻人说一句:对不起,我来晚了!
   从产品上来讲,我们的茶企更应该关注年轻人的需求,一切以方便快捷为准则,力求赶上时代的步伐。当下的年轻人,身负住房、医疔、教育三座大山的重压,跑不赢GDP,过不上体面的生活;跑不赢房价,过不上有尊严的生活。在年轻人快速奔跑的过程中,更应该给予体贴和关爱。多么希望,在写字楼里努力工作的年轻白领,早上迎着朝阳,给自己的杯子里放入一个茶包,接上开水,轻轻摇动茶包,让杯中的茶汤晕染出绿、白、青、黄、红、黑等各种颜色,那是一抹最美的色彩!
   从商业模式上来讲,不光是在专卖店、茶城,而是在各种超市里,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物美价廉的茶,年轻人最钟意的茶!
   从茶文化风尚上来讲,不独是在古色古香的茶馆、茶店,而是在各种时尚现代的茶吧、茶铺,衣着时尚的年轻人们,都能点上一杯茶,品味时尚的潮流!
   茶,传统向左,时尚向右。无论是向左走,或者是向右走。但愿有更多的人,乐享茶生活!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园管理 信阳毛尖 中国茶叶 茶文化 茶艺师 边销茶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农残门”里的中国茶
“农残门”里的中国茶
中国茶与法国葡萄酒
中国茶与法国葡萄酒
许嘉璐说中国茶业学
许嘉璐说中国茶业学
中国茶叶的种类
中国茶叶的种类
安溪中国茶博汇会展中心一楼的
安溪中国茶博汇会展中心一楼的
浅谈中国茶史
浅谈中国茶史
中国茶史上最重要的6本茶书你
中国茶史上最重要的6本茶书你
中国茶道的特性
中国茶道的特性
与茶共舞与茶共生中国茶点迷人
与茶共舞与茶共生中国茶点迷人
“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
“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
知道这些才敢说懂中国茶
知道这些才敢说懂中国茶
呼吁将“中国茶”添加进QQ和微
呼吁将“中国茶”添加进QQ和微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