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铁观音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3-07-10 11:17来源: 茶情报 作者:茶小仙浏览:
铁观音,你了解多少?下面这些对铁观音的误解,你有过吗?? 误区一:越绿越好 传统正宗的铁观音外形色泽砂绿油润,汤色金黄或金黄泛绿,金黄色是主色调,摊开叶底可看到一些因发酵而红变的边缘(即绿叶红镶边)。但是,有些人将清汤绿水这个绿茶的特征视为铁观音的特征。
普洱茶
铁观音,你了解多少?下面这些对铁观音的误解,你有过吗??
误区一:越绿越好
传统正宗的铁观音外形色泽砂绿油润,汤色金黄或金黄泛绿,金黄色是主色调,摊开叶底可看到一些因发酵而红变的边缘(即绿叶红镶边)。但是,有些人将“清汤绿水”这个绿茶的特征视为铁观音的特征。
 
误区二:越酸越好
拖酸、拖补、消青等非传统工艺加工的铁观音,头几遍摇青很轻,将做青(发酵)时间延长到次日下午之后才杀青,制造一种“酸”的味道,让人们错误的以为这就是观音韵。其实,这是一种轻栽培重摊青的做法,有些茶农不是从土壤改良、生态保护、有机栽培等技术下功夫,而是通过改变加工工艺制造所谓的“酸”,误导了人们以为酸就是韵。
 
误区三:新丛就好
有些人认为,铁观音新丛品质最好。其实,铁观音茶树的生理年龄很长,达到百年以上,适合采摘加工的经济年龄3-60年左右。实践证明,树龄十年以上的铁观音茶树做出来的品质不差于新丛,而且香气浓郁,内涵丰富,口感醇厚。当然,不管是新丛还是老丛,都要采用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和具备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才能促使茶树强身健体。
 
误区四:甩掉红边
传统的铁观音是绿叶红镶边。目前,有些农为了使铁观音茶汤清澈,外形包得更紧,就在烘干后将所有的红边和碎茶甩掉。这样做确实能够使得茶汤清澈,但是过分的甩茶,会把富含茶色素的物质甩掉。茶色素内含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以茶黄素为主的茶色素被称为茶叶软黄金,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暖胃润肠。建议不要过分甩边,可以通过过筛的办法筛掉碎茶和杂质。
 
误区五:伤胃之说
历史以来,乌龙茶在伤胃之说中颇受争议。以茶性来分,绿茶偏凉,红茶偏热,乌龙茶性平,传统铁观音发酵足够,养胃润肠。浓香型铁观音和发酵足够的清香型铁观音,有较多的茶色素(以茶黄素、茶红素为主),中国胃病专业委员会近年来组织全国消化界开展了茶色素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因此浓香型铁观音比较养胃,但拖酸、拖补型、消青的铁观音,对胃肠是有伤害的。
 
误区六:空调做青
铁观音最佳做青温度在18ºC-22 ºC,安溪很多地区春季和秋季夜间温度都在此温度以内,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季节和制茶产地都必须使用空调做青。如果做青温度适宜,就不需使用空调做青,空气流通性好,湿度不会太高,茶青走水通畅自然,做出来的茶香气天然,保质期更长。
 
误区七:浓香型铁观音香气更高
市面上有人认为,按照字面上的理解,相对清香,浓香是不是香气更高?按照国家标准,安溪铁观音只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浓香型铁观音的定义是,在以传统加工工艺制作的清香型基础上再加以精制烘焙而成的铁观音,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熟香型。制定这个标准时,确实对浓香还是熟香的用语有过争议,专家认为,铁观音主要特征是香气,因此应以香型不同来区分。“熟”对应“生”,如果以生观音来命名清香型,消费者会认为生观音还没熟,不能喝。鉴于精制再烘焙后的铁观音含有焦糖香、炒米香等香气,以浓香来对应清香来命名比较科学。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茶 茶红素 茶褐素 茶黄素 普洱茶 乌龙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陈香型铁观音
陈香型铁观音
铁观音产地分布
铁观音产地分布
秋茶铁观音特点
秋茶铁观音特点
秋天又是喝铁观音的好时节
秋天又是喝铁观音的好时节
铁观音秋茶进入全面采摘期
铁观音秋茶进入全面采摘期
感德镇2015年秋季铁观音开茶节
感德镇2015年秋季铁观音开茶节
铁观音 茶语:探索的力量
铁观音 茶语:探索的力量
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标志碑落成
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标志碑落成
安溪铁观音传统制茶技艺赛举办
安溪铁观音传统制茶技艺赛举办
正确辨别铁观音春茶、夏茶和冬
正确辨别铁观音春茶、夏茶和冬
那些关于铁观音的知识
那些关于铁观音的知识
铁观音秋茶在榕批量上市
铁观音秋茶在榕批量上市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