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同样是喝茶看看名人是怎么说的

时间:2023-11-25 10:36来源:观茶 作者:观茶浏览: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渊远流长。自古至今,有许多名人与茶结缘,不仅写有许多对茶吟咏称道的诗章,还留下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 1.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说: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
普洱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渊远流长。自古至今,有许多名人与结缘,不仅写有许多对吟咏称道的诗章,还留下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
1.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说:“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茶具有药用价值的记载。
 
2.陆羽
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父母遗弃在西湖边上,被一僧人拾得,于是他便在晨钟暮鼓中长大。期间,陆羽从寺僧那里学会了煮茶。陆羽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巴山蜀水,有许多茶种,是他首先发现,比如浙江的“顾渚紫笋茶”,陆羽品评后,确定为上品,此茶后来被定为朝廷贡品;又比如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荐为贡品的。经过几年实地考察后,陆羽隐居于浙江吴兴,潜心著述。中国第一部《茶经》,便在他的笔下,涓涓地流了出来。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广采博品的结晶。《茶经》一问世,立即被世人所珍爱,流传千古,后世尊为“茶圣”。陆羽取水极为讲究,煮茶必佳泉。他将煮水分为三个阶段:一沸、二沸、三沸。认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当锅边缘水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
 
3.卢仝
唐代诗人卢仝好茶成癖,诗风亦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尤以“七碗茶歌”之吟最为烩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的“七碗茶歌”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人们在煎茶品茗时,往往以此伴饮:“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民国初年曾改为茶社,门有一联云:“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
陆羽著有《茶经》,而卢仝却著有《茶谱》。陆羽被世人尊为“茶圣”,卢仝又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亦广为传颂,并被日本人演变为茶道:“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至今,在河南省济源市西北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古迹。
 
4.皎然
唐朝的诗僧,亦是一个爱茶入骨的茶僧。他对茶的喜爱和嗜好,也已近痴迷的程度。他在一首诗中说:“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把饮食看得轻一点,而茶不仅可以除病祛疾,还能够叫人踏云而去,羽化飞天。
凡是好茶,经他饮后,多半要写诗予以纪念。
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赞美的就是浙江嵊县的剡溪茶:“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是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又如,他饮了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茶后,这样吟咏道:“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菜之长太息。清泠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另外,皎然还用诗歌的形式向人讲述采茶之道:“露菜北山芽”为最好,并“文火茶偏性,寒泉味转嘉”,在煎茶的时候,“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这样,就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享受了。
 
5.白居易
唐朝极负盛名的大诗人,也是一个很有品位的茶客。他酷爱茶事,自称是一个“别茶人”。
白居易在九江做司马的时候,一天,他收到四川忠州刺史李宣给他寄来的一包新茶,品后,正在病中的他,欣喜莫名,顿感病情好了许多,即刻提笔赋诗一首:“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先寄人,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可以看出,白居易在收到新茶时的心情实在是高兴,同时也对朋友赠茶表示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白居易一生的嗜好,应该说,是诗、酒、茶、琴。“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在此诗里,白居易认为能够与自己相依相伴的,惟有琴和茶了。在白居易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写作中,他几乎是离不开茶的,为了这个,他写道:“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
白居易饮茶,十分讲究,对茶叶、水、茶具和煎茶的火候等,都有特别的讲究。这有诗为证:“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于爱茶人。”他烹茶,喜用山泉,但最爱的水是雪水,他说“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在九江期间,白居易闲暇无事时,就开垦荒地,自己种植茶树,其茶园就在香炉峰遗爱寺旁的茅屋后。在这里,白居易吟诗、品茶,听飞泉,看白莲,把一个漂泊与流落的时光倒也过得悠游自在。
白居易一生爱诗、嗜酒、癖茶、好琴,这使得他屡遭贬的人生有了许多乐趣,到了晚年,他似乎更加离不得茶了,因为他写道:“老来齿衰嫌桔酸,病来肺渴觉茶香。”
 
6.皮陆
在唐朝的文人中,还有两个十分地道的茶客,一是陆龟蒙,一是皮日休。
陆龟蒙和皮日休,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时常以诗唱和。因此,时人戏称他俩为“皮陆”。
在他俩大量的唱和诗中,涉及到茶的,皮日休有《茶中杂咏》十首之多,陆龟蒙有《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十首唱和诗,分别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十题。
比如皮日休在《煮茶》诗中这样唱道: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陆龟蒙针对皮日休的《煮茶》诗是这样应和的: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馀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就这样的一唱一和,他俩把中国的茶文化,表现得妙趣横生,更把彼此间那种品茗的意趣刻画得入木三分。在二人交往的生涯中,他们以诗歌的形式,为后人留下了诗意的《茶经》。
 
7.欧阳修
在茶事上,他有一句名言:“吾年向晚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欧阳修的饮茶,已成为一辈子不辍的嗜好了。
欧阳修是一个非常爱茶的人,他说:“茶为物之至精”。他对茶,不仅要讲究其色、香、味,更对茶叶的采摘、烘焙、碾压、收藏和制茶的茶器、品茶的茶具等等,都十分在乎,非常考究,决不马虎。欧阳修品茗,是极其讲究的,他认为品茶必须是新茶芽、水甘冽、器洁美、天气好、宾客佳,有如此“五美”俱全,才可达到“真物有真赏”的至高境界。
 
8.蔡襄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世人评他的书法是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又是我国茶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在茶史上,蔡襄有两大贡献,一是创制了“小龙凤团茶”,二是撰写了一部《茶录》。
小龙凤茶在宋代,是很名贵的茶,时人说它“始于丁谓,成于蔡襄”。在庆历年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开始改造成小团,一斤有二十饼,名曰“上品龙茶”。对于小龙凤茶,欧阳修曾给予过高度评价。在当时,蔡襄的小龙凤茶,被视为朝廷珍品,甚至很多朝廷大臣和后宫嫔妃都只能一睹其形貌,难获亲口品尝。
蔡襄撰写的《茶录》。其文虽只千余字,却非常系统。全文分为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上篇中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作了深入浅出而又简明扼要的论述。在下篇中,他又对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说明。
此外,蔡襄还很喜欢与人斗茶。一次,他与苏舜元斗茶。蔡襄使用的是上等精茶,水选用的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苏舜元选用的茶劣于蔡襄,用于煎茶的却是竹沥水。结果,在这次斗茶中,蔡襄输给了苏舜元。
蔡襄一生爱茶,实可谓如痴如醉,在他老年得病后,郎中就叫他把茶戒了,说不戒茶的话,病情会加重,对此,蔡襄无可奈何,只得听从郎中的忠告。此时的蔡襄虽不能再饮茶了,但他每日仍烹茶玩耍,甚至是茶不离手。蔡襄对于茶的迷恋,正所谓:“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
 
9.苏轼
在北宋的文坛上,嗜茶的人非常多,但在比较之后就发现,没有谁能够像苏轼那样在品茶、烹茶、种茶上更在行的了。对于茶,苏轼不仅非常在行,而且对茶的历史和茶的功效都很有研究。此外,他还写下了不少歌咏茶的诗词。
苏轼在一首名为《水调歌头》的词中,记叙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就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起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苏轼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贬谪之中度过的。但是,正是这种贬谪的生涯,使他有比其他人多得多的机会品尝各种佳茗。这正如他所说:“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在杭州,他喝过白云茶;在湖州,他饮过顾渚紫笋茶;在绍兴,他品过日铸雪芽;在涪州,他尝过月兔茶;在修水,他煮过双井茶;在阳新,他烹过桃花茶;在海南,他煎过大叶茶红碎茶;在峨眉,他沏过毛峰茶。在蒙山,他泡过蒙山茶……在品评尽了天下名茶后,苏轼因此感叹道:“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煮茶,十分讲究,他时常对人说:“精品厌凡泉”。在他看来,凡是好茶,一定得用好泉烹之,否则就可惜佳茗了。即便是用上好的泉水烹茶,但苏轼也认为烧煮的温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他的经验是水初沸时烹茶为最佳。为此,苏轼在《试院煎茶》一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另外,苏轼对烹茶的器具也是十分地讲究的,在他看来,用铜壶有腥味,用铁壶有涩味,惟有用定窑烧制的兔花瓷盏煮茶,才可保证茶味的纯正与地道,也才能满足对茶的真正玩味与品尝。对于这一点,苏轼自己是有诗的:“铜腥铁涩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被贬谪黄州的时候,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顿,饮茶就成了一件难事。为了解决生活和饮茶的事,他就托朋友从官府那里弄了一块荒地。地搞到手后,他除了种些粮食外,就是用它种茶。他因此吟咏道:“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10. 黄庭坚
出生地古时叫洪州分宁,现在叫江西修水,此地盛产双井茶,而此茶在宋时是绝顶的好茶。一个人要选择出生地,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的祖先能够定居这里,这说明他们有一种文化品位上的灵气。
黄庭坚在京做官时,一天他的老乡从老家给他带来一包上等的双井茶。他拿到茶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好友苏东坡,于是,他分了一半与他品尝。在送茶时,黄庭坚还特意附了一首题为《双井茶送子瞻》的诗,以表心意: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对于茶的碾、煮、烹以及茶的功效等,都颇有心得和研究。他在一首题为《茶词》的词里,十分细腻地描绘出了对茶的感悟:“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镜。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黄庭坚在这首词里说,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如饮醇醪、如故人来了一样。从这首词中不难看出,他在煎煮茶的时候是多么地惬意,是何等陶醉。
黄庭坚嗜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茶的功效十分推崇。他说:“鹅溪水练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还说:“筠焙熟茶香,能医病眼花。”
 
11.陆游
陆游对茶,一直怀有深情,他出生于茶乡,又当过茶官,晚年的时候,他又归隐回茶乡。可以说,陆游的一生与茶的缘分实在是不浅。他一生之中,写咏茶的诗达两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
陆游一生出仕过许多地方,他到过福州、镇江、四川,后又赴赣等等。每到一处,他都对当地的茶十分关注,遇上好茶,他定要品尝的。品过这些茶后,他都要写诗。因此,他品的茶越多,写的茶诗也就越多了。
对于茶的烹饮之道,陆游非常地在行,他总是自己动手烹煮,并以为乐事,经年不辍。他在诗歌中一再这样自述道:“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茶”,“名泉不负吾儿意,一掬丁坑手自茶”,“雪液清甘涨泉井,自携茶灶就烹煎”。不难看出,陆游的大量闲暇时间,几乎都用在烹饮茶上了。
陆游除了爱好烹茶饮茶外,还十分喜欢分茶。分茶又称茶百戏、汤戏、或茶戏。它是在沏茶时,使茶汤的纹脉形成不同物象,有的如山水云雾,有的似花鸟虫鱼,而有的又像画图和书法,因此时人称这些图象为“水丹青”。玩分茶,须有很高的烹茶技艺才可从中获得游戏的情趣。其实,陆游玩分茶,是因为他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才以玩分茶游戏来排解心中的郁闷,打发漫长的光阴。陆游在江西临川和在杭州的这些日子里,尤为喜好分茶,而且是与儿子一道玩分茶的游戏。关于玩分茶游戏,陆游在《疏山东堂昼眠》一诗中写道:“香缕萦檐断,松风逼枕寒。吾儿解原梦,为我转云团。”
晚年的陆游,不再有济世之志,满足于“饭软茶甘”,他说:“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在酒与茶的选择上,他的态度很鲜明:“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在对酒和茶的喜好上,他可以不喝酒,而茶是不能缺少的。
 
12.赵佶
北宋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赵佶和和南唐李煜一样,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赵佶不仅工书画、精百艺,他还对烹茶品茗尤为精通。他在位的时候,以帝王之尊,编著了一篇《茶论》。此文被后人称为《大观茶论》。一个皇帝,以御笔著茶论,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皇帝尚且评茶论具,群臣也就趋之若骛,一时间,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纷纷效仿,以烹茶品茗为时尚,而且挖空心思地弄出花样来品茶、煮茶、论茶,甚至是斗茶。
这斗茶始于唐代,兴在宋朝。唐时称之为“茗战”,宋代时叫“斗茶”。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就是这样一件本属于民间的赛事,却被赵佶引人宫中,乐此不疲地玩起来。对于斗茶,他在《大观茶论》里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默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荚之精,争鉴裁之别。”在大规模的斗茶比赛中,最终胜出的茶,就成为贡茶了。这样一来,在徽宗时代,斗茶之风日益盛行,产茶和制茶的工艺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向朝廷贡茶的品种和名目也繁多起来。当时在武夷山,有一个御茶园,里面的贡茶品种,就多达五十余种。
在宋代,还流行一种茶事游艺,叫做“分茶”。赵佶在《延福宫曲宴记》里,记述了分茶的过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赵佶皇帝的《大观茶论》,写得很详细,也很具体,该文有序言、产地、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辩、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等十九个方面。一个深居皇宫的国君,不仅把茶事弄得十分清楚,而且还加以论述,这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干帝王中,实在是空前的。
赵佶对于茶的论述,精辟而又通俗,比如他在《大观茶论》里,是这样写的:“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要须蒸及熟而压之,及千而研,研细而造,则和美具足。入盏则馨香四达。秋爽洒然。或蒸气如桃人夹杂,则其气酸烈而恶。”
 
13.张岱
明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漫游八方,明朝灭亡后,他避居山中,布衣长发,于落拓不羁和穷愁潦倒中著书立说,直至生命的终点。张岱一生著述颇多,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三不朽图赞》等,是明代最伟大的散文作家。
这样的一个张岱,自然与茶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他戏谑地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张岱于茶事,一是精于鉴水,二是精于制茶。他的家乡有一种茶,叫做“日铸雪芽”,此茶在宋代的时候就被选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江南第一”的美誉。但是,到了明代,安徽的松萝茶因制法先进,在市场上迅速崛起,把“江南第一”的日铸雪芽压下去了。张岱不甘日铸雪芽没落,就招募技艺先进的人到日铸与他一道改革日铸雪芽。他们用松萝茶的制作方法,提升雪芽的品质,经过“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等技艺的处理,再在茶叶里加进茉莉进行炒制,结果,他制出的雪芽“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日铸雪芽经过张岱的改造后,名声渐大,改名为“兰雪茶”。不久之后,这“兰雪茶”就又称雄茶市,一时间,茶饮者把品兰雪茶视为一种身份和时尚。就这样,张岱把安徽的松萝茶打压下去了。为了生存,安徽的松萝茶也改名为“兰雪”了。
松萝更名兰雪,兰雪强过松萝,这真是:成也张岱,败也张岱也。
 
14.李渔
明末清初的一位戏曲家和小说家。在他的戏曲和小说里,茶事被融入故事和人物,并对此有着多方面刻画与描写。
茶事,茶理、茶人和茶道等,在李渔的戏曲和小说里,表现得很多。他除了在文学作品里对茶事进行刻画,还在生活中对茶事茶具等颇有研究,并很有心得。
比如,他对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就作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凡制茗,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李渔品茗,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品尝了,而是融会贯通,将其心得与感悟写入戏曲和小说,又以其散文的笔调给予描述。李渔者,真乃一茶客也。
 
15.乾隆
乾隆皇帝也是一个地道的茶客,1751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到了杭州后,他抽空去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回到客栈,他余兴未尽,提笔写了一首《观采茶作歌》的诗。在诗中,他对炒茶进行了生动地描述——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1757年第二次南巡,他再次来到杭州,此间,他到云栖观看采茶和制茶。观看后,他对茶农的现状深有感触,又写了一首《观采茶歌》: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此刻的乾隆,似乎已从采茶的艰辛里体会到了生活的困苦和劳动的辛苦,因此他说:“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1762年第三次南巡,这一次,他去了龙井,在龙井边上,取龙井泉水烹茶,品后,他感觉很好,喜不自禁,当日写下一首题为《坐龙井边上烹茶偶成》的诗: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1765年第四次南巡时,他到了杭州后,怎么也忘不了三年前尝过的龙井茶和龙井泉。但因事务太多,他一直没时间去,就在他将要离开杭州的前一天,他终于挤出了时间,重游了龙井。来到龙井,依然是在老地方,坐在龙井,叫茶官沏上最好的茶。他饮后,依然赞叹不已,吟成《再游龙井》:
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景光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
斯真佳矣予无梦,天姥那希李谪仙。
乾隆在狮子峰胡公庙前品饮龙井茶时,对龙井茶的香清味醇大加赞赏,一高兴,就封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打这以后,从这十八棵茶上采摘的茶,就成为乾隆的专用茶,一直到乾隆去世。除这些“御茶”外,龙井茶一直是清代的主要贡品。如今,“御茶”树已消失了,惟有遗址还在,成了一段历史,一处景点,一段回忆。
由于乾隆帝非常好茶,他在位期间,全国各地的名茶,几乎都成了朝廷的贡品。如:洞庭湖的“君山银针”、巴陵的“君山贡茶”、福建的“郑氏茶”等等。
 
16.曹雪芹
不仅是个大文豪,而且他也是个十分纯粹的茶客。他对于茶的研究、理解、鉴赏、烹煎等,无不入木三分,为世人叫绝。
在曹雪芹的绝世名著《红楼梦》里,言及茶的地方,有二百七十多处,吟咏茶的诗词,有十多首。在小说里,曹雪芹描写了形形色色的茶事,光是茶的品类和功能,就有:家常茶、敬客茶、伴果茶、品尝茶、药用茶等。在书中,他几乎写尽了茶类、茶品、茶具、茶事、茶人、茶理、茶道、茶仪。难怪有人这样赞美道:“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没有对茶事的亲身经历和耳濡目染,在《红楼梦》中是绝对写不出五彩缤纷的茶事来的。可见曹雪芹不仅嗜于茶、精于茶、而且善于将茶带进一片瑰丽的文学天地。
《红楼梦》里的茶名,可谓名目繁多,诸如:“六安茶”、 “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龙井茶”、“天目茶”、“老君眉”、“暹罗茶”、“普洱茶”、“枫露茶”、“漱口茶”、“茶泡饭”……这名字繁多的茶,曹雪芹在书中全都写得详尽而具体。
在小说里,曹雪芹还写了茶与礼仪、茶与人伦、茶与祭祀、茶与风俗、茶与婚嫁、茶与审美、茶与健康等等。另外,他还在书中写了不少关于茶的诗词、楹联、文赋、故事之类。
读完《红楼梦》,回味作者对于茶的刻画与描摹,就会感到:曹雪芹,是中国千古茶事的真正知音。
 
17.袁枚
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和诗词评论家,袁枚也是一个地道的茶客。
他在品评天下好茶时,这样分析道:“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最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
尽管袁枚品尽了天下好茶,但是,他最爱的,还是产于他家乡的龙井茶。袁枚一生嗜茶,他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七碗生风,一杯忘世。”
古往今来,品茶之人无数,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身影的,多为文人墨客、大夫名士。下里巴人也喝茶,但他们那种“苦如药,浓似血”的茶,怎么能够与上述诸位茶客相提并论?
要做个茶客,尤其是做个上等的茶客,必得淡出江湖、忘怀世态、潜心茶事,否则,顶多也就是个村野的土陶茶罐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西湖龙井 制作方法 君山银针 茶的历史 茶文化 毛峰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揭秘:吃饭和喝茶同时进行到底
揭秘:吃饭和喝茶同时进行到底
喝茶其实是对自己最划算的投资
喝茶其实是对自己最划算的投资
生活中的喝茶礼仪
生活中的喝茶礼仪
避开早春喝茶的3大禁忌
避开早春喝茶的3大禁忌
喝茶的时间也很重要
喝茶的时间也很重要
李易祥:喝茶是一种修行
李易祥:喝茶是一种修行
今早你喝茶了吗
今早你喝茶了吗
夏天喝茶的好处有哪些
夏天喝茶的好处有哪些
我爱喝茶--不可一日无她
我爱喝茶--不可一日无她
大热天该怎么样喝茶
大热天该怎么样喝茶
改善骨质疏松竟然只需多喝茶
改善骨质疏松竟然只需多喝茶
国内少数民族如何喝茶
国内少数民族如何喝茶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