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临沧,茶马古道发祥地之一

时间:2016-02-27 16:29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澜沧江流域是古老的产茶区,临沧,因为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作为这条悠悠古道上的一条分支,其茶产业伴随着古道的兴衰起落而生息发展。 临沧茶马古镇 1 古道重镇 茶马古道是贯穿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输送物资以茶叶为大宗,以马帮为运输工具,因此这条商贸通道被后人称为茶马古道。据专家考证,茶马古道兴起于唐宋,
普洱茶

澜沧江流域是古老的产茶区临沧,因为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作为这条悠悠古道上的一条分支,其茶产业伴随着古道的兴衰起落而生息发展。
 
临沧——马古镇
 
1
古道重镇
茶马古道是贯穿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输送物资以茶叶为大宗,以马帮为运输工具,因此这条商贸通道被后人称为茶马古道。据专家考证,茶马古道兴起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兴盛在民国,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
 
这条堪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文明传播的国际通道,绝大部分延伸在两三千米乃至6000多米的地区,纵跨10多个纬度,横跨20多个经度,穿过中国最高的两大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穿过哀牢山脉、无量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横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和雅鲁藏布江,最后一路切进南亚次大陆。
 
据考证,茶马古道分南道和北道两条,南道发于云南的西双版纳思茅(已改名普洱)、临沧一带,经保山、大理、怒江、丽江、迪庆到达四川的甘孜,然后进入西藏的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拉萨,再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富汗等国,并到达欧洲;北道发端于四川的雅安,经康定到达察隅、昌都、左贡等地同南道汇合。
 
茶乡悠远
据史料记载,康熙四年(1665年),云南北胜州(今丽江市永胜县)设立茶马市场后,凤庆茶叶开始流入丽江。凤庆地处临沧地区西北部,而丽江是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最重要的一个通道,因此可以说,临沧茶叶由此开始大规模进入古道马帮。也就是在明清时期,普洱茶的种植、加工进入鼎盛时期。
 
清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年至1876年),每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云南,印度商旅驮运茶者络绎不绝,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各国,均有商人来往于这条商路。这时期的茶马古道异常兴盛。而临沧茶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正是在明清时期形成“普洱茶名遍天下”的局面。
 
然而,在古籍的记载中,并没有明确引用临沧的地名,而是说,“从思茅进入大理、进入保山”,如今,通过对茶马古道的重新探寻,人们推测,史料中所记载的区位,极有可能在今天的临沧辖区内。了解临沧的历史,对探寻茶马古道的本来面目有着莫大的帮助。随着探究的深入,临沧段茶马古道已日渐明晰。
 
今天,临沧人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茶香,在城镇,有茶行、茶馆、茶楼和茶市;在乡村,有茶园茶山、永不熄灭的火塘和放在边上的小茶罐。茶能清心提神激发灵感,喝的人多了,自然又出现了茶诗、茶文、茶歌、茶道等各种妙趣横生而内涵博大的茶文化现象。
 
不论到街坊邻里谁家串门,好客的主人会马上为你献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客人寒暄也免不了谈茶和品茶,话投机了的时候还常常和主人一起闻香、观色、尝味,切磋茶道。经过代代人的传承,茶已经化入临沧人的生命之中。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马古道 西双版纳 茶文化 普洱茶 无量山 茶产业 普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马古道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在昌
茶马古道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在昌
茶马古道上的川藏茶
茶马古道上的川藏茶
茶马古道:征服世界屋脊的文化
茶马古道:征服世界屋脊的文化
“寻找茶马古道西藏秘径,体验
“寻找茶马古道西藏秘径,体验
茶马古道的神秘而独特的风情
茶马古道的神秘而独特的风情
云南普洱从“茶马古道”走向“
云南普洱从“茶马古道”走向“
茶马古道西藏秘径推广活动在成
茶马古道西藏秘径推广活动在成
茶马古道旅游推广活动成都启动
茶马古道旅游推广活动成都启动
探访四川雅安川藏茶马古道的源
探访四川雅安川藏茶马古道的源
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雅安打造产
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雅安打造产
揭秘雅安茶马古道千年藏茶制作
揭秘雅安茶马古道千年藏茶制作
青海再现丝路茶马古道促西部产
青海再现丝路茶马古道促西部产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