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宜宾茶史:三千年茗香悠远芬芳

时间:2023-10-11 09:16来源:央广网 作者:未知浏览:
南方劈秦道,承载文明三千年;川南有嘉禾,苍天后土孕茶香。天苍苍兮,茶马古道吸天地之灵气,地浩浩兮,早春香茗受甘霖之霄降早春二月,早茶迎节,迎来盛世无疆。这是四川宜宾市民左孝本所作《戎州茶赋 千年香茗铸辉煌》中的词句,作为一名茶爱好者,他用辞赋话茶道沧桑
普洱茶
 
   “南方劈秦道,承载文明三千年;川南有嘉禾,苍天后土孕茶香。天苍苍兮,茶马古道吸天地之灵气,地浩浩兮,早春香茗受甘霖之霄降……早春二月,早迎节,迎来盛世无疆。”这是四川宜宾市民左孝本所作《戎州赋 千年香茗铸辉煌》中的词句,作为一名爱好者,他用辞赋话茶道沧桑变化,表达的是对宜宾茶的热爱之情。
 
   宜宾人好茶,由来已久。3000多年前的宜宾就有产茶记录。历史变迁湮灭了前尘往事,但茶一直留在宜宾人身边。如今,宜宾仍然是四川的茶叶产区,茶历史文化在宜宾源远流长,已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知名学者、百家讲坛讲师纪连海就曾在成都作题为《蜀茶与川红文化》的演讲,他指出:有史可查,宜宾是中国茶叶之乡,“我们可把与茶有关的一切弄成一本书,聚集茶的历史文化。”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僰道是宜宾最早的行政称谓,公元前1022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始建僰侯国,其时,人们就开始了茶叶种植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宜宾县蕨溪黄山茶场发现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高1360厘米,树幅1300厘米,叶长14.5厘米,叶宽6.7厘米。测定各项指标后认为,该茶树保留了不少原始性状,是同源种被隔离分局,长期自然衍化的原始茶树群体之一,与云南野生大茶树同样古老。这株大茶树的发现,结束了宜宾是否是茶树原产地的争论。
 
   在茶业兴盛的唐、宋时期,宜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茶马互市”特别兴盛,宜宾各地大力发展茶业,用以换取马匹、盐及其它日用品,形成了专门的“买马场”和“茶马交易市场”,茶叶的品种逐渐增多,筠连的黄芽茶、雷波的黄郎毛尖、宜宾的明前毛尖等品种,在市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除大宗的团茶外,还有品质优异的“上用茶”(即贡茶),产于宜宾县蕨溪黄山等地的龙芽茶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时代变迁、朝代更迭、战争影响,龙芽茶在明代以后便逐渐失传。明代中期以后,四川的茶叶转向加工生产砖茶(黑茶)。宜宾生产的南路边茶,更是成为了朝廷羁縻边疆民族的政治商品。
 
   解放后,宜宾的茶叶市场更加繁荣,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过去的茶庄相继被茶叶公司、供销合作社取代,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茶叶更是成了国家专营的商品之一。市场开放后,宜宾城区经营茶叶的商店更是达到了100余家,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1986年,宜宾已被确定为四川省十二个出口茶生产基地县(市)之一,标志着宜宾的茶叶生产已初具规模。相传,宜宾市境内的百里冲山梁上,以前共修筑了四十八座庙宇,人称“四十八庙到觉华”,如今,庙宇已然不复存在,而当地农民,却依然继承着庙宇种茶的遗风。
 
   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宜宾人的传承和发扬,宜宾茶业已经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2月17日,2017年第十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启幕,届时,北京、成都、宜宾等地都将开展爱茶、品茶活动,沉积3000余载的宜宾茶文化,伴着茶的清香,将多彩多姿地向世人演绎和展示。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马古道 茶叶市场 中国茶叶 茶的历史 茶文化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试问老茶价值几何
试问老茶价值几何
用沸水泡茶会破坏维C吗
用沸水泡茶会破坏维C吗
鉴别液体茶注意事项
鉴别液体茶注意事项
普洱茶叶浸泡时间的长短
普洱茶叶浸泡时间的长短
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瓶茶叶储存
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瓶茶叶储存
带你了解茶的历史
带你了解茶的历史
养颜防衰老茶多酚的功效还真不
养颜防衰老茶多酚的功效还真不
茶多酚防止皮肤紫外损伤
茶多酚防止皮肤紫外损伤
茶多酚直接清除自由基
茶多酚直接清除自由基
茶多酚在酶与转录水平抑制脂质
茶多酚在酶与转录水平抑制脂质
茶多酚抑制皮肤斑痕和色素沉着
茶多酚抑制皮肤斑痕和色素沉着
茶多酚抑制皮肤的过敏反应
茶多酚抑制皮肤的过敏反应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