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研究 > 普洱茶物质分析 >

茶香是由什么构成的?茶香是什么?茶香该怎么品?

时间:2018-12-04 10:01来源:茶情报 作者:佚名浏览:
茶香:茶香是什么?茶香该怎么品?
香气是最迷人的地方。
 
很多人爱上茶,首先就是被茶香吸引了。但香气缥缈无常、难以捕捉,初学者往往只知道茶很香,却不知如何欣赏、表达。
 
品茶,香气和滋味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可以说,学懂了品香,品茶就懂了一半。
 
茶香是由什么构成的?
喝茶的时候感觉清香扑鼻,有的茶中又带了点花香,有的茶闻起来很鲜,有的茶闻起来还甜甜的。茶香很复杂,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呢?
 
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约有700种。鲜叶中香气物质近100种,制成绿茶之后,有200多种,红茶有400多种,乌龙茶就更多了。
 
如此多的香气成分,才构成了复杂而多变的茶香。
 
人体是如何感受茶香的?
 
我们感受茶香,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是鼻腔感受,二是口腔感受。
 
第一个很好理解,鼻子就是闻气味的器官。我们说一个人的鼻子灵,一方面是说他的鼻子灵敏,一般人闻不到的气味也能闻到,另一方面说的是他对香味的记忆好,闻到一种香气就能说出是什么东西。
 
第二个是口腔感受。口腔也能“闻”到香气?!因为口鼻相连,喝茶的时候,茶汤咽下去,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传到鼻腔,常常让我们感觉到“口齿留香”。
 
茶香应该怎么品?
 
干闻茶香
1、抓一把干茶闻一闻,也可以呵一口气趁热闻。
 
2、把盖碗内外都用热水烫一下,把水倒出,置入茶叶,加盖5秒后,趁热闻香。
 
湿闻茶香
1、热闻:出汤后,半掩盖闻香,主要辨别有没有烟焦味、霉味等异味以及香气是否高扬。
 
2、温闻:待茶壶温度降下来,闻一闻判断香气类型,是花香还是果香等等。
 
3、冷闻:待茶壶冷却后闻香,或对比第一到五泡的香气,判断香气是否持久。
 
“喝”茶香
趁热把茶用吸啜的方式喝到嘴里,舌头轻轻搅动,让茶汤与口腔充分接触,再徐徐咽下,感受口腔、咽喉处的茶香。
茶香一般有哪些类型?
 
绿茶
清香:清新淡雅的香,鲜而纯净。
 
毫香:由于绒毛多而产生的独特香气。
 
嫩香:幼嫩的原料与老原料制成的茶有明显差异。
 
板栗香:绿茶炒制过程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香气。
 
兰花香:高级绿茶带有的似兰花的香气,如龙井
 
红茶
花香:类似清新的花香,比如英红九号。
 
蜜香:浓醇的类似蜜糖的甜香。
 
果香:发酵适度产生的类似熟果味的甜香。
 
松烟香:用松木熏制产生的松香味,如正山小种。
 
乌龙茶
清香:清新高扬的香气,如清香型铁观音
 
花果香:似花又似果的丰富香气,如,凤凰单丛
 
火香:由于焙火形成的烘烤香,如大红袍
 
奶香:一些品种特有的牛奶般的香气,如金萱。
 
蜜香:发酵程度高会带蜜糖甜香,如东方美人。
 
嫩香:鲜嫩而具有清鲜的香气,如白毫银针
 
毫香:茶条多毫而带有特殊的毫香。
 
枣香老白茶具有的像红枣般的香气。
 
日晒香:白茶经过日晒产生的气味。
 
 
醇香:黑茶特有的渥堆工艺形成的浓醇香气。
 
菌花香:部分有“金花”的黑茶特有的香气茶。
 
木香:黑茶由于原料稍老而带有的木质气味。
 
在饮食中,80%以上的愉悦感受是嗅觉带来的。试想一盘没有香气的菜,很难带给人美味的感觉。
 
茶也是一样,热水一冲香气就扑面而来,喝到嘴里还能感受到香气在口齿之间萦绕。
 
闻懂茶香,你会越来越爱茶,越来越懂茶。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白毫银针 凤凰单丛 大红袍 老白茶 乌龙茶 铁观音 喝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最是茶香能致远
最是茶香能致远
茶香有9种
茶香有9种
品茶香养“茶宠”
品茶香养“茶宠”
茶叶营销模式:茶香不怕巷子深
茶叶营销模式:茶香不怕巷子深
泡茶用泉水更显茶香
泡茶用泉水更显茶香
如何体验不同层次的普洱茶香
如何体验不同层次的普洱茶香
茶学大家骆少君昨在杭州逝世:
茶学大家骆少君昨在杭州逝世:
天堂也有您的茶香:沉痛悼念骆
天堂也有您的茶香:沉痛悼念骆
又是谷花茶香时
又是谷花茶香时
爱随茶香
爱随茶香
解读普洱茶茶香的四个基础指标
解读普洱茶茶香的四个基础指标
习茶日记之掐头去尾品茶香
习茶日记之掐头去尾品茶香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