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什么样的武夷岩茶为好岩茶

时间:2015-08-08 17:19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什么样的武夷岩茶为好岩茶 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范围。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指在本标准规定的保护范围内,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

普洱茶

    什么样的武夷岩茶为好岩茶
    武夷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范围。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指在本标准规定的保护范围内,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武夷岩茶分类
  武夷岩茶产品分为大红袍、名丛、肉桂、水仙、奇种。
    好山好水产好茶
  武夷山西北地势高,且群峰耸立,能阻挡北部寒流的侵袭,气候温暖,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四条溪流和峰峦、丘陵相互交错,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空气湿润、多雾。年可照时数4425h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h左右。年平均温度18℃~18.5℃,无霜期长。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
  武夷山土壤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土壤,大部分茶区的土壤为火山砾石、红沙岩及页岩,土壤中许多植被残体遗留土中,日益堆积,使表层腐植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4~6。植被繁茂,常见的植物群落如杉、苦槠、白栋、马尾松、芒箕骨、蕨类。
    好品质从采摘就形始了
  武夷岩茶,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以中开面最适宜。2叶至4叶嫩稍及采摘层上的幼嫩对夹叶。春茶在谷雨前后开采;夏茶在小满前后开采;秋茶在立秋以后开采。每季萌发的新梢,确定合理的留养高度为采摘面高度,并以此为水准从树冠中往外采。高于额定采摘面以上的新梢芽叶应全部采摘;低于额定采摘面以下的新梢芽应全部留养。
  采摘的茶青应肥壮、完整、新鲜、均匀,每梢为二个“定型叶”,且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小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30%~40%)采四叶;
    中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50%~70%)采三叶;
    大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80%~90%)采二叶;
    一芽四叶(壮树带芽采四叶)及对夹叶。
  采摘后的茶青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篮篓进行盛装,避免压紧,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不与有毒有味物品混装。盛装、运输、储存中,尽量轻放、轻翻。茶青采摘后4h内要送到茶厂,不能及时送制的茶青会要求保质保鲜,合理贮存。
    好工艺制好岩茶
  初制工序:茶青→晒青萎凋→做青→揉捻→烘干(初烘、摊凉、复烘)→毛茶
  精制工序:毛茶→归堆、定级→筛号茶取料→拣剔、风选→筛号茶拼配→干燥→摊凉→匀堆→自检→定量包装→产品茶
    武夷岩茶的品质要求
   武夷岩茶的总体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色泽绿润带宝光,俗称“砂绿润”。内质香气馥郁隽永,具有特殊的“岩韵”,俗称“豆浆韵”,滋味醇厚回甘,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柔软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浅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冲泡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采摘的茶青 武夷岩茶 大红袍 普洱茶 乌龙茶 普洱 茶树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不同产区土壤对武夷岩茶品质的
不同产区土壤对武夷岩茶品质的
武夷岩茶的本味
武夷岩茶的本味
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的秘密
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的秘密
武夷岩茶当家品种——肉桂
武夷岩茶当家品种——肉桂
武夷岩茶的发展历程
武夷岩茶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武夷岩茶品质特别优异
为什么武夷岩茶品质特别优异
武夷岩茶的肉桂到底是什么东西
武夷岩茶的肉桂到底是什么东西
炎炎夏日喝武夷岩茶有什么好处
炎炎夏日喝武夷岩茶有什么好处
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的肉桂之香
武夷岩茶的肉桂之香
武夷岩茶需掌握品饮要领
武夷岩茶需掌握品饮要领
武夷岩茶和大红袍什么关系
武夷岩茶和大红袍什么关系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