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武夷岩茶有哪些? 岩茶有哪些特别之处?

时间:2023-12-15 17:21来源:观茶 作者:观茶浏览: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岩茶原名叫酽茶,因为茶味浓酽得名,之后通假为岩茶。另一种说法说武夷山以丹霞地貌位尊八闽,境内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此得名。
岩茶
为什么叫岩茶呢?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岩原名叫酽,因为茶味浓酽得名,之后通假为岩茶。
另一种说法说武夷山以丹霞地貌位尊八闽,境内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此得名。
“三坑两涧”是指什么?
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质最著名。产于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和流香涧、悟源涧等地,称“三坑两涧”品质香高味醇。半岩茶又称小岩茶。产于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狮岩、碧石岩、马头岩、狮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带,略逊于正岩。而崇溪、黄柏溪,靠武夷岩两岸在砂土茶园中所产的茶叶,为洲茶。武夷岩茶的产地就是在这里,也是这里的特殊环境和气候似的武夷岩茶有着独特的口味。
 
常听到的武夷岩茶有哪些?
武夷岩茶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这五种。
武夷山武夷岩茶四大名枞:半山妖,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武夷山武夷岩茶十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
 
岩韵到底是什么?
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形成岩茶独有风格及特征多样化的因素主要有三:
1.独特的生态环境。
2.丰富的优良品种资源。
3.传统的栽培制作工艺。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通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亦是茶树立地条件好,一般都生长在砾质沙壤的茶园中更为突出。
 
岩茶有哪些特别之处?
1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渥味、烟味、酸馊味等当作“韵味”。
2.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一样,以其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茶青在武夷岩茶特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品种不同有各种特有的品种香,但香气要求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岩茶只在武夷山有?
武夷岩茶的产地主要是在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武夷岩茶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体现着极大的地方特色。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行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十大名茶 十大名茶 茶叶香气 武夷岩茶 白牡丹 大红袍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武夷岩茶因茶树长于武夷山岩缝
武夷岩茶因茶树长于武夷山岩缝
武夷岩茶应该如何贮存
武夷岩茶应该如何贮存
武夷岩茶、乌龙茶、铁观音怎么
武夷岩茶、乌龙茶、铁观音怎么
武夷岩茶的闻香泡茶之道
武夷岩茶的闻香泡茶之道
二十七道武夷岩茶艺
二十七道武夷岩茶艺
武夷岩茶是如何分类的?
武夷岩茶是如何分类的?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鉴别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鉴别
武夷岩茶与佛教文化
武夷岩茶与佛教文化
武夷岩茶的茶汤四大特点
武夷岩茶的茶汤四大特点
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通过审评
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通过审评
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复制通过
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复制通过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