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火助水舒枯木
	生水走脉展茶性
	金气克木分双质
	去水驱杂解青腥
	恒温循环焙茶香
	水性护木火入化
	降温续焙结绵稠
	任由茶质合神韵
	《本草纲目拾遗》对武夷岩茶的评价是:“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凡茶癖停饮者宜之。”。
	梁章钜曾盛赞武夷岩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六大茶类,各大的茶种的焙火技术,确实没有哪种茶的焙火技术能超过武夷岩茶。
	七月流火,虽然天气已开始转凉,但正是武夷岩茶焙火的关键时间。岩茶第二阶段的焙火陆续结束,在对下焙的茶进行审评后确定下一阶段的焙火方案。
	关于岩茶焙火,一组来自古邑茶业掌门人阿海的图片打动了我。
	关于焙火,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细腻唯美的图片,记录者阿海是武夷岩茶的年轻制作者,在传承中创新,做茶和拍照是他的日常。
	用于焙茶的硬木炭。原来木炭堆积在一起,纹理可以这样动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焙笼和水筛,是焙茶时最重要的工具。
	起火和燃烧,这是焙火最开始的阶段。
	七月天焙火,焙房的温度有50摄氏度以上,入“炼狱”从此始……
	覆灰的工具和覆灰,民间也叫打焙,通过焙坑内木炭上盖灰的厚薄来控制温度。
	还有,这些细节,有没有哪一张打动你?
	武夷山80后制茶人阿海
	乌龙茶审评专家陈郁榕
	关于岩茶焙火的更多专业知识,《茶道》杂志请教了福建省乌龙茶审评专家陈郁榕,在2016年9月刊发。
	另外,本公众号联合陈郁榕老师,不定期推出岩茶相关知识普及性文章。关于乌龙茶所有问题,欢迎大家后台留言,陈郁榕老师来答疑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