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鉴别 >

品饮、欣赏到茶的全貌

时间:2018-07-26 15:30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品饮名茶是古今时尚,茶叶受天、地、人各项因素的影响很大,甚至相同产地、相同茶师傅、相同时间制造出的茶,在品质上也会有差异。所以在泡茶之前,人们首先要了解茶叶的特点,通过外形、色、香、味分辨茶品的高下,根据茶叶的特性,给予最恰当的冲泡,这样才能发挥出最
 
    品饮名是古今时尚,茶叶受天、地、人各项因素的影响很大,甚至相同产地、相同茶师傅、相同时间制造出的茶,在品质上也会有差异。所以在泡茶之前,人们首先要了解茶叶的特点,通过外形、色、香、味分辨茶品的高下,根据茶叶的特性,给予最恰当的冲泡,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茶质。茶人评茶不靠仪器,而是靠感觉器官来评审。记者走访茶叶市场部分茶商和专家,总结归纳起来,欣赏茶叶要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只有这样才能欣赏到茶的全貌。
  三看
  一看干茶的形状,即观察
  茶叶的外形。通过外形既能看
  出是芽茶、叶茶,还是珠茶、条
  茶,同时还能看出茶叶质地是否
  匀齐、紧实,有无损耗。
  看茶叶是否干燥,观察茶叶的形状,首先要观察它是否干燥,品质优良的茶叶含水量低,可以通过手指来辨别,如果轻轻捏一下茶叶就碎,而且皮肤会有轻微刺痛的感觉,就说明茶叶的干燥程度良好。
  每种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征,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鉴别方法。有的品种要看茸毛的多少,茸毛多的茶叶是上品,反之是次品;有的品种要看条索的松紧,条索紧的茶叶是上品,反之是次品。质量好的茶叶外形应均匀一致,茶梗、茶角、黄片等杂质含量不会过多。
  看干茶的色泽,茶叶的色泽包括红、绿、黄、白、黑、青等六种,茶叶色度可分为翠绿色、灰绿色、深绿色、墨绿色、黄绿色、黑褐色、银灰色、铁青色、青褐色、褐红色、棕红色等。
  二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好茶茶汤不仅清澈,还要有一定的亮度。茶汤的颜色有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绿色等。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展开的茶叶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没有杂质和焦斑。从茶叶的展开快慢辨别好坏;从茶叶形状辨别种类;从茶叶形状辨别好坏。
  三闻
  干闻,细闻干燥茶叶的香味,辨别一下茶叶中有没有陈味、霉味和其他的异味。冲泡茶之前,可以在开罐时感受一下茶叶的香气,也可抓取一些茶叶放在掌心,细闻茶香,在选购时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挑选茶叶。
  热闻,就是在冲泡的一瞬间,闻茶叶是否有香气。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香味纯正,沁人心脾。
  冷闻,就是在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的留香,这时可闻到高温时掩盖了的气味。
  三品
  品火功,就是品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火候是老火、足火还是生青,是否有晒味。
  品滋味,就是亲自品尝茶汤,看茶味是否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在茶汤滋味中感受真正的好茶。新茶的汤色澄清而且香气足,陈茶的汤色会变成褐色、香味差。
  品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体贴之。”意思就是将茶含在口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感受茶汤咽下去时流过喉咙时的爽滑。
  三回味
  回味是指品茶后的感觉。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三是喉底回味、气脉畅通,好像五脏六腑都得到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叶市场 鉴别方法 茶汤滋味 好茶 茶叶 冲泡 品茶 泡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醉”详解
“茶醉”详解
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茶只有最
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茶只有最
普洱茶圈怪现象:不愿卖茶给熟
普洱茶圈怪现象:不愿卖茶给熟
普洱茶种类那么多--最好的其实
普洱茶种类那么多--最好的其实
十年陈化老生普洱茶具体是什么
十年陈化老生普洱茶具体是什么
买茶学会做减法 喝茶学会做加
买茶学会做减法 喝茶学会做加
什么样的铁观音才能算好茶
什么样的铁观音才能算好茶
普洱茶审美:浅谈品饮价值与陈
普洱茶审美:浅谈品饮价值与陈
浅谈茶树的合理修剪(上)
浅谈茶树的合理修剪(上)
普洱茶鲜叶采摘详解
普洱茶鲜叶采摘详解
应该如何鉴别古树茶和台地茶
应该如何鉴别古树茶和台地茶
百年茶商情怀与“老字号”复兴
百年茶商情怀与“老字号”复兴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