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为何有人喝茶会发出怪声?是不是走火入魔了?

时间:2020-10-28 10:58来源:懂茶帝 作者:佚名浏览:
为何有人喝茶会发出怪声?是不是走火入魔了?
一位爱上不久的友问,最近他去茶博会,看到一些茶友品茶时,嘴里会发出吸溜等怪声,这让初入茶圈的他直犯嘀咕:“喝茶不应该静静地一口一口品吗?难道喝到后来都要发出这种声音?这是不是属于喝茶喝魔怔了?”
 
我们当然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哗众取宠的假大师。不过,这位茶友对于品茶时发出的这种声音理解偏颇了,很多喝茶多年的老茶客在品茶时,都会发出这种声音,其实这正是一种品茶的方法,叫做“吮吸法”。
 
在进行此类吐纳大法,不,是“吮吸法”时,需要将舌头两侧卷曲(实在卷不起来也不必强求),将茶汤吸入口中时,会发出“咻”的一声,有的人也会连吸溜三次,认为这样才能品尝茶之真味。
 
将茶汤吸入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门齿,使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口慢慢吸入空气,让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此时口中会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
 
那么,品茶时为什么要发出这种声音呢?这就关系到舌头感知的知识了。
 
现在,你拿出镜子或者手机,伸出舌头,是不是看到舌头上密布很多小红点?这叫菌状乳头。
 
在这些小突起下面,分布着我们的味蕾。我们感知的各种味道,就是从舌头表面的味孔进入味蕾,再经味觉细胞将味道传递给大脑的。
 
而且,舌头的不同部位,主要感知的味道不不同。
 
比如舌尖主要感受甜味,舌根主要感受苦味,舌两侧后部主要感受酸味,舌两侧前部主要感受咸味,舌面则可感受鲜味和涩味。
 
而吮吸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将茶汤吸到嘴里后,让茶汤在整个口腔内滚动荡漾,与舌头充分接触,同时让茶的香气直抵上颚,传给嗅觉感官,从而让我们更为全面地感受和辨别茶叶的香气、滋味,品尝出一款茶最好的味道。
 
当然,用吮吸法的目的不是发出声音,而是要做对这个技巧,正确感知茶味
 
可能有些茶友看到这里,会觉得品茶太难了,可能会想“我用搪瓷缸子喝茶也很想,不就喝杯茶吗?至于这么讲究吗?”
 
对于大多茶友来说,这种办法当然没有太大必要。不过,随着您品茶越来越多,对茶的感知越来越细微,就会逐渐体会到它们在舌尖上滚动时,细微的一些差别,这跟品酒差不多也是一个道理。
 
下面,我们介绍下茶味的一些类型,如果你想尝试着学下品茶,不妨了解下。当然,用文字描述肯定有它的局限性,甚至有些抽象,不过,哪天你品茶时突然感知到文字中的描述,就会不由得会心一笑了。
 
1.浓烈型:味浓而不苦,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爽口有甜感,一般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如屯绿、婺绿等。
 
2.浓强型:指茶汤浸出物丰富,同时刺激性大,有粘滞感,如红碎茶
 
3.浓醇型:茶汤刺激性和收敛性强,回味甜而干爽,如工夫红茶、毛尖、毛峰等。
 
4.醇爽型: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如黄茶中的黄芽等。
 
5.醇甜型:鲜叶嫩而新鲜,味感甜醇,如安化松针、白茶及小叶种工夫红茶等。
 
6.醇和型:滋味不苦不色有厚度,回味平和较弱,如六堡茶等。
 
7.平和型:鲜叶较老,如中下档的绿茶、红茶、黄茶、青茶及中档黑茶
 
8.鲜醇型:味道鲜醇,回味鲜爽,如猴魁、大白茶、小白茶、祁红等。
 
9.陈醇型:制造中经闷堆陈醇化过程,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10.粗薄淡青型:属各类茶中的低级茶。
 
参考资料:《茶叶审评与检验》,王垚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叶审评与 工夫红茶 茶叶审评 红碎茶 茶博会 收敛性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喝茶之前我可厉害了
喝茶之前我可厉害了
知道为什么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
知道为什么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
 喝茶的人总有一种神秘的魅力
喝茶的人总有一种神秘的魅力
喝茶可以完全代替喝水吗?
喝茶可以完全代替喝水吗?
喝茶教会我安静地聆听
喝茶教会我安静地聆听
宝宝喝茶可防龋齿
宝宝喝茶可防龋齿
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喝茶虽好也请适度
喝茶虽好也请适度
老人们要慎喝茶
老人们要慎喝茶
喝茶为何要分季节
喝茶为何要分季节
喝茶到底和胃有多大关系
喝茶到底和胃有多大关系
喝茶时不要犯这些可笑的错误
喝茶时不要犯这些可笑的错误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