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茶本身物质含量
	2.水温
	3.茶水比例
	4.出水时间
	……
	这些因素,将决定茶汤的味道如何。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有茶友感慨:“咦,为什么我泡的茶,味道和你不一样。”
	《1》
	细节决定成败。
	结果泡出来的茶汤,总有些不可描述。
	抛出个问题:投茶量,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呢?
	《2》
	投茶量,影响了什么?
	比如某次喝茶,2015寿眉饼,撬了一片茶,一称重量只有4.7克,但茶饼的边上却留下不少的碎末,想着丢了可惜,于是随手丢进盖碗中,结果超重了,5.5克,心想这些碎末很有可能会随着冲泡落入茶汤里,到时候总的投茶量还是5克。
	这个理由,非常成功地说服了自己,便坦然开始冲泡。
	烧水,冲泡,快出水。
	结果还是比平日喝茶浓了些,多了丝苦味与涩味。
	问题便是出现在多出来0.5克身上,多出来的0.5克茶,它们身上所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已经超出了我们味蕾的承受范围。
	就像一部电梯,它的承载重量是180kg,要是多出1kg,电梯会发出警告。若是强行超负荷运行,是要出问题的。
	《3》
	【110毫升白瓷盖碗】
	110毫升白瓷盖碗,出镜率较高,它适用于冲泡白茶、红茶、武夷岩茶甚至还可以冲泡绿茶、黄茶,至于用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冲泡时所用的盖碗容量要稍微大一些,若是盖碗太小,条索无法完全安放在盖碗里,易影响冲泡。一般冲泡普洱茶,多数茶友会选用150-200毫升的盖碗,投茶量从8克到10克不等,冲泡后根据口感喜好再进行调整。
	武夷岩茶——投茶8克。
	为何要强调【快出水】呢?
	煮茶壶大小的选择,这就丰富了,容量从400毫升到1000毫升,大小各异,都有。
	此时,要重点看茶水比例已经茶叶的状态。
	1.煮干茶
	我们统一变量,将注水量都控制在400毫升。
	煮白牡丹,投茶2克即可。
	煮寿眉,投茶量控制在2.5-3克都可以。
	2.煮叶底
	《4》
	控制投茶量,告别经验主义!
	而这些重量上的差异,往往来自于随手称。
	额……
	但是投茶量不准确,才是真正影响美感吧,手又不是机器,要如何控制茶叶的精准投茶量呢?更何况,干燥的茶叶容易碎,要是多放了茶,一泡出来又苦又涩,在茶桌上龇牙咧嘴,又或者是将眉头邹成波浪形……好吧,画风太美无法想象。
	不自觉脑补到一个画面:这位朋友买茶,肯定不拘小节,一斤茶(500克)只收到七两(350克)也无所谓。
	作为过来人,为了能让我们喝茶更有愉悦感,建议大家还是 购买一把小克秤,精确度在0.5克最好,且买的时候体积不要太大,放在茶桌上并不占用空间。
	为了茶更好喝,谁还在意所谓的电子秤放在茶桌上没有美观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