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明清前后的中国茶文化文献简介

时间:2018-07-24 11:2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唐宋中国茶文献(清至民国版本) 唐代以前国人对茶的认识仍未形成系统,茶文献零星散落。进入唐代后,茶的发展首次进入关键时期。而陆羽《茶经》就是创造于唐中期,奠定中国传统茶学及茶文化之基础,历代茶学研究皆在其基础上发展。其他茶文献亦具新见及独创性


      唐宋中国茶文献(清至民国版本)

唐代以前国人对的认识仍未形成系统,文献零星散落。进入唐代后,的发展首次进入关键时期。而陆羽《茶经》就是创造于唐中期,奠定中国传统茶学及茶文化之基础,历代茶学研究皆在其基础上发展。其他茶文献亦具新见及独创性,其中论水品汤的《煎茶水记》、《十六汤品》之出现,意味着细化论茶之趋向。

宋代茶文化文献承袭唐代,有更大的发展。这时茶已成为民生的必须品,进入茶文献的盛世,茶书文章数量甚多,其中,宋代出版的《宣和北苑贡茶录》附有各种茶团图模,图文兼备,增加了书籍的吸引力。此外,宋代茶文献保存大量有关茶政、茶法之文献极为丰富,如《本朝茶法》。另当时社会风尚斗茶,《茶录》、《东溪试茶录》、《斗茶记》,皆是反映斗茶现象的特色文献。

元明中国茶文献(明至民国版本)

元代茶文献的撰述没有太大发展,只有杨维祯《煮茶梦记》、暗都剌《喊山台记》等少量文章。目前所见元代虽没有茶书的出版,但这些茶文献作品,仍能反映当时茶对异族的吸引力。到明代,茶文献再次走向高峯,把有关茶的经验流传及扩大。茶文献中,更多专题式的文章出现,文章题材广泛而丰富,涉及地域更为扩大,地方性茶文献渐多,论述更为细致了。明代茶理精闢,重视心性的追求,语精理全,对茶的认识及掌握累积精进,如《岕茶牋》、《洞山岕茶系》、《阳羡茗系》等。

清代中国茶文献(清至民国版本)

中国茶文化的著述发展至清代进入低潮,只有《茶史》、《岕茶彚钞》、《阳羡名陶录》等,专著甚少。清代茶文化文献虽没有唐、宋、明茶文献灿烂多采,但三代茶文献我们今天仍能细阅,因此清代的承传功不可没。清代是历代茶文献传承的十分关键时期,随着方志学发展使地方茶文化展现出更清晰的面貌。东西方交流与冲突,留下大量历史文献,清代茶文献更紧贴历史的发展,表达出平实清新,果硕丰盛的时代风格。

民国至现代中国茶文献(民国至1963年版本)

民国时期仍有涉茶相关专书出现,有香港出版的《阳羡砂壶图考》等,外语翻译成中文的西方茶著作仍持续出现,西学输入中国的影响,使茶逐渐形成为一种专门的学术,是经过科学实验、研究、分析的成果,而非过去一种长期经验记述。民国时期在大学出现专门的茶学科系,由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后出现多篇有关茶的学术研究著作,吴觉农是当中的代表。新中国建立后《茶叶检验手册》、《茶树生物学》等书籍的出版,形成民国以来茶文献的特色风格。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中国茶 茶树 茶叶 煮茶 茶经 历史 贡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的起源和饮茶文化
茶叶的起源和饮茶文化
茶叶历史起源与茶文化流传
茶叶历史起源与茶文化流传
思茅的普洱茶文化
思茅的普洱茶文化
非洲的茶文化
非洲的茶文化
欧洲饮茶文化
欧洲饮茶文化
茶文化对陶瓷饮茶器皿演变
茶文化对陶瓷饮茶器皿演变
中华古茶文化的五个阶段
中华古茶文化的五个阶段
寺院中的茶文化
寺院中的茶文化
武夷岩的茶文化
武夷岩的茶文化
茶文化之神农说
茶文化之神农说
茶文化之春秋说
茶文化之春秋说
雕龙紫砂壶讲述茶文化
雕龙紫砂壶讲述茶文化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