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古树普洱茶和其他茶比为什么更耐泡

时间:2023-11-21 15:59来源:董玥说茶 作者:董玥说茶浏览:
普洱茶本就是耐泡度较高的茶类,而古树普洱的耐泡度更是普洱茶中的佼佼者,原因何在?有茶友咨询我挺喜欢喝古树普洱茶,但有个疑惑,就是古树茶为什么耐泡?有时候泡20泡都还有味?可以为我解答一下吗? 想必很多茶友也有类似的疑惑,想必很多茶友也有类似的疑惑,本期
普洱茶
普洱茶本就是耐泡度较高的茶类,而古树普洱耐泡度更是普洱茶中的佼佼者,原因何在?有友咨询“我挺喜欢喝古树普洱茶,但有个疑惑,就是古树茶为什么耐泡?有时候泡20泡都还有味?可以为我解答一下吗?”
想必很多茶友也有类似的疑惑,想必很多茶友也有类似的疑惑,本期就为茶友详解此问题。在相同制作工艺下,古树茶之所以能够比其他茶更为耐泡,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古树茶多为大叶种乔木
云南普洱古茶树大多都是大叶种乔木,而大叶种乔木茶树所产普洱茶内含物质较之小叶种更为丰富。且大叶种普洱茶中,作为茶叶主要功能性物质和滋味物质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都比小叶种更高,这自然就使得大叶种乔木古树茶比之其他茶叶耐泡度更高。而茶多酚作为普洱茶后期存贮转化的最主要基础性物质,古树茶更高含量的茶多酚也意味着,它具有更高的后期转化价值和陈化空间。
 
2、古树茶生长环境优越
云南的优质普洱古树茶大多都生长在,污染较小、较为原生态、人为干涉少的深山之中。这样的生态环境能够拥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降低极端气候出现几率,并依靠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从而为古茶树的生长提供更为适宜的条件。
且古茶树大多与森林古树混合生长,高大的森林古树能够减少太阳光直射,为喜欢漫射光的茶树提供更多的漫射光。在漫射光环境下,茶树能够合成更多的内含物质,而内含物质多,自然就更为耐泡。
 
3、古树茶内含物质更充足
古树普洱,顾名思义是用古茶树鲜叶制成的普洱茶。在云南,能够称之为古茶树的,其树龄至少要在100年及100年以上,并且对于部分严格追求古茶树树龄和口感的茶人来说,树龄达到300年才能够称之为古茶树。如南茗佳人老曼峨、那卡、贺开等名山古树茶,树龄均是选用300年左右古树茶制作而成。
而树龄越大的古树,其根系就越为发达,就能越够深入土壤深层,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质,使得所产古树茶内含物质种类更为丰富、含量更为充足。内含物质更为充足,在冲泡时能够溶解到茶汤中的物质自然也更多,自然也更耐泡。这就是古树茶耐泡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4、冲泡时,古树茶内含物质溢出更均匀
除了最根本的内含物质因素外,古树茶之所以耐泡和其植物组织构造有直接的关系。云南古茶树多为大叶种乔木,并且在长达几百年的生长演化过程中,使得古树茶叶脉(维管束)数以及纤维素含量更高,从而增强茶树抗病、抗虫、抗旱能力。
在鲜叶中,纤维素和叶脉的主要作用为支撑叶形、运输营养成分和水分;在成品茶叶中纤维素和叶脉起到类似过滤网和漏斗的作用,能够使得茶叶在冲泡时,内含物质不会立刻大量析出,而是随着冲泡进度,均匀平缓地溢出。
以上四方面就是,古树茶为什么耐泡的主要原因。不过,耐泡度只是品评茶叶品质如何的要点之一,除了耐泡度之外,茶叶香气、茶汤色泽、汤质饱满度、回甘生津持续度……都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必要因素,茶友购买茶叶时应该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合适自己的茶叶。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内含物 茶叶香气 回甘生津 耐泡度 老曼峨 古树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普洱茶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普洱茶饮用的7项禁忌
普洱茶饮用的7项禁忌
如何判断普洱茶的条索以及甜味
如何判断普洱茶的条索以及甜味
用普洱茶洗脸真的可以达到美白
用普洱茶洗脸真的可以达到美白
喝生普洱茶都有那些禁忌
喝生普洱茶都有那些禁忌
邓时海:普洱茶生津的三重境界
邓时海:普洱茶生津的三重境界
普洱茶市场:传统渠道如何玩转
普洱茶市场:传统渠道如何玩转
多喝普洱茶生茶消脂,下火
多喝普洱茶生茶消脂,下火
普洱茶不同存储条件下的转化分
普洱茶不同存储条件下的转化分
稀有茶类“紫芽”普洱茶
稀有茶类“紫芽”普洱茶
普洱茶拼配调剂的原则
普洱茶拼配调剂的原则
普洱茶茶气的深度探讨
普洱茶茶气的深度探讨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