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铁观音为何各具风采

时间:2023-09-01 09:49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作者: 铁哥浏览:
市场上的铁观音似乎有很多种,随着国标陈香型铁观音的正式实施,安溪铁观音按照国家标准就分为三大品类: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加工工艺的不同,形成三者外形、内质不同。清香型铁观音可作为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的原料。在毛茶成品茶的过程中,浓香型铁观音采用烘焙
普洱茶
市场上的铁观音似乎有很多种,随着“国标”陈香型铁观音的正式实施,安溪铁观音按照国家标准就分为三大品类: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加工工艺的不同,形成三者外形、内质不同。清香型铁观音可作为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的原料。在毛茶→成品茶的过程中,浓香型铁观音采用烘焙等工艺,陈香型铁观音“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工艺。有人用“三足鼎立”来形容目前的铁观音格局,在铁哥看来未必如此,于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地域和时期,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都具有不同的风采,一有三香,很好的诠释安溪铁观音
 
清香型铁观音
最近这20年间,清香型铁观音几乎垄断了全国茶市,安溪铁观音一枝独秀。
由于空调的使用,茶青可以延时存放,这使得新的制作工艺诞生。铁观音新工艺实质上是由原来的传统半发酵工艺转化为轻发酵工艺,工艺创新,使得清香型铁观音应运而生。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从过去的传统茶再到轻发酵工艺的流行,轻发工艺随后在民间又分化为“正味、消青、拖酸”等类别。清香型铁观音其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清汤绿水、香高味纯。为了保持其的“色、香、味、型”就需进行冷藏贮存,“冰镇”使茶叶有着沁人心脾的鲜爽。
 
浓香铁观音的强势回归
浓香型铁观音
而在更早以前,安溪铁观音多数还是以浓香茶的面目出现,当时90%以上的出口乌龙茶,安溪茶厂生产的产品多以浓香为主,浓香以高温烘焙为主,但是当时还没有浓香这种提法。
谚语:“茶为君,火为臣”。烘焙出的铁观音甘醇馥郁,炭香韵陶醉人。由于浓香型铁观音发酵充分,茶黄素茶红素等暖胃物质较多,所以更加养胃润肠。具有红茶味,绿茶素的优点,是将酽红的红茶,青青的绿茶优势结合在一体。冲泡茶汤深黄,口感更加顺滑,同时拥有天然的火香味,可以用“醇、厚、甘、润”四字概括。
纵观安溪茶业的发展历程,在清香与浓香的发展道路上,随着清香铁观音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浓香铁观音似乎有式微的趋势。但实际上浓香型并没有退出市场,却反而依旧深受资深老茶客的喜欢。
 
“陈香型铁观音国标”意义重大
陈香型铁观音
陈香型铁观音由来已久。在安溪,乃至福建、台湾、东南亚,早有贮藏铁观音的传统。“老铁”称谓更是深入人心。所谓“老铁”,就是放置多年的陈年铁观音,其干茶或色泽枯暗或乌黑油亮,相当耐泡,汤色或深黄或褐色或红褐色,汤如中药,带 “陈年味”。
陈年铁观音,一般放置于陶罐内保存好,多年不变质,其后熟作用及一系列变化,氧化作用减少了茶叶中刺激性物质的含量,沉淀着大量精华物,沉香凝韵,冲泡后味道温和,微甜回甘。清代有首《闽茶曲》唱道:“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可见我国古人早已认识了陈年茶的药理保健作用。
在老茶品类中,“老铁”虽属后起之秀,但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一方面,铁观音老茶形成背景比较特殊,现存老茶,有意识精心保存的很少;另一方面,高品质老茶对原材料要求较高,陈年铁观音取材高品质的、传统做法的茶叶,再经过多年精心保存,非常讲究。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安溪铁观音 发酵工艺 茶红素 茶黄素 普洱茶 陈香型 乌龙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铁观音冲泡方法六大法则
铁观音冲泡方法六大法则
铁观音你了解多少
铁观音你了解多少
铁观音的4大类型
铁观音的4大类型
铁观音不是只有兰花香
铁观音不是只有兰花香
品饮安溪铁观音九点要领
品饮安溪铁观音九点要领
女性喝铁观音的保健功效
女性喝铁观音的保健功效
冲泡铁观音应用什么样的紫砂壶
冲泡铁观音应用什么样的紫砂壶
福建南安举行铁观音红茶技术专
福建南安举行铁观音红茶技术专
如何鉴别拼配茶冒充的铁观音
如何鉴别拼配茶冒充的铁观音
南安举行铁观音红茶技术专利推
南安举行铁观音红茶技术专利推
安溪铁观音的香型
安溪铁观音的香型
安溪铁观音原是皇帝赐名
安溪铁观音原是皇帝赐名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