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古茶树资源介绍

时间:2018-08-08 16:48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茶树的起源,同世界上其它物种的起源一样,是在人类发现和利用茶之前。茶树起源后,必然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后,人类才发现和利用茶,并且再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逐渐见诸于文字记载。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属
普洱茶
 
   茶树的起源,同世界上其它物种的起源一样,是在人类发现和利用之前。茶树起源后,必然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后,人类才发现和利用茶,并且再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逐渐见诸于文字记载。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属,茶种植物,植物学名为CameLliaSinensis(L.)O.Kuntea。山茶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种群,它产生于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茶树是山茶属中比较原始的种,是从山茶属里分化出来的一个种,据专家们考证,地球上出现茶树这种植物已有六千万年至七千万年的历史
 
   古地质变化表明,约在2亿万年以前,因地球板块漂移,造成地质分裂,形成劳亚古北大陆和冈瓦纳古南大陆,两大陆之间是地中海。劳亚古北大陆为热带植物区系,一切高等植物的发源地均在劳亚古北大陆。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临近泰提斯海,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前,这里地势平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时热带植物的大温床,是高等植物最适宜的发源地。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的劳亚古大陆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至今已有六千万至七千万年。在距今一千万年的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青藏高原的隆起,从而影响了我国西南地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的变化。其后,第四纪以来的几次冰河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南部地区,未受到冰川的直接袭击,这一地区的气候依然处于温暖湿润之中,使许多植物幸存下来,至今云南仍有高等植物18000余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0%以上,故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正如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关征镒教授所指出:“我国的云南西北部、东南部、金沙江河谷、川东、鄂西和南岭山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是它的发源地”。前苏联学者乌鲁夫亦指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的集中,指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最集中地区,表明了我国西南地区是山茶科山茶属的发源地区与发源中心。
 
   中国古代就已发现许多野生大茶树,不少古籍中就曾记载发现的野生大茶树。例如,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亦有说是公元前周公所编撰的字书《尔雅》中就曾提到古代野生大茶树。晋代作品《神异记》中记述了汉代浙江余姚四明山瀑布岭有野生大茶树。最权威的茶学著作、唐代陆羽编著的《茶经》中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的记载,宋子安编著的《东溪试茶录》中有:“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的记载。明代云南《大理府志》中有:“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的记载。清代郝懿行编撰的《尔雅注疏》中有:“今茶树高数丈,小乃数尺”的记载。《广西通志》中有:“白毛茶,……树之大者二丈,小者七、八尺”的记载。可见,我国古代很早之前就已发现并记载在古籍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海南、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11个省区的200余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和大茶树群落以及古茶园,至少已发现了茶树品种132个,遗存株数数以百万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茶树近百株。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南一带,滇、桂、黔毗邻区,滇、川、黔毗邻区,粤、湘、赣毗邻区,少数散见于湖北、福建、台湾和海南,并以云南南部和西南部为最多,其它是四川省南部和贵州省。这一地区茶树多属高大乔木型,具有典型的原始形态特征,并且大多与山茶科植物混生。而粤、湘、赣毗邻区是我国苦茶资源集中地区,其中尤以南岭山脉两侧最丰富。
 
   云南省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野生古大茶树资源最集中、面积最大、数量最多、性状最古老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群落和茶树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南省有47个县境内发现有古茶树群落、古茶园和古大茶树,树高在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的有130余处,基部干径100cm以上的有42株,树干直径在100cm以上的就有30株,1米以下、0.5米以上有300余株。邦威、巴达山、南糯山等大茶树并列为中国三大茶树王,它们是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茶树王,是我国古茶树最珍贵的遗存,是活的文物。
 
   根据植物分类学分类依据,全世界有山茶科植物28属749种,中国有15属500余种;世界上有山茶族240个种,中国有210个;世界上有山茶属220个,中国有190个,云南有55个,独有30个;茶科植物有23属380余种,中国有15属260余种,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至今全世界发现茶组植物40个种,中国占39个种,其中云南33个种,25个种为云南独有,并有17个新种、1个变种。按照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对山茶属植物分类,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有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分布在我国的就有4个系36个种3个变种,其中分布在云南有33个种,3个变种,并且有24个新种和1个变种是世界茶谱中尚无记载,为云南独有。分布在云南茶组植物中,有28个茶种2个变种以野生型或栽培型状态,集中分布在东经97°51´(瑞丽)至105°36´(广南),北纬21°08´(孟腊)至25°58´(大理),横跨4个纬度这条带上,并沿着北回归线自西向东延伸,横跨北回归线南、北方向分布逐渐减少。分布的重点在滇南与滇西南茶区及滇中和滇东的部分茶区。多数茶种以局部分布为主,只有茶、普洱茶、大理茶才在全省广泛分布。海拔1600~2200米是云南茶种主要垂直分布地区带,而且是连续状态的,即在这一范围内的任一高度都有茶种分布。云南的茶种分布,绝大多数在地理上有自己特定的分布区,沿着江河、山脉走向并呈带状分布的有广南茶、厚轴茶、马关茶、德宏茶等;呈跳跃式分布的有勐腊茶、白毛茶等;分布隔离的有高树茶、假秃房茶、疏齿茶等;呈局部或零星分布的有哈尼茶、多瓣茶、园基茶、多脉茶、大苞茶、多萼茶、紫果茶、拟细萼茶、苦茶等;分布最广并与其它茶种多层次交错的有:普洱茶、茶、大理茶、滇缅茶等。五室茶系的茶种多分布在哀牢山以东的滇东和滇东南高原;哀牢山以西的澜沧江、怒江流域及横断山脉中部,则以五柱茶系的茶种占优势。滇南茶区分布的茶种资源最丰富,主要有广西茶、广南茶、五室茶、厚轴茶、老黑茶、大理茶、滇面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勐腊茶、秃房茶、突肋茶、茶、苦茶、普洱茶、白毛茶、榕江茶、多脉茶、紫果茶、多萼茶、细萼茶等4个系10个种。第三是滇中茶区,主要有茶、普洱茶、大理茶、勐腊茶、元江茶、滇缅茶、老黑茶等3个系7个种。第四为滇东北茶区,主要有茶、大厂茶、高树茶、疏齿茶、假秃房茶等3个系5个种。
 
   在古茶树中,五室茶系的大厂茶(C.tachangen sis)、五柱系的大理茶(C.taliensis)多属野生型茶;茶(C.sinen sis)、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多属栽培型茶。
 
   云南省素有“物种基因库”之称,高等植物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尤以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保存种类最多。茶种的水平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纬21°08´~25°58´,东经97°51´~105°36´这一水平地带,沿着北回归线自西向东延伸,横跨北回归线南、北方向分布逐渐减少。茶种的垂直分布,以海拔1600~2200米处存量最多,其次是1000~1600米处,分布最高点为最高。云南古茶树目前已发现野生型大茶树主要有:勐海县的巴达大茶树、曼宋大茶树、苏湖大茶树、帕真大茶树、宁洱大茶树、罗东山大茶树、澜沧县澜沧大茶树、大关县大关大茶树、镇康县镇康大山茶、金平县金平大茶树、马关县马关涩茶、广南县广南野茶、镇源县龙潭大茶树、振泰大茶树、昌宁县柳叶青宝洪茶、腾冲县腾冲野茶、岩肚大茶树、云县新村大茶树、双柏县双柏大茶树、大黑茶、师宗县师宗大茶树、保山市高黎贡山大茶树、新平县新平大茶树、富源县富源大茶树、楚雄县楚雄大茶树、南华县南华大茶树、昭通市昭通大茶树、镇雄县镇雄大茶树、凤庆县本山大茶树、沧源县大黑山大茶树、景东县花山大茶树、永德大雪山大理茶、大头茶等。最有代表的野生型古茶树为镇源千家寨龙潭大茶树王。过渡型大茶树主要有:澜沧县邦威大茶树、保山市旧寨大茶树、沧源县糯良大茶树、龙陵县镇安老茶、龙陵县小田坎大茶树、宁洱县勐先大茶树、雅鹿大茶树、梅子乡豹子洞古茶树等。最有代表性的过渡型古茶树为澜沧县邦威大茶树王。栽培型古茶树主要有:勐海县南糯山大茶树、施甸县猴子寨大茶树、宁洱县梅子乡旧芦大茶树、元江县元江茶、新平县峨毛茶、龙陵县镇安大茶树、施甸县猴子寨大茶树、永平县伟龙大茶树、景谷县景谷大茶树、墨江县墨江大茶树、西盟县西盟大茶树、澜沧县景迈山大茶树、镇源县镇源大茶树、景东县花山大花树、丫口大茶树、秧草塘1号大茶树、灵官庙大茶树、保山市坝湾大茶树、后山大茶树、腾冲县团田大茶树、文家塘大茶树、凤庆县小湾镇香竹箐大茶树、大寺乡羊山大茶树等。最有代表性的栽培型大茶树为勐海县南糯山茶树王,最大树龄的栽培型大茶树为凤庆香竹箐大茶树,树龄3200年。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较集中的县有镇源、勐海、景谷、景东、宁洱、澜沧、龙陵、昌宁、腾冲、临沧、云县、双江、镇康、凤庆、永德、沧源、金平等19县市,而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景东、镇源、宁洱、澜沧、西盟、永德、勐海、景东、保山等9个县市;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在镇源、宁洱、景谷、双江、凤庆、云县、勐海、腾冲等8个县;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景谷、景东、镇源、墨江、澜沧等5个县;古茶树群落主要有哀牢山、勐库大雪山、千家寨无量山、南糯山、佛海茶山、巴达山、布朗山、景迈山、白莺山、勐宋山、南峤山等11个茶树群落。
 
   地处茶树起源中心的普洱市,拥有大面积野生茶树群落和众多千年以上大茶树和百年以上古茶园,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是世界茶树重要基因宝库。据从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底完成的普洱市10县区古茶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古茶树资源分布于7县29处,野生型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和栽培型古茶园面积共有90220公顷,其中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78100公顷,栽培型古茶园面积12120公顷;最大的是无量山古茶树群落面积有16534公顷。野生型茶树主要分布在镇源、景东、宁洱、澜沧、西盟等县;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景谷、景东、镇源、澜沧、墨江等县。
 
   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是镇源县,现已查清的古茶树面积17333公顷,栽培型古茶树面积达15333公顷,栽培型古茶树面积2000公顷。野生型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中部和无量山支脉的老乌山、大亮山一带,海拔185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次森林中,多以点位集中分布并向四周辐射和呈地带性分布为特征,或沿着高海拔呈零星分布,树体大小差异大,树型呈乔木和小乔木。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2100米的自然村寨周边,其特点是分布密度大,有规则的行株距,树体大小均匀,分布集中连片,大部分茶园间作有玉米等农作物。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万余亩,集中连片的280余公顷。千家寨古茶树群落中,有二株典型的野生型茶树王,其中上坝1号大茶树高25.6米,胸径0.89米,树龄2700年;小吊水2号大茶树,树高19.5米,胸径0.86米,树龄2500年。栽培型老乌山古茶树,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9.5米,树幅7.3×8.7米,基径1.23米,最低分枝1米,一级分枝6个,干径分别为0.37米,0.36米,0.34米,0.347米,0.23米,0.20米;二级分枝20个,一、二级分枝枝干互相嵌合生长,枝繁叶茂,蔽日成阴,被当地人尊称为“茶神树”。
 
   宁洱县处于茶组植物的起源中心区域之一,这里古茶树资源丰富。目前已在凤阳、德安、磨黑、黎明、宁洱、梅子、把边、勐先等8个乡镇、12个村社、15处发现了基部干径超过40cm、树龄千年的古茶树和面积超过万亩的古茶园。全县古茶园分布面积超过3400公顷,其中野生型古茶园面积2267公顷,主要分布于凤阳乡、德安乡、黎明乡、磨黑乡、梅子乡、宁洱镇等;栽培型古茶园面积1133公顷,主要分布在把边乡、勐先乡等。黎明乡茶源山万亩古茶树群落中1号大茶树,树高21.3米,树幅9.9×10米,基干径0.67米,最低分枝0.38米。宁洱镇豹子洞野生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070~2080米,位于北纬23°10´57´´,东经101°01´19´´~105°05´59´´。1号野生大茶树为乔木型,树高17.25米,树幅12.4×16.4米,基部干径0.96米,最低分枝0.3米,属大理茶种(C.tallensis)茶树。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有3株较粗大古茶树,其中1号古茶树,植株小乔木,树高9.8米,树幅5.2×5.9米,基部干径0.67米,最低分枝0.38米;2号基部干径为0.61米;3号基部干径为0.52米,树龄400~500年。梅子乡永胜村罗东山野生大茶树群落中5号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370米处,位于北纬23°31´41´´,东径101°02´14´´,乔木型,树高14.75米,树幅14.0×12.8米,基部干径1.08米,一级分枝3枝,最粗枝干径0.745米,树龄达1800年,为最大树龄的大理茶种茶树。永胜村大平掌栽培型中叶种古茶树,植株属小乔木,树高5~6米,树幅2.0×2.5米,基部围0.62米。永胜村旧芦栽培型古茶树园,生长在海拔2130米之处,典型茶株为小乔木,树高7~8米,树幅2.5×2.5米,基部围长0.68米,普洱茶种(C.assamica)茶树。县城清真寺有一株栽培型古茶树,树高10米,树幅5.5×7.7米,胸径0.382米,树龄450年。
 
   澜沧县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村范围内,位于东经99°59´14´´~100°03´55´´,北纬20°08´14´´~22°13´32´´,古茶园最宽处7.6公里,南北长0.2公里,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占地1867公顷(2.8万亩)。其中,邦威古茶树生长在富东乡邦威村海拔1850米的山腰上,树高12米,树幅8.2×9米,离地0.7米处树干直径1.56米,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龄千年,属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古茶树。帕令黑山有3株野生型大茶树,其中1号大茶树树高26.75米,树幅9.05米,基围1.66米,干径0.73米。2号大茶树树高14.6米,基干0.73米。3号大茶树树高16.6米,基干径0.83米。芒景山有2株野生大茶树,其中1号大茶树树高4.3米,树幅6.3米,基部干径0.50米。2号大茶树树高5.6米,树幅5.8米,基部干径0.40米。
 
   景谷县已发现古茶树面积6000公顷(9万亩),其中六大野生古茶树群落总面积3948公顷(59220亩),均位于海拔1800米的原始森林区,最大一株野生古茶树位于海拔2200米处,树高21米,基干3.2米。正兴乡黄草坝村干坝子大尖山、大水缸、困庄大地等3处共发现野生茶林2000亩,其间有许多数百年的大茶树,困庄大地有一株树高20米,树幅宽16.5米,基干径0.88米,树龄400年。凤山乡顺南村光山海拔2300~2500米处有野生茶林1000亩。景谷乡文山村大黑石岩山有大黑龙潭野生茶林1000亩,茶树干径30cm以上。景谷乡文东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33.3公顷(500亩)。益智乡大田村大绿山,有野茶林33.3公顷(500亩)。最具代表性的景谷田坝大茶树高20米,树幅5.3米,干径1.23米,树龄2000年。
 
   景东县是历史上唐代南诏《蛮书》中所载银生城所在地。全县古茶树面积19066公顷(28.6万亩),其中无量山15333.3公顷(23万亩)、哀牢山3333.3公顷(5万亩),树龄超过1500年的野生古茶树面积达2333.3公顷(3.5万亩)。在今无量山、哀牢山仍有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林头乡岩头村箐门口无量山石大门,分布有野生大茶树,面积达2333公顷(35000亩),树龄1500年。花山乡蛮岔上文献村,有3株栽培型大茶树,其中1号大茶树树高9.6米,树幅8.2米,基干径1米,树龄600年;2号大茶树树高10.1米,基部干围1.85米,干径0.58米;3号大茶树树高9.95米,基部干围1.60米,干径0.50米,树龄500年。石门大茶树,树高25米,树幅5米,基部干径0.834米,树龄1530年。景东秧草塘大茶树,干径1.14米。景东驴打泥塘大茶树,树高21.8米,树幅7.45米。景东凹路箐野生型大茶树,基围7.82米,基部干径2.49米。景福大茶树,基部干径0.60米,树龄360年。
 
   西双版纳州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带之一,古茶树、古茶园资源丰富,分布在全州一市二县的19个乡镇100余个村寨之中,分布区域达8700公顷(13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山区、半山区和坝缘丘陵地带,现存百年以上古茶树5482公顷(82234亩)。现存古茶树树龄大多在200~500年之间,而树龄在500~800年的古茶树超过百株。古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根据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对山茶属的分类系统,有普洱茶种(C.assamica)、茶种(C.sinensis)、滇缅茶种(C.irrawadiensis)、大理茶种(C.taliensis)、勐腊茶种(C.mangrLaensis)、多萼茶种(C.multisepala)和苦茶变种(C.var.kucha)共6种和1个变种。其中,普洱茶种分布在全州一市二县,总面积5300公顷;茶种集中分布在勐腊县象明乡,面积80余公顷;大理茶种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其它茶种为零星分布。
 
   勐海县古茶树、古茶园分布于全县12个镇的37个村寨15片,总面积达6667公顷(10万亩)。其中,澜沧江以南的古六大茶山之一的佛海茶山古茶园面积1000公顷,南糯山1134公顷,勐宋山1133公顷,南峤山1333公顷,巴达山800公顷,景迈山400公顷,布朗山667公顷。古茶园分布面积较大的乡镇有:格朗和乡1011公顷,布朗山乡663公顷,勐混镇657公顷,巴达乡157公顷,西定乡87.5公顷,打洛镇43公顷,勐满镇28公顷,勐宋乡252公顷,勐往乡154公顷,勐阿镇216公顷,勐遮镇42公顷,勐海镇23公顷。主要古茶树有①野生型巴达大茶树,生长于海拔1850米的贺松乡巴达村大黑山次生原始森林中,1961年发现时植株树高32.12米,树幅10米,干径1.03米,乔木型,树姿直立,最低分枝高0.8米,一级分枝5个,最大分枝0.4米。1967年大茶树被狂风折断,现树高23.6米,树幅8.8米,干径1.21米,树龄1700年。②栽培型南糯山大茶树,生长于海拔1100米的格朗和乡南糯山半坡寨山脚深谷森林中,于1950年被发现。植株为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8.8米,树幅9.6米,干径1.38米,树龄800年。③栽培型南糯山大茶树,于2002年5月8日在南糯山偏远山坡上发现,树高5.3米,树幅9.35×7.5米,基干0.764米,离地面0.6米处有六条分枝,估计树龄800年。
 
   勐腊县辖区内古六大茶山之中的五山(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共有古茶园面积2000公顷(3万亩),其中象明乡的革登、倚邦、莽枝、蛮砖等四大古茶山有古茶园667.8公顷(10017亩)、曼腊乡187.9公顷(2818亩)、瑶区40.2公顷(603亩)、关累18.53公顷(278亩)、磨憨25.53公顷(383亩)。易武茶山较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有易武落水洞大茶树,树高10.33米,基围1.32米,树龄700年。易武村铜箐河大茶树,树高14.52米,基围1.8米,树龄400年。易武乡田村轿头村背山约5公里处的原始森林中内有一片乔木茶王林,树高16~17米,围径超过1.40米的有多株,树龄几百年。在王罗河畔茶坪地有20余亩古茶园,其中有一株树高15米,基围198cm,一级分枝4个,茎粗分别是0.57米,0.54米,0.50米,0.46 米。金场河头右侧有10余亩古茶园,其中有4株株高14米左右,围径140cm的大叶白毫古茶树。在麻黑村刮风寨多处发现大茶树,树高几十米,根部围径超过1.50米,树龄上千年,小片成林。在象明乡的革登、倚邦、曼林等地也发现了大量的栽培型古茶树。
 
   景洪市古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1230~1780米之间的山林中,总面积567公顷(8500亩),其中基诺乡200公顷,勐龙镇353.3公顷,景洪、勐旺、景纳等乡镇共15.33公顷。
 
   临沧地区地处云南西南部,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是古茶树遗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地区之一,亦是现存最粗大、树龄最长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三大系列古茶树王地区之一。全区共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种为临沧所独有,而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达到17034公顷(255510亩),因此临沧被中国气候学家称为“生物优生地”。
 
   双江县古茶树、古茶园分布面积达2267公顷(34000亩),主要分布于勐库乡五家村大雪山面积800公顷、帮木大箐400公顷、柒麻林后山400公顷、大浪坝箐200公顷、糯五山200公顷。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树群落为勐库乡五家村邦骂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800公顷(12000亩),海拔高度2200~2750米。茶树分布较集中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基围1.5米以野生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海拔高。1号古茶树生长在海拔2750米处,树高15.0米,树幅13.7×10.6米,基干径1.035米,树姿开张,成为现今已发现的茶树生长在最高海拔。二是群落分布面积大,居已发现的古茶树群落之首,面积达847公顷。三是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群生茶树的生长密度为一个样方(62m2)有19株,其中平均直径大于0.25米的有8.3株,小于0.10米的有10.4株。四是茶树种群结构明显增长型,说明了该茶树群落正朝着有利于茶树种群的方向演替。五是该茶树群落中的野生茶树为可以饮用的大理茶。1981年,在茶房乡李家村发现的大苞茶,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荒林中。植株为乔木型,树高12.1米,树幅5×5米,基干径0.60米,是目前已发现的茶组植物中临沧所独有的茶树品种,另外,据2002年3月的调查,勐库冰岛村古茶园种植于明成化廿一年(1485年),树龄超过500年,遗存古茶树基干径在0.3~0.6米有1000余株。其中有一株冰岛野茶,树高9.4米,树幅3.8米,干径0.732米。
 
   临沧县古茶树主要分布于与双江班骂山相连的山脉南美乡。南美野生古茶树群落,于1989年被发现,分布面积1334公顷,2003年12月进行测量,平均树围1.5米,直径最大0.6米,最小0.36米,根颈最粗的1号大茶树基围2.3米,树高20米,树幅15×13米,基径0.73米,树龄千年以上。
 
   凤庆县古茶树大多分布于原始森林中自然生长,群落总面积407.3公顷,其中诗礼乡清华村200公顷约2万株,雪山镇万明山67公顷约8千株,三岔河镇柏木村87公顷约1万株,腰街乡星源村40公顷约6千株,大寺乡13公顷约1千株,鲁史镇金鸡村有百株连片古茶树,古平山海拔2400米地带,有0.33公顷(5亩)约3000株的野生古茶树,金马村老道箐,有百株野生古茶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栽培型古茶树为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大茶树,生长于海拔2245米,植株树高9.3米,树幅7×8米,干径1.85米,围径5.82米,树龄3200年,周围生长有干径0.4米~1.2米的栽培型古茶树14000余株。其次为大寺乡羊山栽培型大理茶,树高8.7米,树幅7.55×6米,干径1.13米。第三为腰街乡本山古茶树,树高15米,树幅7米,干径1.15米。第四为郭大寨乡琼英村老李寨社有一株大茶树,树高7.9米,干径0.47米,树龄190年。
 
   沧源县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乡镇,其中单甲、糯良两乡最多,分布范围在糯良大黑山到单甲乡4000公顷(6万亩)林区内,野生茶树与各种杂树共生。过渡型古茶树主要分布在糯良乡怕迫村、班考村一带,现保存完好的只有迫村一片,总面积3.3公顷,有古茶树200余株,较大一株树高12米,树幅28.3米,干径0.61米,树龄400年,糯良乡大黑山分布较为集中的茶林中,每隔5~100米就有株高30米以上,基围直径0.5米以上的大茶树生长,株高0.3~6米的茶树随处可见。根颈最粗的1号大茶树,树高4.5米,树幅4米,基径0.63米,树龄千年以上。
 
   云县古茶树分布面积2516公顷(3.78万亩),其中幸福镇1373公顷、漫湾镇890公顷、涌宝乡140公顷、茂兰乡40公顷、大寨乡73公顷。幸福镇大宗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1000公顷,茶树分布较集中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0米以上大茶树生长。较有代表性的有3号野生型大茶树,树高41.3米,基围1.7米,树龄千年以上。漫湾镇白莺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古茶树资源被专家们定义为银生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种质资源库,白莺山栽培型古茶园,地处海拔1800~2300米之间,目前仍遗存有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分布在827公顷的山地和村落中。现存古茶树大多数树高5.7~9.7米,基围0.8~3.7米,海拔2191米,树高10.5米,树幅2×5米~9×9.6米,树高5米以上有50余株。树龄400年以上的古茶树中,最高最大的有160余株,占地54公顷。最具代表性白莺山古茶树,地处海拔2191米,树高10.5米,树幅9×9.6米,基围1.18米,根部有11个分枝。另外,于1981年,还在茶房乡李家村发现1株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疏林中野生型大茶树,该树树高12.1米,根颈干径0.6米,树幅5×5米,为大苞茶种。除此之外,还在云县茶房乡马街村、大朝山西镇、幸福镇灰容村、涌宝木瓜河黄家坡等地发现有古茶树分布。
 
   永德县千年野生型古茶树群面积6700公顷(100500亩),主要分布在大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是山茶属大理茶和大头属长果大头茶,树干基围0.40米以上茶树株数达30~45万株,平均树高5米左右;基围80~200cm以上的有近十万株,其中最大一株基围2.15米,树高12米;最高一株25米,基围1.75米。古茶树分布在海拔1900~2600米范围内的南亚热带山地原始生态系统中,野生茶树与阔叶林混生,古茶树、成龄、幼龄茶树共同生长。
 
   临翔区南美乡坡脚村仙人山、铁厂山、南华山,发现了占地面积约173.3公顷的古茶树群,其密度为每667平方米有古茶树约500株,树围粗细不一。
 
   耿马县芒洪乡发现古茶树群落。据初步测量,树围1米以上的有100余株,最大的一株树高15米,树围1.75米。芒碑古茶树,树高4.77米,树幅5.16米,基部干径0.37米。芒见1号大茶树,树高6.8米,树幅4.8米,干径0.29米;芒见2号大茶树,树高8.37米,树幅4.45米,干径0.18米,树龄200年。
 
   保山地区位于云南西部,地处北纬24°08´~25°52´,东经98°05´~100°02´之间,这里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山茶科植物分布广,并已在5个县市、28个乡镇、40个村的55处发现基部干径超过0.3米,树龄超过百年的古茶树。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澜沧江流域的保山市瓦渡、瓦窑和昌宁县的大田坝、漭水、苟街、达丙、右甸、温泉、田园勐统等乡镇;怒江流域的隆阳区芒宽、杨柳、老营(西河)、潞江,龙陵县的镇安、勐冒、象达、平达,施甸县的姚关等乡镇;依洛瓦底江流域的腾冲县固东、曲石、上营、蒲川、团田、新华、古水和龙陵县的龙江、龙山、河头等乡镇。古茶树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2400O米之间,尤以海拔1640~2200米最多。目前,全市已调查发现的古茶树,其树龄在百年以上数以千计,干径在0.6~0.79米的有42株,干径在0.80~0.95米的有26株,干径超过1米的有13株,估计树龄超过千年。
 
   保山市古茶树以高黎贡山、潞江乡最为集中,主要古茶树有:①高黎贡山大茶树生长于海拔2210米的自然保护区内,为野生型乔木茶树,树高16.8米,树幅6.5×5.4米,干径1.38米,树姿直立,最低分枝高2.5米,一级分枝4个,最大分枝干径0.47米,树龄千年以上。②挂峰岩大茶树,生长于海拔2300米的高黎贡山茶叶凹挂蜂岩脚,共有20余株,其中有一株野生型乔木大茶树,树高20.7米,树幅5.6米,干径10.7米,树姿直立,最低分枝高2.6米,一级分枝3个,最大分枝干径0.50米。③德昂老茶王,生长于海拔1980米的潞江乡德昂旧聚遗址,属过渡型,树高7.6米,树幅6.2米,干径1.08米,为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最低分枝高1.43米,一级分枝7个,最大分枝干径0.382米,树龄千年以上。④五峰寺古茶,生长于海拔2000米的潞江乡帮陇村五峰寺后山,属栽培型,树高7.2米,树幅10.5×10.0米,干径1.03米,小乔木,树姿开张,最低分枝高0.6米,一级分枝7个,最大分枝干径0.43米,树龄800年以上。⑤德昂家茶,生长于海拔1950米的潞江乡德昂寨遗址,共有10株,为栽培型乔木大茶树。其中一株树高7.9米,树幅4.5米,干径0.81米,一级分枝4个,最大分枝干径0.4米。
 
   龙陵县古茶树主要分布在镇安乡、龙山镇、龙江乡,主要古茶树有:①镇安老茶,生长于海拔1840米的镇安乡小田坝余家寨,属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3.2米,树幅5.3米,干径1.23米,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高2.5米,一级分枝5个。②小田坝大茶树,生长于海拔1920米的镇安乡小田坝村大坪子三社,属过渡型古茶树,树高9米,树幅5.8米,干径1.15米,乔木,树姿直立,一级分枝4个,最大分枝干径0.42米。③大坪子大茶树,生长于海拔1870米的镇安乡小田坝村大坪子二社,属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0.3米,树幅5.3米,干径0.95米。④龙江大茶树,生长于海拔1890米的龙江乡硝塘村黄家寨,共有3株,属过渡型古茶树,其中有一株树高7.5米,树幅4.7米,干径0.64米,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0.6米。⑤黑水河大茶树,生长于海拔1970米的镇安乡八O八里水河社,属过渡型古茶树,树高8米,树幅6.6米,干径0.82米,半乔木,树姿开张,最低分枝高2.1米,一级分枝4个,最大分枝干径0.30米。⑥郝场大茶树,生长于海拔1400米的龙山镇郝场村代家坡,共有2株,属过渡型古茶树。其中一株树高8米,树幅4.3米,干径0.80米,最低分枝1.0米,一级分枝4个,最大分枝干径0.45米。
 
   昌宁县地处保山、临沧、大理三市州的结合部,境内野生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园较多,主要集中在温泉、漭水、田园等11处,品种既有野生型大理茶,宝洪茶,又有栽培型的普洱茶,亦有大理茶与普洱茶自然杂交后代柳叶青、腾子茶等过渡型茶。主要大茶树有:①野生型宝洪茶,生长于海拔2000米的温泉乡连席破石头寨,为乔木型古茶树。树高9.6米,树幅4.9米,干径0.83米,树姿直立,最低分枝高1.2米。②过渡型漭水腾子茶,生长在漭水乡大竹林丫口社海拔2050米处,共有4株,其中一株树高8米,树幅5米,干径0.60米,树姿直立,最低分枝高1米。③过渡型漭水红裤茶,生长于漭水乡沿山村茶山河社,树高15.8米,树幅6.7×8.0米,基部干径1.13米。④过渡型田园柳叶青1号大茶树,生长于海拔2050米的田园镇新华石佛山,树高14.8米,树幅11.8×10.6米,干径0.96米,乔木、树姿半开张,最低分枝1.20米;2号大茶树树高11.86米;3号大茶树树高11.76米,树幅7米,基干径0.42米;4号大茶树树高8.2米,基干径0.38米。⑤栽培型黄家寨大茶树,生长于漭水乡黄家寨海拔1868米处,为乔木型古茶树,树高8.3米,树幅5.5米,干0.55米,树姿半开张。
 
   腾冲县古茶树主要分布在上云乡,团田乡等乡,主要古茶树有:①野生型腾冲野茶,生长于上云乡高黎贡山,为乔木型大茶树,树高7.7米,树幅2.5米,干径0.293米。②栽培型团田古茶树,生于团田乡后库村龙塘社海拔1640米之处,为小乔木型大茶树,树高11.2米,树幅12.2×10.8米,干径0.783米,离地0.20米处长出三个分枝,树姿开张,树龄700年。③栽培型上寨大茶树,生长于海拔1868米的漭水乡黄家寨,为乔木型大茶树,树高8.3米,树幅5.5米,干径0.55米,树姿半开张。④栽培型新华大山茶,树高10.5米,树幅6.0米,干径0.51米。
 
   红河州所辖元阳、红河、金屏、绿春、屏边五县,均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大批800~2700年树龄的古茶树。在绿春县中越边界一侧哈尼山寨有一片面积100余亩、树龄800余年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发现百年以上乔木古茶树勐库大叶种3万余株。在无量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面积野生古茶树群落,群落分布在海拔2300~2450米之间,茶树呈无规则连片分布,株距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不等,具有明显的非人工栽植特征,属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据不完全统计,该群落中分布的古茶树有上百株。位于箐边坡脚,生长在海拔2450米处的一株古茶树,是迄今该区域内已发现的最古老的茶树。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哀牢山脉中上段,地处东经100°54´~101°30´,北纬23°36´~24°44´之间,横跨三地州六县市,总面积503.6平方公里。其中,镇源分区位于哀牢山保护区西坡,东接新平县,南连本县和平乡,西接景东县,北邻双柏县,总面积9006公顷(135090亩),其中千家箐1916.47公顷(28747亩)、猴子箐579公顷(8685亩)、桃子箐375公顷(5625亩),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发现面积最大、单株干径最大、树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群落中千家寨上坝1号古茶树,树高25.6米,胸径0.89米,树龄2700年;千家寨小吊水2号古茶树,树高19.5米,胸径0.86米,树龄2500年。1号古茶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茶树王,已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从以上已介绍的云南省各主要市县所分布的古茶树资源情况外,还有:(1)在金平县永平乡老寨村海拔2100~2400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范围约10平方公里的古茶树群落中,有一株大茶树,树高17.2米,树幅4.2米,干径0.77米。(2)金平野生大茶树,树高13米,干径1.8米,树龄1000年。(3)金平苦茶,树高8.6米,树幅3.4米,干径0.32米。(4)师宗县大厂乡,海拔1600~1950米的原始森林中,有一株大茶树,树高12米,树幅6米,干径0.67米。(5)楚雄县楚雄大茶树,树高9.6米,树幅7.6米,干径0.82米。(6)双柏大黑茶,树高11.5米,树幅9.7米,干径0.85米。(7)元阳野茶,树高15.7米,树幅6.3米,干径0.57米。(8)麻粟坡野茶,树高15米,树幅7米,干径0.40米。(9)新平野茶,树高15米,树幅5米,干径0.541米。(10)新平鹅毛茶,树高7.5米,树幅5.0米,干径0.56米。(11)大关大茶树,树高10.68米,干径3.05米。(12)永平伟龙茶,树高10米,树幅10米,干径1.07米。(13)梁河大山茶,树高10米,树幅6米,干径0.70米。(14)绿春野茶,树高10米,树幅5米,干径0.647米。(15)镇康大山茶,树高9.5米,树幅4米,干径0.60米。(16)潞西花拉厂大茶树,树高9米,树幅4.7米,干径0.65米。(17)镇雄大茶树,树高8.7米,树幅7.1米,干径0.42米。(18)镇康大山茶,树高9.5米,树幅4米,干径0.60米。(19)富源大茶树,树高7.5米,树幅7.6米,干径0.513米。(20)南华大茶树,树高6.1米,树幅4.6米,干径0.40米。(21)元江野茶,树高5.2米,树幅7米,干径0.338米。(22)广南野茶,树高5.7米,树幅7米,干径0.338米。(23)大关大茶树,树高10.68米,干径3.05米。(24)马关涩茶,树高6.8米,树幅5.2米,干径0.637米。(25)红河牛古茶,树高8.3米,树幅8.3米,干径0.86米。(26)耿马芒碑古茶树,树高4.77米,树幅5.61米,基部干径0.37米。(27)耿马芒见1号大茶树,树高6.8米,树幅4.8米,干径0.29米。(28)耿马芒见2号大茶树,树高8.37米,树幅4.45米,干径0.18米,树龄200年。(29)墨江县苍莆塘有一株野生型大茶树,树高7.82米,树幅2.7米,基部干径0.43米。(30)宜良县宝洪茶,树高3.1米,干径0.223米。(31)孟良县糯东大茶树,树幅7米。(32)昆明市东郊十里铺十里香茶,树高1米,树幅2米,干径0.20米。(33)栽培型界牌大茶树,树高3.2米,树幅5.18米,基部干径0.413米,小乔木,树姿开张。  
 
   除云南省外,还在以下省区发现大茶树,(1)贵州道真大茶树,树高13米,树幅7.7米,干径0.357米。(2)贵州赤水大茶树,树高12米,干径0.573米。(3)贵州桐梓大茶树,树高10~15米,树幅6~8米,干径0.20~0.40米。(4)贵州普安普白大茶树,树高9~13米,干径0.159~0.223米。(5)贵州兴义七舍大苦茶,树高3.9~9.7米,树幅3.8~11米,干径0.36~0.80米。(6)贵州晴隆半坡大茶树,树高5~6米,树幅2~4米,干径0.037~0.191米。(7)贵州晴隆大苦茶,树高2~3.5米,树幅1.2~2.8米,干径0.108米。(8)贵州印江梵净山大茶树,共有5株,树高在3.68~4.21米,干径0.142~0.188米,树龄在250~600年。(9)广西百色会朴大茶树,树高20米,树幅10米,干径0.699米。(10)广西百色巴平大茶树,树高15.3米,树幅13米,干径0.621米。(11)广西上思凤凰大茶树,树高5~10米,树幅2~5米,干径0.178~0.318米。(12)广西宁明爱店大茶树,树高9米,树幅4米,干径0.23米。(13)广西扶绥寿凯茶,树高8米,树幅3米,干径0.26米。(14)广西防城十万大山野茶,树高10米,干径0.29米。(15)广西靖西百君茶,树高5米,树幅3米,干径0.185米。(16)广西金秀大茶树,树高6.5米,树冠面积44.86平方米,干径0.477米。(17)龙胜龙脊大叶茶,树高11米,干径0.38米和树高6~8米,干径0.20~0.24米,分枝高度0.3~1.2米。(18)上林大明山大叶茶,树高13.3米,树幅3.3米,干径0.21米,分枝高度1.03米。(19)凌云栽培型大茶树,树高9.96米,树幅6.38米,干径0.25米。(20)凌云白毫大茶树,树高2.0米,树幅6.07米,基径0.445米,7条分枝,最大分枝干径0.175米。(21)广东潮安凤凰单枞茶树王,树高5.8米,树幅7.3米,基部长出4个分枝,平均干径0.34米,树龄800余年,(22)广东仁化苦茶,树高7~7.5米,树幅3~8米,干径0.12~0.31米。(23)广东乳源大叶茶,树高5.4~10米,树幅3~7米,干径0.2~0.3米。(24)广东从化野茶,树高4.6米,乔木,最低分枝0.6~1米。(25)广东乐昌龙山苦茶,树高3.2~4.6米,树幅1.7~3.6米,干径0.23米。(26)广东台山白云野茶,树高4.5米,树幅3.1米,干径0.20米。(27)广东台山大隆洞牛围山黄龙头大茶树,树高6.5米,干径0.22米。(28)四川宜宾大茶树,树高32米,树幅11.3米,干径0.42米。(29)四川古蔺黄荆大花树,树高10.8米,树幅3×6米,干径0.52米。(30)四川綦江大茶树,树高4.4~7.1米,树幅1.6~4.5米,干径0.13~0.34米。(31)四川荥经枇杷茶,树高4.1~7.1米,树幅1.6~4.5米,干径0.13~0.34米。(32)四川筠连大母树,树高4.3~4.6米,树幅3.6米,干径0.07~0.095米。(33)四川南川合溪乡红星村南川大茶树,树高6.31米,树幅3.34米,干径0.21米。(34)湖北神农架大茶树,为灌木型大叶种,树高3.0米,干径0.095米。(35)湖南江华苦茶,树高5~6米,树幅3~4米,干径0.15~0.28米。(36)湖南蓝山苦茶,树高5.3米,树幅4.5米,有6个分枝,最大分枝干径0.10米。(37)湖南城步洞茶,树高7.3米,树幅6.0~7.2米,基径0.41米,有3个分枝,干径分别为0.29米、0.18米、0.10米。(38)湖南颥县苦茶,树高3~5米,树幅2.8~4米,干径0.1~0.2米。(39)江西寻乌南磨山野茶,树高16.5米,树幅6.0米,干径0.23米。(40)江西寻乌笠麻嶂野茶,树高5.2米,树幅3.4米,干径0.14米。(41)江西安远苦茶,树高7.9米,树幅5.6~4.9米,干径0.29米,4个分枝,最大分枝干径0.15米。(42)江西崇义思顺苦茶,树高5~6米,树幅4.4~4.10米,干径0.278米,分枝5个。(43)江西崇义赤穴大茶树,树高6.0米,树幅6.5米,干径0.185米。(44)江西崇义丰州野茶,树高5.1米,树幅3.4米,干径0.101米。(45)江西定南上山尾野茶,树高4.2米,树幅2.9米,干径0.102米。(46)福建福鼎大姥山茶树,树高6.2米,树冠直径5米,最低分枝离地3米。(47)福建安溪兰田大茶树,树高3.2米,树幅2.7米,干径0.18米。(48)安溪企山野茶,树高3.2米,树幅2.7米,干径0.069米。(49)海南琼中黄竹坪野茶,树高12米,树幅10.0米,干径0.24米。(50)南五指山野茶,树高11.4米,树幅7.7米,干径0.35米。(51)2006年又在贵州道真县棕坪乡海拔1100~1400米的原始次生林中有集中连片一万余亩野生型茶树群落,茶树与方竹、杉、杜鹃、桂花等林木混生,茶树树高2~3米,树幅2~3米,基部干径5~8厘米的野生型大茶树。
 
   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古茶树中,最大树龄的栽培型古茶树为云南凤庆香竹箐大茶树,树高9.3米,干径1.85米,树幅7×8米,树龄3200年;其次为景谷县田坝大茶树,树高20米,树幅5.3米,基部干径1.23米,树龄2000年;第三是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大茶树,树高8.8米,树幅6.8米,干径1.049米,树龄800年。最大树龄的野生茶型古茶树为云南镇源县千家寨龙潭大茶树,树高25.6米,胸径0.89米,树幅20×22米,最低分枝3.6米,树龄2700年;其次为千家寨吊水头古茶树,树高19.5米,胸径0.86米,树幅16.5×18米,最低分枝10米,树龄2500年;第三为宁洱县罗东山野生茶树群中的大理古茶树王,树高14.75米,基径1.14米,树幅14.0×12.8米,一级分枝3个,分枝最大干径0.745米,树龄1800年。最大树龄的过渡型古茶树为云南双江县勐库乡邦骂村大雪山群落中大雪山大茶树,树高15米,树幅13.7×10.6米,干径1.12米,树龄2500年;其次为澜沧县富东乡邦威古茶树,树高11.8米,根颈干径1.14米,树幅8.2×9.0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1000年左右;第四为保山市潞江乡德昂旧寨古茶树,树高7.6米,树幅6.2米,干径1.08米,树龄约1000年。
 
   最高最大的野生型古茶树为云南勐海县贺松乡巴达村大黑山巴达大茶树,树高原为32.12米,树幅度10米,干径1.03米;1967年被狂风吹断,现树高为23.6米,树幅8.8米,干径1.22米,树龄1700年。其次为云南澜沧县帕令黑山1号大茶树,树高26.5米,树幅9.05米,干径0.60米。最高最大过渡型古茶树为云南双江县勐库乡邦骂大雪山2号大茶树,树高18.5米,树幅204平方米,基部干径0.92米;其次为大雪山1号大茶树,树高15米,树幅13.7×10.6米,干径1.12米。最高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为云南云县幸福镇大宗山大茶树,树高41.3米,干径0.54米;其次为永德县永德大头茶,树高25米,干径0.56米。
 
   最大干径的野生古茶树为云南保山市阳隆区潞江乡高黎贡山大茶树,树高16.8米,树幅6.5×5.4米,干径1.38米;其次为高黎贡山挂峰岩大茶树,树高20.7米,树幅5.6米,干径1.07米,周边还有20株同类大茶树。最大干径的过渡型古茶树为云南龙陵县镇安镇小田坝大茶树,树高9米,树幅5.8米,干径1.15米;其次为云南昌宁县漭水乡沿江山村茶山河社红裤茶,树高15.8米,树幅6.7×8.0米,干径1.13米;第三为保山市阳隆区潞江乡德昂旧寨大茶树,树高7.6米,树幅6.2米,干径1.08米,最低分枝1.43米,一级分枝7个,最大分枝干径0.382米,树龄1000年。最大干径的栽培型古茶树为云南龙陵县龙山镇龙山村大茶树,树高11.5米,树幅5.3米,干径0.27米;其次为云县漫湾镇白莺山大茶树,树高10.5米,树幅9.6×9.0米,干径1.18米;第三为凤庆县大寺乡岔河村羊山大茶树,树高8.7米,树幅7.55×6.0米,干径1.63米。
 
   最大基围的野生古茶树为云南景东县凹路箐大茶树,基部丛围7.82米;其次为凤庆县腰街乡新源大茶树,基围5.01米;第三为景东秧草塘1号大茶树,基部干围3.5米。最大的过渡型古茶树为云南宁洱县勐先乡雅鹿村小高场勐先大茶树,树高8米,树幅9×10米,基围6.75米,基径2.15米;其次是龙陵县镇安乡808村黑水河大茶树,树高8米,树幅6.6米,基围2.58米,最低分枝2.1米,一级分枝4个,最大分枝干径0.30米;第三是龙陵县龙山镇郝场大茶树,树高8米,树幅4.3米,基围2.51米,最低分枝1米,一级分枝4个,最大分枝干径0.45米。最大基围栽培型古茶树为宁洱县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6号大茶树,基围3.54米;其次为3号大茶树,基围2.53米,已被影星张国立认养。
 
   最高的野生型古茶树为云南云县幸福镇大宗山大茶树,树高41.3米,基围1.7米,树龄1000年;其次为云南景东县石门大茶树,树高25米,树幅5米,干径0.834米;第三为宁洱县黎明乡兴乐仙人村茶源山大茶树,树高21.3米,树幅9.9×10.0米,干径0.67米;第四为景谷县困庄大地大茶树,树高20米,树幅11.5米,基部干径0.88米。最高的过渡型古茶树为云南宁洱县梅子乡豹子洞大茶树,树高17.25米,树幅12.4×16.4米,干径0.96米;其次为沧源县迫大茶树,树高12米,干径0.61米。最高的栽培型古茶树为云南昌宁县右甸镇碧云寺后山大头茶,树高25米,树幅5.5米,干径0.73米;其次为景东县灵官庙大茶树,树高14.8米,基部干围2.12米。
 
   最大树幅的野生型古茶树为云南昌宁县田园镇新华村石佛山1号柳叶青大茶树,树高14.8米,树幅11.86×10.60米,干径0.96米。最大树幅的过渡型古茶树为云南宁洱县勐先乡雅鹿大茶树,树高8米,树幅9×10米,干径0.54米。最大树幅的栽培型古茶树为云南保山市阳隆区潞江乡五峰寺后山大茶树,树高7.2米,树幅10.5×10.0米,基部干径1.03米。
 
   以上所列的这些古茶树能遗存至今天,可以说这是幸存于地球上最古老的大茶树,是世界古茶树资源最重要的宝库,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活的文物,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活见证。
 
   中国考古发现亦充分说明了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1986年前后,浙江发现了地质年代为第三纪的山茶叶化石。1987年7月,在贵州普安与晴隆两县交界的笋家箐遗址,出土了地质年代为晚第四纪期间的一颗四球体的茶子化石,经测定约为生长在5000万年左右的茶子。
 
   世界著名进化论发明者达尔文曾说过:“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起源中心”。茶树不论是大叶种或是小叶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是15对(2N=30),虽然大叶种与小叶种之间,其生化成分尽管在含量上有差异,但是其在种类上是一致的。它表明了世界上的茶树不论是大叶种还是小叶种,同是一个起源中心。原始的茶树为乔木型大叶种,而目前世界各国栽培的茶树,从形态特征、特性到物质的代谢积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它表明了茶树被演化所致,与原产地野生种的区别所在。由原始野生茶树向现代栽培型茶树生态结构的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演化,其演化过程历经了一个渐进式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化过程是受茶树遗传物种先期适应性自然选择的方向演化。由于遗传基础和遗传性状的不同,即使在同一环境下,也不是所有的山茶科植物都能演化成茶种植物茶树,只是其中具有某些先期适应性的茶树遗传物质的某一种或某一分支近缘植物在自然环境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进化方向经自然选择演化而形成。云南邦威古茶树的演化,必然是愈来愈接近现代栽培型茶树的综合性状,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量变到质变演化的一个必然。
 
   我国植物遗传学家曾对云南大叶茶的起源关系作过研究,认为:“云南不论野生茶树和栽培茶树,据了解它们不仅具有较原始的解剖结构,而且具有较简单的新陈代谢产物,即茶树的化学组成,仍保持着在物种进化上较原始茶树的类型”。多数人认为茶产地在云南。可以认为这样的理解是有理由的。因为从云南向各个方面扩展,由于地理气候不同的影响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形成了茶叶素质的差异。由西藏山系和云贵高原发源下来的诸河流沿岸山林中,蕴藏很多野生茶树,各条江河中下游分别流入印度、缅甸、越南各个国家,这些国家的茶树是大叶种,它们和云南茶向西和向南发展是有历史渊源的。不论是印度“阿萨姆茶种”,或其它栽培的茶树,“从整个地理与生态分布的倾向看,都有可能是云南茶树向南扩展的结果”。“在云南西南地区的六大茶山,大叶种的野生大茶树分布相当普遍”。这些茶山的“茶树都隶属于大叶种系统。四川、贵州的茶树是小叶种,这是它从云南向东发展的结果。四川也有乔木状的野生茶树,贵州的婺川种茶树也很高大,都可以说明茶树是自西向东扩展的。自西南顺河而下,茶树就可以分布到大江南北”。
 
   前苏联科学家杰哈姆哈捷认为:“茶树中简单儿茶素含量比较多的属原始型的野生种”。经生化分析,云南大叶种野生茶,其合成L—表儿茶酚的强度要比合成L—表没食子儿茶酚的强度高一倍;而合成L—表儿茶酚没食子酸脂亦比合成L—表没食子儿茶酸没食子酸酯多。结果表明了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简单儿茶素含量比较高,具有最古老茶树原始型野生种的生物化学特征,是世界茶树起源地的又一证据。另据陈亮博士对云南24份野生茶树的DNA采用RAPD分析表明,遗传多样性高达95.4%。远比印度、日本、韩国、肯尼亚茶树丰富。而被英国勃鲁士在印度发现一株阿萨姆种的野生茶树后就断定印度是茶树原产地是一种错误认识。其实,在植物区系上,无论在古生代、中生代,还是新生代的第三纪,中国和印度不属于一个植物区。印度属寒带植物区系,直至新生代第三纪末,印度古陆漂移到了亚洲南缘与中国接壤,它的植物区系才改变为热带植物区系。中国一直以来是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特别是我国的西南地区是当时亚热带的大温床,是高等植物最适宜的发源地。山属科,特别是茶树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其起源只能在亚热带植物区,不可能起源于热带植物区。因此,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印度不可能是茶树原产地。至于印度于1823年发现的阿萨姆野生大茶树,英国人金敦•瓦特在1950年就曾指出,印度“野生茶的来源,可能是英国人统治时期被喝茶的移居人所废弃的小块茶地”。英国人哈勃亦认为印度大茶树是“栽培类型”。英国植物家席勒在《山茶属的修订》中认为:“掸邦人对当地茶树来源的介绍,说是其父亲从很远的东方带来种在阿萨姆的”。历史上印度阿萨姆原属我国云南地区,后被英国殖民者划入印度,印度的阿萨姆茶种是早年云南景颇族人从云南带去的,其栽培茶树的特征与云南大叶种相同,属于CamelliaVar.assamica种。可见阿萨姆种茶树与云南大叶种茶树同祖同宗,是普洱茶种的一个变种。
 
   我国西南地区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后,地形发生了重大改变,形成了许多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使垂直与平面气候分布发生了极大的差异性,致使生长在这一区域的茶树植物,慢慢地分置于热带、亚热带和温热带的不同气候条件之中,从而使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炎热地带的茶树,逐渐形成了强日照、高温湿润的性状;而位于温带气候地带的茶树,逐渐形成了耐寒、耐旱、耐荫的性状;而位于亚热带气候区的茶树,慢慢地形成喜温、喜湿的性状,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最终使茶树的种内发生变异,演变成了热带型的大叶品种、亚热带型中叶品种和温带型的小叶品种的茶树品种类型。同时,自地质年代中的第四纪以来的多次冰河期,对西南不同地区生长的茶树受到不同的影响,云南受影响较小,保存下大量的野生大茶树;在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以及生长在河谷低地温暖地区的茶树被遗存下来,从而形成了零星分布于各地的大茶树遗存。另外,茶树通过自然筛选,发展成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域就是这种植物的起源中心地带。我国西南地区茶树变异最多、野生茶树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分布最广,是茶树起源中心的证明。
 
   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和演化过程中,虽然生态条件千差万别,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的长期影响和茶树的自然杂交作用下,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故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又一证明。而大量研究表明,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的众多古茶树,具有最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表明了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而云南是茶树原产地的起源中心。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云南大叶种茶树 云南大叶种茶 云南大叶种 永德大雪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树修剪后的配套农技措施
茶树修剪后的配套农技措施
农田种植茶树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农田种植茶树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茶树扦插繁殖是茶树无性繁殖方
茶树扦插繁殖是茶树无性繁殖方
高海拔山区茶树覆膜栽培技术
高海拔山区茶树覆膜栽培技术
茶树修剪常用方法
茶树修剪常用方法
茶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茶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无性系茶树良种栽培
无性系茶树良种栽培
普洱古茶树的加强管理技术
普洱古茶树的加强管理技术
茶树引种的要点
茶树引种的要点
茶树的繁殖
茶树的繁殖
提高幼龄茶树种植成活率的方法
提高幼龄茶树种植成活率的方法
无性系良种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无性系良种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