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连一口茶都喝不好这是好日子吗

时间:2023-11-14 09:54来源:茶贵人 作者:于丹浏览:
特别感谢茶会如此盛事,可以给我这样一个北方人,这样一个隆重的机会,能够让大家给我一种濡染和熏陶,在安溪这样一个铁观音的故乡,去感受茶香带给我们那种生命的安顿。我想,也许我作为一个北方人,谈茶的感受,谈茶对于人的滋养,对比茶乡人,会有另外一种味道。茶,
普洱茶
特别感谢会如此盛事,可以给我这样一个北方人,这样一个隆重的机会,能够让大家给我一种濡染和熏陶,在安溪这样一个铁观音的故乡,去感受茶香带给我们那种生命的安顿。我想,也许我作为一个北方人,谈茶的感受,谈茶对于人的滋养,对比茶乡人,会有另外一种味道。茶,其实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人带在血液中的一种乡土。它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它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它是一种成长的滋养,它也是我们的一种价值默契。
所以我想,来安溪,这个地方名气很大,我一直在想象,这里的人,血液中有多少成分含着茶的基因。可以说在这里,空气中都有一种淡淡的茶香,这样的一种氛围、一种感受,其实,每一个人在今天,也许我们都有一种充分的理由:向茶来致敬。
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心得。首先一点,人在草木之间。茶,是中国人和四季的默契,茶,是中国人血液中的乡土。首先从“乡土”这个词说起,我想在这样一个极具都市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说看北京、看上海、看福州,我们就从看厦门、看泉州、看安溪,我们从最近的地方这样看下来,我们会看见最近这十几二十年来,高楼大厦成倍的增长,而我们的农耕的劳作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在转型。从十八大提出来,我们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推进,大家会看到在最近的一个阶段内,我们还会有更多新型的都市出现。但是,乡关何在呢?当一个几千年传统的农耕民族,越来越多地改变了它的劳动方式,还能不能有一种农耕民族的信仰、生活方式,保留在我们都市文明的延续之中?这在今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我们两岸同胞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我们看到中国人的那种默契,谦谦君子之间,敬一盏茶的时候,总有会心的微笑,喝茶,是使人清心养性的。我所喜欢的一位福建人林语堂先生,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能够用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世界的人,才能够喝出淡茶的香味。这句话放在今天,也许比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更加显得意味深长。因为我们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忙乱了,而且它还将继续忙乱下去。而我们每一个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需要冷静的头脑了,只有冷静,才能形成我们和世界的平衡。而今天淡茶的香味,犹如铁观音,铁观音的那种清澈,我们每一次在喝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古人说的“一片金波谁得似?半入松风,半入丁香味”,你能够从那样一种静静的、淡雅的长香里,喝出松风的涤荡,喝出丁香花那种氤氲的、丝丝入扣的濡染。如果我们的心不静,能够喝得懂铁观音吗?中国人斗茶越来越讲究价位了,中国人的饮食的口味,也被惯纵得越来越浓郁了。其实,我们疏远了清淡,是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头脑冷静那样的能力,能不能够,让茶成为我们的一种训练呢?所以我说,我喜欢“茶”这个字的结构,就是“人在草木之间”。
 
我们疏远了清淡
其实我们今天越来越少有接触草木的机会了,大都市的孩子,从小的这种生活,讲一句不好听的比喻,其实和塑料大棚里的日子没有多大的差别,因为二十四小时里面我们都有人工的照明,而春夏秋冬我们都会有空调的调节。我们越来越忽略春花秋月从生命里的流转,我们越来越失去山峦草木对我们的滋养,还能回得去吗?回去的这条路,不见得都回到茅屋草棚,而是在爱茶的时候,去静静体会,人是被草木之间的精华养育起来的。所以人在草木间饮一盏清茶的时候,还能够有朴素的感恩,知道人和植物、和动物一样,不过是自然儿女中的一个物种。人在饮茶的时候,还能够静下来,去品品水、去看看茶,看看一泡茶在水中舒展的前世今生。人在饮茶的时候,还知道什么是一种清净雅洁,而不求一种喧喧嚷嚷。所以人跟茶的沟通,变成了今天的一个符号,一种默契,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滋养。
我有时候跟我的学生讨论,因为我在大学里,见到很多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孩子,我说你们最爱喝的是什么啊?孩子信告诉我,排在第一位的是饮料,因为这些孩子一律都是举着瓶子、拿着易拉罐长大的,而父母对他们的奖励就是,家里一箱一箱地放各式各样碳酸饮料,因为他们回来的时候要喝一罐冰镇的饮料觉得解渴。我有时跟他们讲,就是现在这样的入暑盛夏,为什么喝一杯热茶,比喝冰镇的可乐要更合乎中国人的习惯。因为喝热茶的时候,人是会微微发汗的,人是会在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仪式里面,带走身体里的燥气的。而冰镇可乐咕嘟咕嘟喝下去,你有可能就把暑热给压住了,而且,就这么快地喝下去的过程。有时候我就跟他们讲,你想一想,你喝过多少防腐剂,多少不当加工里面所加上的杂质。我们干嘛不去信任一份乡土里的传承,你无非是舍不得喝茶的工夫,舍不得一泡热茶小口地吹着、慢慢地品着,让它跟你融合的那个过程。而很多学生跟我讲说:哎哟,谁有那个闲工夫啊,我反正就是为了解渴嘛,喝个可乐解渴多过瘾啊,老师,喝那个热茶要喝那么半天还不越喝越热呀!有的时候,我总在想,我们还能喝回卢仝的七碗茶吗?今天在座的两岸茶人,很多位都是我的前辈,都是大师,我在你们面前,是不敢来卖弄我对于茶的知识,我只是来表达我对茶的敬意。
我在很小的时候,读过卢仝的七碗茶,从那个时候,我心里面就真是深刻地喜欢那样一种喝茶的过程。想一想中国人这七碗茶喝出什么境界。遥望大唐,那个时候的茶事风云,卢仝在一个入暑的午后,朦胧中听见有人敲门给他送茶来。午睡刚起的时候,人是口干舌燥的,接过新茶高高兴兴地泡开,人从半梦半醒中饮下去。看看他描述的七碗茶:
“一碗喉吻润”。嗓子啊、嘴巴呀,被这一碗清茶滋润得清清爽爽。我们人人喝茶都是从这个步骤开始的,也许我们都是从口干舌燥,然后喝了茶,去品它后面的滋味。但是再往下喝,我们就喝不出他的境界了。
“二碗破孤闷”。心中的孤独啊,烦闷啊,喝茶给破解了,我们今天能够因为喝茶而破孤闷吗?我们不能做到,是因为我们把茶放做一个闲事里,我们并不觉得喝茶跟自己的性命相关,我们越是把喝茶仅仅当作解渴,它跟我们生命的关联就越来越淡远。而卢仝喝三碗茶以后的境界,真的是让人心驰神往了。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这是一个寒士的骄傲,那个时候所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人,不去炫耀今天我斗的茶是哪年的、哪个季的、哪个号的,我可以有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水、什么样豪奢的泡茶仪式。对于中国的寒士来讲,他的第三碗茶下去,搜肠刮肚,激活的是胸中的五千卷诗书。所以喝茶,为什么我说很中国呢?我今天看着两岸茶人,我就很感慨,两岸真正的同根同源,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诗书礼仪大中华的传统,是因为中国士人所崇尚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想当年,苏东坡说:“我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只有这样的人可以做到“行藏在我”,一个人出或入,他只要有自己的诗书啊,这个人对于仓皇世道,就没有那么多的胆怯、恐慌。其实人这一辈子,当钱财、官职别人都能拿走的时候,有两种东西是别人砍了你的胳膊、砍了你的腿都拿不走的,第一种是你的信念、第二是人的学问,只要人的信念和学问还在,那么任何生活方式都是自己的,有胸中五千卷的人能够被茶激活,卢仝的骄傲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所以他喝到第四碗。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今天很多人说,我怎么喝不出这个境界,我怎么喝茶就不能喝痛快了?是因为我们隔着那点诗书,我们不相信喝茶能喝得人心悦平和,所以其实平生的不平事尽向毛孔散。我们人人在这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言者无二三”。不如意是常态,我们怎么能要求天天都过得如意呢?当一个人过得过分趾高气扬的时候,那得有多少人过得更不如意啊!世界的资源都是平和的,所以喝茶是滋养一点平常心,关键是把你自己那点不如意,能够喝得发轻汗、向毛孔散吗?因为后面周教授还会给大家来讲茶道的“和、静、清、美”,其实周教授会更多地跟大家来分享关于茶的这点美德。我想我们自己真正喝茶的时候,无非是喝出来我们在茶里面的这点寄托怀抱,我们无非是喝出来茶里面能让我们把不平事散掉的那点能耐。喝到第五碗、第六碗的时候,卢仝说: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一个人越喝越轻盈了,当世界地心的引力,让我们越成长越滞重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找到和世界平衡的一个秘密?就是越喝越轻盈,肌骨清、通仙灵,谁说喝茶不能喝出通仙的境界呢?当你喝到通仙灵境界的时候,第七碗就不敢喝了。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终于腋下生清风了,所以他叫着自己名字,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也。想一想这第七碗茶啊,喝的人能够乘此清风欲归去,能够真正让自己的精神境界,重归草木之间,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这还不是喝茶的大境界吗?
“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是庄子的一句话,庄子在《齐物论》、在《养生主》里其实都讲道:人要真的养生养到与天地万物同一的时候,就会觉得此生生也有涯,但整个的世界,如果你能够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合一,一颗心就能够磅礴万物而所向披靡,喝茶就能喝到独与天地精神共往共来。所以喝茶,它是一件小事吗?
我说人在草木之间,它给了我们一种态度,它给了我们一种中国人血液中的乡土。乡土,不见得是我们手里的耕作和脚下踩过的田野,乡土,有时候是我们魂牵梦萦自己去执守的一份信念而已。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面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我们站在今天再看这句话,我们的感受就更深了,费先生写《乡土中国》这本伟大作品的时候,他哪知道中国的房价会有一天飙高到如此程度,他哪知道我们脚下所有的泥土,正以疯狂速度被柏油盖满,他哪知道我们的孩子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泥土了,而更悲哀的是有很多大都市的孩子,是从空气雾霾中知道什么是灰尘的。
田野何在?乡关何在?如果中国人再不喝茶了,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只去喝饮料了,我们不觉得,血脉中的某种传承,有可能被斩断吗?所以在安溪,在铁观音的故乡,在这盏清茶成为人人的仪式和默契的地方,我想说,向安溪致敬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北方人,但我也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子,对安溪有一个请求,就是:为中国留住乡土。
 
为中国留住乡土
用中国的茶,为这个民族留住乡土。这在一些茶乡还是可以期待的,因为喝茶不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而是一种态度的传承。我们今天很少有人喝出卢仝的茶的滋味了,当年人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饮卢仝七碗茶”。不需要去求仙,不需要去炼丹,好好喝茶就是养生了。而今天,当我们各式各样的补品满天飞的时候,我们宁可信任大把的胶囊,我们不再信任从早到晚的茶汤,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所以我很高兴在两岸的茶论坛上,我们能有机会来讨论这个话题,就是我们还能够在饮茶中留住乡土吗?
中国人说生活,大家都知道这个说法,叫做: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是被人们认为雅士,风雅、门槛高。下一句呢?说得多亲切,多温暖,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本来就跟柴米油盐在一起,茶本来是百姓开门七件事,茶就应该是一个人可以静品,呼朋唤友可以闲谈,从小到大伴随一生,这样的一件事。年年岁岁,草木更新,人在草木之间接受春秋往来的涤荡,喝茶有那么矫情吗?喝茶,真正的本义是什么?开门七件事,早晨起来就想着有一泡清茶,一团和气,一天好时光在茶香里展开,我想中国的茶,就回到了我们血脉中的滋养。
所以我说,我作为一个北方女子,有如此荣幸,今天面对两岸茶人,各位领导,我今天无非想提出我的种种呼吁,因为只有安溪这个地方有这种话语权,因为这个地方的人,是快乐平和的,这个地方的茶,是源远流长的。
当人们越来越看它外在附着的时候,就越来越忽视茶的精魂血脉,它跟中国人生命的关联。所以为什么我一开始要说到卢仝的那七碗茶,因为我们今天越来越喝不到肌骨清、通仙灵的境界,更不用说腋下习习清风生,那样一种令人神往的,可以归去仙山的境界。为什么喝不了了呢?因为我们心中的浊气越来越重,所以我想说:茶,真的是一种态度。
中国古人说:“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烈,而樽亦不空”。多好的态度,茶呀,不求多么名贵,非得多么有名吗?不用。壶亦不燥,我的茶壶常年都不会干着,一直都在滋养着,在喝茶,也在养壶。酒不求烈,酒也一样,非得多么的浓烈芳香、多大的品牌吗?不用,樽亦不空,我眼前这盏清樽永远不空着。壶亦不燥、樽亦不空,只要人在茶酒流连中,寄托了性情,非得多么名贵吗?所以苏东坡说的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茶也罢,酒也罢,追上的都是一段年华,有那份心思在,眼前就是好时光。怕就怕错过了眼前,将所有的当下用在对过去的怀念,用在对未来的憧憬,过去怀念中有很多的惋惜,未来憧憬中有很多的幻象,而唯独当下,连一口茶都喝不好,这是好日子吗?
 
连一口茶都喝不好,这是好日子吗?
所以我说,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在今天是需要重新探讨的。我们今天眼界是开了,我们今天有多少人爱葡萄酒啊,我们在斗酒这个过程中,开的都是五大名庄的酒,比的都是最好的年份,这一定是中国每个人憧憬的境界吗?我们今天的茶也在斗,我们今天也在细品各式各样的咖啡。
其实我倒想起来,茶人们都熟悉的日本的一位大艺术家----冈仓天心,写《茶之书》的冈仓,冈仓的那本书是用英文写的,其实他是用那么流利优雅的笔触,写出了他对茶的敬意。他说他看来,茶,是一种向残缺美致敬的仪式,因为它特别安静。然后他赋予茶的品格的时候,我喜欢冈仓天心,那样诗一样的说法,他说:茶,没有葡萄酒那样一种孤芳自赏,也没有coco的故作天真,他说,茶,其实就是以它自己的这种的一种清静来亲近了人。我就在想,中国人真的还能喝出自己的茶吗?都说,“茶”字在草木间,其实在我看来,中国人的法则,就是留住农耕对于四季的尊敬。
中国人最大的法则是什么?是我们懂得四季农时中,不可违背的节气和节令。我在西方讲学的时候,总是有媒体的记者问我说:“我们也过节,你们也过节,你能说说中国节日和西方节日最大的区别吗?”我说:“简而言之,你们西方的节日都是从天上下来的,我们中国的节,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我说,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们,他们永恒地向父致敬,你们过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无一不是天神垂悯人们的节日,所以你的优雅与崇高永远仰望天空;而中国的节,严格来讲,中国人过的很多节日,都是节气,我们是从大地的循环里长出来的。你说中国人过清明那么隆重,这是节日还是节气啊?一方面慎终追远,向祖宗、向先贤寄托那样一种哀思,它肯定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但另一方面,风清景明,种瓜种豆,不误农时,它的的确确是一个大节气。只有中国人能够理解节日和节气的合一。端午节,那是一个驱邪祛病的节气啊,小孩子系上五彩的红绳,家家的门后挂上了艾草,小媳妇们都领着孩子们回娘家,为什么白娘子的传说那个时候喝了雄黄酒,是因为她要驱邪祛病啊。所以想想我们的哪个节气不跟四季农时有关?有一天,我上本科生的课,我跟他们说,你们知道今天是个节吗?所有的学生齐刷刷地说:不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我说:今天是“小满”,是个节气。所有的孩子都说:“小满”是什么,老师,有“大满”吗?我说:没有“大满”。“小满”是个多可爱的形容,当我们的那种谷穗、稻穗,它慢慢开始满浆的时候,那种丰盈饱满渐渐鼓胀起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农民对于丰收的那种期盼,他的喜悦,也随着那种抽浆渐渐地饱满、丰盈起来。不务农的人,怎么能懂得小满的喜悦?那种小小的满足。没有“大满”就对了,人生哪有那么多大满的狂喜啊?人生现在就是因为太多欣喜若狂,所以有太多伤心欲绝。就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奢望过重,所以我们的失望太深。
其实有一点,中国农民在四时流转中小小的欢喜,有喝一口清茶淡淡的芬芳,那就是好时光,那是可以接地气的。所以我一直在想,就我们这一些四季的节令,能不能在喝茶中真的让我们今天都市的孩子多一点懂得呢?四时是什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看看春生,“春”,原来我们写大篆的时候,上面是“草”字头,底下还有个“屯”字,象征种子破土,发芽,右下角是一个太阳,那画出来的是欢欣蓬勃的大地回春图啊。写到今天的“春”字,太阳还是在下面,很多人说“日”为什么在下面?因为中国人的大地回春,暖气、阳气的蒸腾,是从大地出来的。所以你会觉得地下复苏的时候,新枝、嫩叶都开始向天空招展致敬了。我们喝的茶,最早从绿茶那一点雀舌,到长出来的奇枪,一枝一叶的那种新鲜脆嫩,都是大地暖阳的精华,所以你会觉得沐春风而思飞扬,春天这个生长的季节,万物在向天空致敬。而中国人说:“临秋云而思浩荡”,到秋天,枝头的果实啊、谷穗啊,一切被压弯的时候,它就开始了向大地的回归。
所以春生夏长,夏天蓬勃,秋天要秋收了,最后到冬藏。你看中国字写得多么好:厦者、大也。这个民族大,华夏,华美丰硕的一个民族。屋子大,我们叫厦门,所以你看,外面放上一个屋子的架子,大厦就起来了。夏天,是太阳大,人的火气也大的季节,所以怎么能不用绿茶去平衡呢?到了秋天,“禾”木旁加一个“火”,今天的农民不也火烧秸秆吗?所有的庄稼收完了,草木灰还田,到了这个季节了,万物收获。而到了冬天,“冬”的上面的这个大反文,是结绳记事记到了两头,一年终了。下面的两点,是象形的两个碎冰门,当然安溪是不会体会到那种刺骨严寒的。但是你如果到了东北,听东北话有个形容词说:哎呀这天啊,嘎嘎的冷。什么叫“嘎嘎的冷”,就是那种冰门嘎嘎破碎的声音。所以当一年季节结绳记事到了头,还有碎冰门,这个时候就叫冬天。
 
看看中国的四季啊,你怎么敢违背它。春生夏长,人澎湃的时候,你一定要喝不发酵的茶去降燥去火。到了秋天,为什么现在各地的人都这么认铁观音、认乌龙茶呢?是因为乌龙茶里面,铁观音喝完了翻过来看它的这种青叶镶红边之美,它在半发酵的过程中含着不发酵茶的清洌,也含着发酵茶的甘醇,它的那种韵味的悠远,恰恰就平衡了中国的春夏秋冬的燥热与严寒,它让人达到这样一种温和的平衡。
所以,半发酵茶,我总觉得这里面是有哲学的,因为中国人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生焉”。中和,是多好的东西啊,中和啊,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庸之道。后来我们都给歪批了,说中庸就是平庸、就是老好人、就是和稀泥。实际上按照程子的解释:“中者,不偏不倚,庸者,庸常不易”。就是不经常变易为“庸”,不偏倚为“中”,一个人做事要有他的中道,不偏不倚,一个人的准则,要有所不为,不经常转移,不易为庸啊。所以孟夫子当年说:什么叫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一个人不能今天流行这个就去做这个,明天流行做那个就去跳槽做那个,人在公司也是跳槽的,家庭也是重组的,价值观也是来回变换的,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得到了吗?怎么样能够守常啊?
其实我总觉得我们喝铁观音,半发酵茶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极端,所以它能够中和了所有的美。而中国人往往在萧瑟严寒的天气,是喜欢喝点全发酵茶的,就说我们这里的红茶,中国人喝红茶、喝熟普洱,都是愿意在一片萧瑟的寒气中,喝那一点暖暖的琥珀红,入心暖身,所以那种生命中的温暖,是靠着茶香氤氲激活的。我一直觉得人要相信,相信是一种理由,相信是一种信仰,我们今天的人就是越来越不信这些茶了,宁可去信大把的补药。其实中国人四季平衡,一定是有它的原理的。这样跟着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有茶香相伴的话,我想我们还一直活在自己的水土里。所以我真的很希望,一代一代中国的孩子,可以不再熟悉农耕的方式,但是起码还爱一盏中国茶
有的时候,我看现在,一说喝茶,都是英式红茶,喝的都得是下午茶,加牛奶,兑茶点。有的时候,我真的是有说不出来的惆怅啊,谁能知道最早英式红茶,我们是怎么运出去的?我们谁还能知道那些最初的渊源和故事呢?谁还能够去追溯正山小种的前世今生呢?看看我们这一方乡土上,对这种茶有多么的忽略?其实说一句悲哀的话,现在中国的孩子,知道正山小种这个名字的,绝对不如知道立顿红茶的多。但这就是祖宗和孙子之间的关系,我们谁还能让大家循着茶香,触摸到祖先的骄傲。我们总说爱国啊,爱国不是一个空口号啊,今天不是所有的孩子背上都能刺着“精忠报国”,冲上战场的。我觉得一个人爱茶里面,也能够去滋养他爱国的基因吧。一个人爱喝自己祖辈的茶,用中国人的方式去获得一种宁静和清雅,你能说这里面没有哲学吗?
 
我很喜欢铃木大拙先生写禅宗的时候,他在写禅宗的时候讲到种种关于茶的故事。茶以养德,我们今天还能认为茶可以养德吗?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写的那个“茶匠之心”的故事。一位贵族养了一位茶匠,这位大茶师泡茶之好,让他的主人没有一天能够离开他。那么主人要去京都办事,还想把这个茶人带在身边,天天喝茶。茶师说,京都很乱,到了那里,我如果遇到浪人,我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办?你去办事,我有危险怎么办?主人说没关系啦,你穿上武士的服装、挎把剑,不就没人招你了吗?然后茶匠如是这么打扮了,随着主人上路。到了京都,主人办事去了,这个泡茶师在外面闲散散步走过一个池塘的时候,还真的就遇上了一个浪人。这个浪人呢,很嚣张,见到他也挎着剑,说:“喂,我们俩比比武啊”。这个茶人就没办法了,很客气的踊跃他讲,对不起啊,我是个茶匠,我实在不懂武士的这些剑术。这个浪人就愈发欺负他,说你既然不是武士,你还穿武士服装,居然还佩剑,你辱没了武士的名节,所以我仍然要杀了你。这个茶匠很客气,想了想说,你有理由,那么我主人的事情没有做完,能不能容我四个小时,我一切料理之后,必定会守约回来。浪人也很守承诺,就放了他。这个茶艺师离开了浪人,直奔京都最大的武馆,看到大武师正在教人习武,他冲进去后纳头就拜,跟大武师说:我只求你教我作为武士最体面的死法。大武师很奇怪,来我这里的,都是求生之人,怎么会有求死的武士习武呢?这个茶人就实事求是地讲,我毫无武艺的功底,但是现在遭遇强敌,我作为一个茶人,我只是希望留住最后死亡时候的尊严而已。大武师说,哦,你是个茶师,那你怎么不给我泡一次茶呢?这个茶师一下子就感伤起来,他想这也许是我这一生最后一次泡茶了。人当作最后一次做的事,必定是特别用心的,他就取来最好的山泉水,用小火一点一点烹开,他取茶、洗茶、滤茶,一遍一遍地做好,双手捧给大武师。他这样凝聚心血泡好、奉上的茶,大武士一直看,他喝了一口,跟这个茶人说:这是我这辈子喝到最好的茶,喝了这口茶,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这个茶师当然也高兴,说你要教我什么一剑封喉的绝技吗?大武士说我什么都不教你,只给你一句话:“用你刚才泡茶的心,去面对你的对手吧”。这个茶师想着这句话,回到池塘边,看到那个嚣张的浪人,早已经在那等着他了,武士咣当一声拔出剑来,说:好,你回来了,我们开始比吧。那个茶师就开始想:用泡茶的心对待他,那是什么样的心?于是他就把心放平,从容不迫,笑笑地看定对方,礼貌谦恭,对自己说:不要着急。他双手取下自己的帽子,端端正正放在旁边,脱下自己的外套,拎着领口一折一折叠整齐,压在帽子下面。他还笑笑地看着对方,从上到下,拿出绑带把自己的袖口、裤脚一一地绑整齐,然后整束自己的腰带。他就一直从容地、以他泡茶的那个程序来收拾自己,气定神闲看着对方。你想想,那个武士剑已经出鞘了,我们都学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就彼竭我赢了。他拎着剑,被这个茶师看着,越看心里越慌、越看越发毛,越看越不知道对手的深浅。而这个茶师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整束停当,他能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出其不意,咣当地拔出剑来,双手举过头顶,气势如虹,棒喝一声,他的剑就停在半空中。其实,如果让他再往下用剑,他完全就不知道要怎么用剑了,他全部的力量就凝聚在最后的棒喝声中,就是在这个时刻,他的对手,扑通就给他跪下了,他对手跟他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的,内功最高强的对手。
我们大家想一想,铃木大拙先生,讲禅宗的时候,用了这个故事。喝茶,只是清雅吗?喝茶,难道不勇敢吗?面对一个纷繁的世界,怎么样能够有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冷静的头脑,那必定要有大无畏啊!大无畏是一种担当,大无畏是干净的心胸、勇敢的人格,才能够呈现出来的。
就像福建人所熟悉的林语堂先生,在阳明山下,林语堂先生的故居,我每次必去拜谒,我喜欢他的书斋,我们大家都熟悉他题写的那个斋名:“有不为斋”。他是一个有所不为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学问通达博雅,行遍全球,但是他有所不为,然后才有所为。而他的有所不为又不是一种激烈的、愤世嫉俗的,拒不合作的态度,他的有不为,是幽默的,拿着他的烟斗,架着他的金丝眼镜,怀着那样一种悲天悯人的微笑,这是中国人的姿态,这样的人一看就是喝茶长大的人。所以想一想,喝茶,是件小事吗?我说喝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态度,我真的很希望我们能够把态度更多地传导出去,让这种态度真正成为我们血脉之中的传承。
 
喝茶,是件小事吗?
今天的很多人喝茶,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嫌麻烦,总在说喝茶这件事情我没有闲工夫。我问过很多人,喝茶吗?总是有人回答不喝茶的理由,第一,没时间喝茶;第二,不懂喝茶。我觉得这个就有意思了,没时间吗?那你怎么有时间喝水,怎么有时间吃饭呢?如果你把喝茶当作这么一种生活的方式,喝茶一点都不矫情,喝茶需要的是一份懂得。而第二再说的是不懂,什么是懂?懂,不一定是专业的知识,懂,只是一份性情怀抱,就是你相信茶,我想就有懂得了。
喝茶,有时候是一个人的事,还有第三种理由,就是,我周围的朋友好像不聚在一起喝茶,所以我一个人喝个什么茶呢?这就更错了。中国人有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当聚友,茶当自斟。茶,就是一份隐逸啊,喝酒有时候是呼朋唤友的,你看老是不提倡喝闷酒。好多朋友在一起,用李白的话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朋友在酒桌上喝酒喝得忠肝赤胆。喝茶,需要那么热闹吗?更何况现在这个词,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斗茶”,茶里面的和、静、清、寂是用来斗的吗?连喝茶都变成斗茶,我提倡茶界什么时候把斗茶这个词给消灭了,别在茶里面再起纷争之心了。当纷争无所不在的时候,什么时候一个人喝茶喝出隐逸来,茶隐一段红尘心,我想这才是真正茶里面的真谛。所以人的隐逸啊,不需要非得在乡野,非得有别墅,隐于一盏清茶之间,这不可以吗?这是一瞬间的心能转静,如果我们真能喝出这样的茶味,那么我想,茶,就真的跟我们结缘了。当然,你说茶可不可以结交朋友呢?可以结交朋友啊,茶里面喝的是一份志同道合。
所以喝茶的门槛是什么?喝茶,是你对世界的一张名片,跟价位无关。晋《中兴书》里面记载了很多晋代名士的故事。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吴兴太守名士陆纳,那个时候,他风流倜傥,魏晋风度。很多高官都是对名士心存敬慕的,所以魏将军谢安,就是“王谢堂前燕”的谢安将军,魏将军,这是何等的身世啊,然后说:我要来陆名士的府上拜谒。这是个大事啊,所以府上上上下下都很激动,都等着魏将军谢安的莅临。但是,看一看陆纳,一片之萧索淡然、不动声色,连吃喝都不准备。他侄子陆椒就开始着急,说我这个叔叔,真是的啊,人家那么大一个官宦下来拜谒他,吃的不准备怎么招待啊,我得替我叔叔垫垫底。然后就悄悄吩咐下人,准备珍馐美味,足够三十个人来吃的,准备好了。结果魏将军真来了,见了陆纳,大家坐在席中,陆纳吩咐上茶,无非是一两样茶点,对着清茶就开始谈话了。陆椒一看,终于到了我可以替我叔叔撑门面的时候,这么寒酸,招呼魏将军所有人、所有手下,说留在府上用个便饭,把所有珍馐美味都奉上来,大家吃完了,心满意足地走了。众人都送尽了,回来关上门,陆纳大变脸色,让侄子跪下,痛责四十板,说:“你毁我一世清名,废我素业”。用了“素业”二字,朴素的“素”,基业的“业”,废我素业。为什么?这一盏清茶,就是陆纳给世界的名片,非得把名片弄成土豪金吗?非得珍馐美味大宴宾客吗?家家都有的事情,他侄子给他帮了个大倒忙。
 
所以看一看我们今天,大家都说,我们反四风了,我们节俭了,我们现在都是不再大宴宾客了。其实表面的行为不是最重要的,人是观念的动物,人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观念才决定了自己的行为,而人做任何行为的心甘情愿,因为在他的逻辑起点上。如果你理解陆纳为什么以清茶待宾客,你就能够懂得他思维观念中的逻辑,而我们今天有的时候学的是外在的形,而没有内在的神。所以我说提倡今天的人喝茶,喝出道义之交,喝出一个人生命的清雅,也喝出自己在茶中观念的成长。所以我说,茶,是四季的媒介,茶,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茶,也是日常生活的仪式。一个人能够泡茶吗?喝茶,这种仪式到底能够带给人什么呢?我很喜欢中国古人,古人能够过出来很多一个人的日子,但是我们今天没有了。茶道的“和、静、清、寂”,里面讲个“寂”字,今天的人多么怕寂寞啊。呼朋唤友的聚会,都是为了打发寂寞而已,但是一个人的清寂难道不好吗?
老子《道德经》第25章里面,讲了什么是“道”,道这东西是什么呀?他给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描述,叫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这样一个浑然天成,比天地还早的东西,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叫做“寂兮廖兮”,它必定是寂寞的,寥落的,绝不热闹,也不喧嚣,“寂兮廖兮”是大道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叫做“独立而不改”,它必定是有着独立的品格和操守,不肯轻易妥协和改变;第三叫做“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的运行,“殆”是一个歹徒的“歹”,一个“台”,就是停止、消歇,周行而不殆,他又不因为独立的坚持,而显得硬梆梆的愤世嫉俗,他是柔软的,周而复始的,永不消歇的。这三个特点就是大道,他说这样一个东西,“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所以道跟人、跟天、跟地,什么关系呢?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得了大道,人就和自然熔铸成永恒的默契。那么我们回到这个“道”,道的特点寂兮廖兮,天地大道都不热闹喧嚣,我们人能不能够有守住寂寞的典雅与清醒,独立而不改的节操与判断,周行而不殆的自强不息,自我更新。向大道学这几个特点,人就合乎大道。
中国汉字这个“道”字,写得很有意思,里面是一个首,我们的头脑;外面是一条路,一个走之儿,也就是说,人这一辈子,是由脑袋决定要走的那条路,那就叫做道路。由脑袋决定要认的那个理,那就叫道理。人讲道理、走正道,合乎天道,能够存以天良,这就叫做道法自然了。怕就怕什么呢?我们这个世界上,从高速路到高铁,修的路是越来越多了,但我们的脑袋不在里头了,光有一个走之儿你能走到哪里去啊?头脑不在了,我们的路啊,有时候会越走越凶险的。所以我说,喝茶,让人寂寞一点,没什么坏处,我们都要那么热闹吗。
 
让人寂寞一点,没有坏处
现在,我觉得中国这个节过得也挺有意思的,你说春节,确实应该热闹;端午节,赛赛龙舟,也应该热闹;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把清明节,也过得挺热闹,好像互相不发个信息啊、不聚会啊、不热闹,就辜负了这几天假日。准确地说,那是节日,不是假日啊,这个节我们总得腾点清静,去慎终宗追远吧,不能所有的日子都那么热闹。不是现实空间人在聚会,就是喧嚣的虚拟空间在扎堆聊天,我们今天微信、微博、微表达,都是些只言片语了,聊出来的东西有多少是走心的啊?所以在这样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里,也许喝一杯茶,我们反而还能够回到寂寥的自我之心。
我想中国的古人特别好的,我喜欢中国古人这些东西,就是因为它教一个人在寂寥之中,看见人性尊贵的品格与自尊。人的这种品格啊,他的尊严与自由有时候是因为独立才有的,不独立就没有,这是近代的大学者陈寅恪先生说的。陈寅恪先生说:“学术先要想拥有它的自由,必先独立。”所以叫“独立之学术,自由之品格”。一个人无论是为了钱、为了权、为了爱,只要你把自由给人家了,那你就别再抱怨什么,所以一个人得学会“寂兮廖兮”。
中国人的喝茶,是一个人去品茶中的滋味,山林草木滋养身心。中国人听琴,现在一说学古琴,就是为了去给人演奏。大家知道吗?过去中国人所说的琴瑟和鸣,那个“瑟”是用来给人演奏的,因为它琴弦特别多。李商隐为什么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那个琴弦多啊,现在你看到的瑟,它起码也得有二十五弦,所以它纷繁的演奏大家可以去听。但是“琴”是什么?琴,本来就不是为了给别人演奏的,中国人学琴,叫做“琴到无人听时工”。一个人在琴里面寄托的是他孤单的怀抱,没人听,他自己才在琴弦上流露了心语。所以中国君子叫做“左琴右书”,左边有琴,右边有书,君子无故不撤诗书,这个琴和书是不能撤掉的,这都是让一个人在寂寥中听见心声的坚持。所以你看看阮籍弹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你看一看清风明月进来,吹开衣襟,一个人抚琴动操,这个时候才是先世怀抱。看看人家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一个人在手挥五弦的时候,心已经随着孤鸿断雁隐没在历史的天边,那种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是为了给别人演奏吗?所以我说今天的中国人,要找到一点修养自我的仪式感,就是喝茶、听琴。不要所有的事,都说:有泡好茶要留着跟别人斗,学一支曲子为了弹给别人听。孔夫子那时候说:古之学问为己,今之学问为人。为己之学,古人做学问是为了养自己,今天做学问,什么叫为人之学啊?就是学了东西也是为了写文章、发论文、评职称、挣薪水,这叫今之学问为人。所以为己之学是养心的,为人之学是糊口的。我们不能弄得喝个茶、听个琴也变得是为人了。为一份争斗、为一种表演,那我们自己可上哪去啊。所以今天的中国,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一种仪式感呢?就是怎么样还让自己回得来,按照自己这条路,按中国人的语法,能够在天地大道中回到自己的心。
 
我想喝茶,当我们可以静下来的时候,可以去感恩整个茶香氤氲这个历程的时候,我们就还是可以回得来的。我喜欢一个著名的禅宗故事,曾经有一位公差,他押解着一个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个和尚,去京城的路很远。所以这个负责任的公差,就每天都要清点手边的几样东西,必须都在才能上路啊。第一,有一个包袱,里面是他们两个人的寒衣和盘缠,这显然不能丢啊。第二,有一份公文,要拿去交了差才能算完成任务。第三,当然是这个和尚,你得看和尚在才能把他押到啊。第四呢,他很聪明,每天还得问一问看我自己在不在,只有我在,能够背着包袱、揣着公文、押着和尚、行使权力,上路嘛。好了,日复一日,漫漫长途,负责任的公差每天早上起来,摸:包袱在不在、公文在不在,找:和尚在不在、我在不在,四样都在,好,上路。这么远的路,就两个人,也寂寞,免不了互相聊天啊,互相照顾啊,就感觉越来越像自己人,越来越像朋友。有一天风雨交加,他们赶到了一个破庙,进去休息,一进去这个公差就累得瘫倒了。和尚很殷勤地跟他说:“你看,这前面不远就是一个集市,你累了一天了,我虽然不能喝酒吃肉,今天我给你开开斋,你吃好了喝好了,明天咱们好继续走啊。”公差已经对他很当朋友了,那么不能辜负好意啊,叮咣把枷锁镣铐打开,心想,看着不远,去吧。和尚去了,很殷勤,不小会儿,抱着一堆酒肉跑回来,伺候着公差吃啊喝啊,不大工夫酩酊大醉,鼾鼾地睡过去了。和尚一看,机会终于来了,他就从怀里掏出一把刚刚偷偷去买的剃刀,嗖嗖嗖,把这个公差的头发给剃光了,然后把公差的衣服脱下来给自己穿上,把自己的破袈裟扒下来给公差裹上,然后,和尚连夜逃跑了。这公差浑然不觉,这一觉沉沉稳稳睡到日上三竿,酣酣畅畅伸个懒腰,醒了。好,醒了,还好,记得找东西,赶紧找东西,伸手一摸:包袱好好的在呢,再摸一摸,公文好好的在呢。找和尚,坏了,和尚找真不着了,庙里找,庙外找,急得团团转,急得直挠头,呀,和尚在哪?和尚在哪?一挠头发现这头怎么是光的呢?低头一看,穿着袈裟。哎呀,看,着什么急呢,这和尚不是还在吗?和尚在,就得找第四样东西,呀,和尚倒是还在,那我哪去了。怎么找也找不着,这个公差再也没法上路,就一直纠结:和尚倒是还在,可是我哪去了?
我们大家想想,这是个多好的故事啊。中国走到今天,我们两岸同胞,都应该想想这个故事,我们自己的一颗心,我们自己的魂魄,我们继承的几千年大中华传统,走到今天,拥有了高楼大厦、都市品牌、豪奢条件、自我名分,什么都不少啊。你看看人人行走在路上,带着这四样东西。首先,包袱是什么?包袱,就是自己的寒衣盘缠,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啊。这个不用说,两岸的衣食住行,现在的安溪比多年前的福州还漂亮,这有什么好说的,还不都得往前走啊。公文是什么啊?公文,是咱们安身立命的社会身份啊,这还用说吗?今天这么多领导,这么多名家在此,大家一递名片,谁都希望社会头衔往前走啊,这东西一辈子你也不会忘的。第三是和尚,和尚,就是咱们要押着,要完成的事,日复一日,眼前要完成的职责和忙碌。其实最可怕的就是人忘记了只有人的主体一直不失落,我们每天的忙碌才是有意义的。当主体的资质行使他的管理和他的尊严的时候,这件事情才有价值。而绝大多数人,在不知不觉的忙碌中,把自我置换成了囚徒,表面上忙的事一样都没有少,但是自我已经怎么都找不回来了。物质还在,社会的功名还在,眼前忙碌的一切还在,表面什么都没少,就是自我丢了。要是我说,自我的开悟,在今天,没什么救世主,且饮卢仝七碗茶,每天拿点时间喝喝茶吧,我真不喜欢人们说:“谁喝茶啊,没有那个闲工夫。”要连喝茶的工夫,就没人让你守得住自个儿了。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忙在有用上了吗?你就把喝茶,当养一份闲情吧,人要是一切都为了急功近利的话,这人生变得多可怕。
 
在不知不觉的忙碌中,把自己置换成了囚徒
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里,曾经说过,他说:“美利坚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著名的劳碌的民族,而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著名的悠闲的民族。”结果八十年过去,中国人一下子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最劳碌的民族,然后开始羡慕美国人怎么那么会过日子,人家怎么老休假。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应该有的气质吗?我们今天变得豪奢了,但是我们变得不典雅了。我们今天有很多中国的富人,我们也有很多中国的文化人,但是要我说,我们在意识形态里,也有很多半拉子工程。就文化这件事,往往是文而不化的,而富贵这件事情,往往是富而不贵的。我们怎么样才能文而化之,将我们的文明化入生活方式,像一泡茶氤氲入心,化入血脉;我们又怎样富而尊贵,让财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唤醒人心的慈悲和对于他人的承诺担当。什么时候我们把文而不化、富而不贵这些半拉子工程都解决了,我们才拥有中国人的典雅。很多人都问我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如此忙碌喧嚣了,我们还典雅得了吗?”要我说,典雅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生活节奏的紧张,而是内在内心状态的焦虑,人一焦虑就不典雅了。所以怎么样能够以中国内心的典雅,去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嚣、紧张的节奏呢?外在一定是有着很多不可抗力的,但是人的内心要有希望,人要有自己的从容。我昨天飞过来的时候,先是北京就下令航管,说不起飞;飞过来的时候说这边台风,不降落,在天上盘旋。我到达咱们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两点多了,我睡下的时候应该已经是夜里三点半了,但是我内心仍然抱有这样一种清洌的憧憬,我们今天很多误过航班的朋友,大家可以迎来一个典雅的日子,因为我们相聚的是两岸茶事。人一定会因为外在这些糟糕的事情,就搞得内心崩溃沮丧吗?如果沮丧,那只是自己乱了自己。如果你的心对茶抱有敬意,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抱有深刻的敬意,我们的日子是可以被茶香唤醒的,我们照样可以有一段从容。
我常常去台湾,台湾有很多朋友,我喝茶的时候,很多时候是跟佛光山的师傅们结缘。我往往喜欢在高雄、在佛光山上,星云大师有空的时候住在那里,跟他一起喝茶、聊天,他总跟我说,你往下走,我各地都有佛光山,你下去,去他们各个寺里。所以他们的师傅就陪着我下去四处走,我们有一次在花莲,在月光寺,然后在那里喝茶,我一直都忘记不了,因为那个地方大片绿茵茵、苍翠的草坪,那里的师傅总是告诉我:“脱了鞋子、脱了袜子,光脚踩,光脚接接地气、放放电”,他们每天都光着脚踩在草地上喝茶。然后师傅说:“带你去爬山吧。”靠近太鲁阁那边,说我们去爬山,然后我看去陪我的师傅,很认真地背着瓦斯罐、煤气炉,然后拎着大桶的山泉水,带着茶,爬山。我说:“您要带这么东西吗?”“是啊,一定要带啊。”我说:“那我们在山脚下喝行不行。”“不行啊,我们要上山呀。”大家就走走停停,悠悠闲闲,一直上到山上,那个时候松风和鸣,山川浩荡,然后就在入暑的天气里,洌洌的清风入怀。我看着师傅们把炉子点上,山泉水一点一点地烹开,然后从怀里布袋掏出来小块的沉香,不用已经有化学原料的那种线香,而只是用一个蜡头,上面架起一块铁片,一点一点刮出沉香屑,在铁片上用小火烤着。淡淡的沉香融着整个山川的清风,烹开的山泉泡出一壶好茶,坐在那里你真的感恩,什么是草木间。他们带着紫砂小壶是泥,他们刮的沉香是木,此时喝的茶是草。陆羽在《茶经》中说过,整个烹茶的过程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最好的调和。我是在花莲,在一个光着脚踩完草坪的早晨,随师傅们上山,喝到了这样一泡开悟的好茶。我当时最感动的就是,人家有这样的时光。我真的想跟大家说,拿点时间去喝茶,不是浪费。
我们今天什么事情都太赶了,赶来赶去我们赶的是什么呢?我还记得我在佛光山上,吃饭也是如此,上来一道汤,纯白的,如同牛奶调出来的浓香的汤,哎哟喝一口,我跟星云大师说:“你这个汤好香啊,香得我下巴都快掉了,你这是什么汤啊。”老人家淡淡地说:“无非就是菌汤。”我说:“不可能吧,菌汤这么香?”他说了一段话,我听来呢真是在开示我,他说:“我们出家人,不用浓油赤酱,也不用煎炒烹炸,我们赋予的无非就是时光,我们就有的是工夫,把食材本身就有的香味用清水调出来而已。”他说:“你别看就四五种菌子,那熬的时间不一样,那要从几个小时之前下一种,隔两三个小时再下一种,逐渐逐渐这样熬下来,熬出这样一锅雪白的汤,我们是不用味精的,你觉得最后香吗?那是出锅的时候,炒一把熟的白芝麻研碎了撒进汤里,你看不见,但是那个香气是炒熟的白芝麻调起来的,这就是花了时光调出食材本身的香气。”我忘不了那里的茶,我忘不了那里的汤,因为那里没有煎炒烹炸的快餐,没有那种打包的速食,没有那种汉堡里面所要求的那种防腐剂,那里就是用时光养的一颗素心。交友须带三分豪气,做人须有一颗素心,人得有素心,才能面对这样一个繁华世界。人心再繁华,在这个欲壑难填的世界里,还不得掉到谷底啊。有素心去面对,人才有自我救赎的力量,所以拿点闲工夫,喝点闲茶吧。
 
拿点闲工夫,喝点闲茶吧
我喜欢清代的戏剧家、也是清代的大文艺批评家李渔,李笠翁,在他家乡兰溪的一个故事。他看着浙江山水,觉得美,在兰溪旁边的山坡上说我修建个亭子吧。建亭子就要有人赞助,来赞助的是个土豪,亭子修好了,修得气象万千,两个人去看,竣工、验收。哎呀,说得起个名字,土豪马上说:“我赞助的,我来命名。”李渔想他命的名字肯定恶俗,就拦他一下说:“且停停。”结果没拦住,土豪脱口而出说:“就叫‘富贵亭’吧。”李渔太不喜欢这个名字了,说:“不行,名字得我起。”土豪说:“那你也没说出来,我先说的啊。”李渔说:“我先说的。”土豪说:“你说什么了啊。”李渔说:“我不是跟你说了三个字‘且停亭’,暂且停一下脚步的亭子,不行吗?”李渔就写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人在奔波之中,总有一些名利之心,庸庸碌碌,不堪其扰。但是溪山清静的时候,且停停,人暂且停一停,大家想想,亭子的亭,旁边要站一个人才是停下的停。今天的世界,不论现在微信圈发的世界多少美景,包机旅游的信息,各种会所,各种休闲养生,亭子太多了,但是人不可进去,就停不下呀。何处是归程,长亭经短亭,人归来的那条路上亭子很多,但是你肯靠着旁边站一站吗?人不停脚步,那些空亭子毫无意义和价值。
就像我们刚刚给茶王们颁奖,有这么多茶人素心养出来的好茶,要是没人懂得、没人喝,茶到最后只拼价格的时候,那是中国草木心最大的悲伤。当茶最后只剩下价格而了无价值的时候,我们见到的是茶人真正的悲哀。所以怎么样能够有更多的懂得呢?懂得不一定大家都说要了解一个怎么样的程序,我想人超越程序得意忘言的是一份珍惜。这个世界上所有遇见都是珍惜,你遇见一泡好茶的时候,遇见的是什么样的草、什么样的木,什么样的山川、什么样的四季表情,才养出这一点草木心?
 
山川是有四季表情的,郭熙的《林泉高致》说:“春山如笑。”你不觉得春花烂漫的时候,是美人绽放的笑颜吗?到夏天花都败了,群山葱茏蓬勃的绿色,夏山如怒,美人的嗔怨发怒的时候也是美的,也有那么一点葱茏的苍翠欲滴;秋天,无疑是群山四季最美的时候,那些嫩绿苍黄,那些赭石深红,层层叠叠的叶子铺展一山的时候,秋山如妆,这是美人化了颜妆之后的神色;而到冬天,终于萧瑟零落的时候,冬山如睡,那是美人的一段安眠。什么时候梦中牵出了嘴角的一点浅笑,那一定是早春的山花噼啪绽放的时候,你会知道春山如笑的季节重新回来。草木啊,有本心;草木心,皆含情。杜甫那时候看山川说:“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我们今天还能在山川草木的肺腑里,看见山鸟山花这些可爱的朋友吗?喝茶,喝茶他们是可以回来的。而喝茶的时候,如果真的能够散尽不平事,我们也可以以茶来教孩子们,学一种态度吧。
这个季节,我们大学里是毕业季,正在送学生。孩子们离开学校,如同离家,终归是有一点点胆怯的,觉得世事仓惶,我这几天在毕业季上还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我说:“走向社会,就是一段煎熬,这事老师要是骗你说走去的都是温柔乡,那是对你不负责,你要接受煎熬,因为你长大成人了。煎熬,就如同一锅滚开的100度沸腾的水,但是煎熬一定要让生命有挫折吗?是有挫折,穿越挫折以后又怎么样呢?我们做个实验,假如三锅滚开的水摆在你眼前,你放三种不同的东西试试,第一口锅里面,你放一个生鸡蛋,第二口锅里面,你放一只生的胡萝卜,第三口锅,你撒一把干茶叶,权且就抓一把铁观音。盖上盖子,让它沸腾半小时,然后揭盖子再看,生鸡蛋本来是流动的、是鲜亮的、是柔软的,你盖上盖子焖半个小时试试,剥了皮,(蛋)清是硬噔噔的,剥了(蛋)清,(蛋)黄是硬噔噔的,它已经被煮得像石头一样,这个世事把很多人心都煎熬得很硬很硬,因为人心觉得不硬我保护不了自己啊,我只有铁石心肠,才能穿越惨烈浊世,所以有些人心就被煮硬了;你再看第二口锅,本来这个生的胡萝卜有款有型,漂漂亮亮,但是要是焖上盖半个小时,那就烂趴趴一摊胡萝卜泥,都溶在水里什么都找不着了。这就是被生活煮软了的人,很多善良的人,在生活一次一次的煎熬下,逐渐就放弃自己啦,逐渐就人云亦云了,在单位都听领导的,在家里一切都为了孩子的未来,所以没了自我这就是被煎熬煮软了的人;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吗?让我们来看看第三口锅里的铁观音,我所喜欢的铁观音的形态,你看它最早拿在手里的时候,比鸡蛋、比胡萝卜都轻,都不起眼,一团一团的小球,干干燥燥的,但是如果煮上半个小时是什么样子?它的叶片松散、丰美、滋润、舒展,它在煎熬中完全成全了自我,而更重要的是它把一锅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香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所可以选择的与社会这锅沸水相逢的最好的态度,我们不能选择世界因为爱我们而变成一锅温吞水,但我们可以选择与沸水相逢时生命的质地,你不想被煮硬和煮软吗?那么就向一泡茶学习,让自己在煎熬中得以实现,并且以自我去改变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自我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一点点。
 
向一泡茶学习,在煎熬中得以实现
所以我说,喝茶它真的是一种态度,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件闲情,它是滋养了闲情之后,让我们去做更加有为的事情。中国人,是循着自己的血脉渊源一路走来的,如果我们喝好了自己的这泡茶,我们感恩于每一次的遇见,遇见两岸的茶事,遇见我们的感恩之心,遇见我们的山林草木,遇见我们的古圣先贤在南方嘉木上寄托的深情怀抱,遇见我们四季农耕的法则,遇见我们春夏秋冬的历练,遇见我们在山峰浩荡一泡新茶中舒展的自我之心,遇见卢仝带我们心逐悟远、走向仙境那一点开悟的心情。如果我们可以认认真真地喝茶,存一点素心,养一点闲情,滋养骨子里面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让我们有茶匠之心的勇敢从容,那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可以做滚水中改变它的那点茶叶。
茶事不是小事,因为它与万古相关;茶事也不是大事,因为它就在老百姓开门的七件琐事之中。茶事要有那么一点点敬重,但是这份敬重不必进茶馆;茶事要有那么一点点悠闲,悠闲要放下所有的争斗。茶事要教给我们的孩子,因为能够喝茶的中国人,才在我们的血脉之中留住了自己的乡土。留住了这样一份乡土本真,我们再向未来去走的时候,其实中国人血脉之中会因为我们的茶滋养出来一份自信。
两岸茶会,这样一个盛典,其实我们太多太多的话,有没有歧义,有没有纠纷,有没有成见,有没有误会,都回到赵州禅师的故事吧。问:“来过此地吗?”,“来过。”禅师一笑:“吃茶去。”问:“来过此地吗?”,“未来过。”禅师一笑:“吃茶去。”小弟子说:“为什么来过的吃茶去,未来过的也吃茶去?”赵州禅师一笑,告诉小沙弥:“吃茶去。”一切答案,都在“吃茶去”三个字中间。
人生难得相逢好时光,今天大家相聚于此,祝福今天盛会之后有个机缘,两岸同胞我们一起且自“吃茶去”。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全发酵茶 发酵的茶 半发酵茶 茶艺师 下午茶 普洱茶 中国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冬季治感冒茶疗效果好
冬季治感冒茶疗效果好
普洱茶闻名侨乡
普洱茶闻名侨乡
宋朝茶文化
宋朝茶文化
云南景谷茶厂
云南景谷茶厂
我国茶发展之野生药用阶段
我国茶发展之野生药用阶段
云南勐海聚茗茶厂
云南勐海聚茗茶厂
我国茶发展之少量种植阶段
我国茶发展之少量种植阶段
我国茶发展之大量发展阶段
我国茶发展之大量发展阶段
浅谈唐代饮茶兴盛的原因
浅谈唐代饮茶兴盛的原因
唐宋饮茶方式简介
唐宋饮茶方式简介
我国茶发展之衰落阶段
我国茶发展之衰落阶段
一杯茶的温度
一杯茶的温度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