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将每一种不甘都化为回甘:我天然地热爱茶文化

时间:2023-12-02 11:50来源:英德姐妹茶庄 作者:懂茶妹浏览:
这篇茶文出自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她说执教20年才体会到语文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在解析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时她组织同学们就安贫乐道品格进行喜欢和不喜欢正反方辩论然而喜欢安贫乐道品格的同学只有1人…… 作为一个教书匠,我天然地热爱茶文化;
普洱茶
将每一种不甘都化为回甘
这篇文出自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她说执教20年才体会到语文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在解析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时她组织同学们就安贫乐道品格进行喜欢和不喜欢正反方辩论然而喜欢安贫乐道品格的同学只有1人……
作为一个教书匠,我天然地热爱茶文化;作为一个女人,我特别迷恋花蜜样的杯底香;作为一个安静的人,我很享受清净悠闲的饮茶过程。但事实上我却是个很少饮茶的门外汉,对于茶的滋味本身,我自认禀赋不高,无从领味,比如——收敛和回甘。
我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收敛指的是茶汤的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此过程用时越短茶的收敛性越好;回甘,指的是茶的苦涩味消失后口腔乃至喉咙里升腾上来的清甜感。但遗憾的是可能因为喝得少的缘故,我对这两个词只有理性认识,从无感性体验,直到那次银川之行,参与茶友们的品鉴活动。
 
评茶
是审评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三个莹润的白瓷碗摆在桌上,蛋黄色透亮的茶汤颜色深浅不一。茶友告诉我,审评和日常饮用有所不同,审评时需分别闷泡两分钟、五分钟,第三次则冲泡修正口感。现在已经是第三泡了,难怪满屋里萦绕着馥郁的、夏日草木般的茶香。我用汤匙从茶碗中舀了一小勺到品杯里,学着她们的样子轻啜一口,一股锐利的苦味直冲舌尖,将久睡的恹恹一扫而空,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啊,好苦!”茶友笑了:“可是苦不了多久,说句话的当口就不苦了。”果然如此,只留下喉咙一点紧缩的感觉。他们都咕噜咕噜地让茶汤在口里打着转慢慢喝,我虽然不好意思,但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尽量慢点吞咽。如此三口以后,茶友又端来一杯清水,说:“把这口清水喝下去,来体会一下回甘的感觉。”也是,苦过之后,这杯平淡无奇的白水分外甘甜,我以为这就是回甘的滋味,心里想:所谓收敛性,其实像是人对痛苦的感知和控制力,敏锐的人或许对痛苦的感受尤其深,但只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痛苦的感觉长时间影响自己即可。而回甘有点像文学创作中所说的对比,用“苦”来作底,一切“不苦”都可称之为“甘”,可见这茶道中“回甘”其实也不难体会。
 
涤烦子一盏清寂苦可涤天地心
归家的车票买在下午四时,我于是收拾行装,打算归程,没有理会茶友们“真甜”“舌底鸣泉”等评论。然而即使如此,我仍然感到嘴里唾液增多,并渐渐升起了一股奇异甜味,不浓、不黏、不腻,清清爽爽的。这味道是先从舌根的两侧发出来的,渐渐向前延伸到舌尖、两颊,向后延伸到喉咙,继而整个口腔都充满了这清甜的滋味。再喝下一口白水,这水从入口到咽下,一直甜到了胃里。我诧异地喊了出来:“啊,原来这才是回甘!”茶友递给我一瓶矿泉水:“从现在一直到傍晚坐在火车上,你喝啥啥甜。”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收敛性 普洱茶 普洱 茶叶 饮茶 茶道 冲泡 汤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身边年轻人不爱喝茶了,如何看
身边年轻人不爱喝茶了,如何看
茶文化之茶艺礼仪,您知道多少
茶文化之茶艺礼仪,您知道多少
什么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什么?
什么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什么?
茶艺师,在茶文化传播当中,到
茶艺师,在茶文化传播当中,到
品茶文化的现代茶道与茶艺的兴
品茶文化的现代茶道与茶艺的兴
普洱茶文化基本的两面性,那么
普洱茶文化基本的两面性,那么
中国茶文化真的不如日本?茶源
中国茶文化真的不如日本?茶源
古时候各朝代茶文化如何演变?
古时候各朝代茶文化如何演变?
中国的茶文化,你都知道多少?
中国的茶文化,你都知道多少?
风雅还是奢靡?中国茶文化史上
风雅还是奢靡?中国茶文化史上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喝茶就是喝文化,那普洱茶文化
喝茶就是喝文化,那普洱茶文化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