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唐代饮茶仪规与茶道的出现使饮茶上升到精神层面

时间:2018-06-03 15:34来源:未知 作者:文哥浏览:
饮茶发展,有所规则,是从唐代开始的,这主要体现在《茶经六之饮》中。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除了普通饮茶仪规外,唐代已经形成宫廷茶文化圈、文人茶文化圈


    饮茶发展,有所规则,是从唐代开始的,这主要体现在《茶经·六之饮》中。“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除了普通饮仪规外,唐代已经形成宫廷茶文化圈、文人茶文化圈、大众茶文化圈、僧侣茶文化圈,不同文化圈的人饮茶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规则。
 

    茶道的创立则是唐代饮茶文化的最高层面,即精神方面的内容,这是唐代茶文化的突出表现。陆羽创造了以“精行俭德”为中心的茶道思想,只不过没有使用“茶道”这个词而已。诗僧皎然首次提出了茶道概念,把品茶过程归纳为3个层次。卢仝又在《走笔谢孟涑议寄新茶》中生动描绘了饮茶的7个层次。刘贞亮将茶叶功效概括为10项,《茶十项》一文说:“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疬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刘贞亮的茶十德比较具体,包含了茶叶对生理及精神方面的功效,其中“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4条纯粹是谈茶的精神作用。至此唐代茶道已经形成。
 

    陆羽之前,饮茶和“瀹蔬而啜”一样,自然也就不会怎样讲究道,有道也不会大行。但陆羽通过《茶经》对如何采造茶叶,怎样烹煮,应备有哪些茶器和如何饮用一一加以总结和倡导以后,把茶叶的饮用,由单纯的防疫治病、充饥解渴,提高和发展为一门专门的技艺和学问,这时,也只有到这时,我国才开始重视和产生讲究饮茶之道。
 

    这就是说,在《茶经》和最初的茶道中,陆羽和大家在讲究饮茶之法的同时,一开始就提到和就具有精神的一面。而这精神的一面,不是来之于其他,恰好正是从茶文化的淀积中承继过来的。
 

    《茶经》提出的茶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饮茶者饮茶时要修心养性,效做这样的人。陆羽《茶经》中饮茶之道要求做精行俭德之人的这条,如溯其源,我们由《晋书》桓温和陆纳传以茶果待客和伴酒并视之为是“素业”,即可找到其根缘。当然,当时在中唐陆羽、皎然等倡导茶道之时,关于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不只是要求做“俭德”之人一点,至少从皎然的看法中——“唯有丹丘”才知茶道的“全尔真”,其内容自然是极其丰厚的。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文化 茶文化 功效 茶叶 饮茶 茶道 品茶 茶经 养生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饮茶方式与紫砂茶具的诞生
饮茶方式与紫砂茶具的诞生
饮茶养生 四季有别
饮茶养生 四季有别
酒后不宜饮茶尤其是浓茶
酒后不宜饮茶尤其是浓茶
饮茶之风始于魏晋
饮茶之风始于魏晋
敬茶与饮茶的礼仪都是不可忽视
敬茶与饮茶的礼仪都是不可忽视
韩国人的饮茶历史
韩国人的饮茶历史
夏季饮茶注意事项专家版
夏季饮茶注意事项专家版
饮茶可分为四大境界
饮茶可分为四大境界
待客饮茶有讲究
待客饮茶有讲究
回族饮茶习俗
回族饮茶习俗
饮茶过热容易导致口腔溃疡的发
饮茶过热容易导致口腔溃疡的发
枸杞菊花秋季饮茶首选
枸杞菊花秋季饮茶首选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