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茶没有好坏的,适合就好”、“喝习惯就好了”
	原本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却很容易被拿来忽悠消费者。
	这句话实际上是有上下文的,这里所谓的“茶”是指“各种茶”,而所谓的“合适”包括了口感和价格的差异性等。
	但是,就某种茶而言,绝对是有好坏之分,不然整个茶叶审判体系的基础就没有了。
	【二】“我这茶,虽然香不好,但是韵好”
	香气是判断茶叶好坏的最基本标准,连香气的没有,还谈什么韵?
	卖茶,又不是卖人情。邓时海的亲友邻居就一定懂茶?更何况亲戚未必是真亲戚,邻居还有可能是住隔壁小区,两人还不一定见过。
	【六】“现在不好喝吧,我这茶放上一段时间就好喝了”
	在存放后,会变得好喝,或是因为陈化,或是因为退火。但是,绝对不是所有茶存放后就一定好喝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方法。对于普通消费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一次买太多,等存放效果出来后,再来判断是否信任该茶商。
	对我来说,我买茶只为喝,那我当然就买现在喝起来就不错的茶啦。
	【七】这个茶一喝会上瘾的”、“你喝习惯我这茶,就觉得别的茶没味道了”
	茶又不是鸦片,至于喝一次就戒不掉吗?至于说“喝习惯”这回事,刘姥姥习惯了一辈子喝苦茶,乍一喝老君眉,还觉得这茶不灵呢。
	【八】“这个茶只有我家才有”、“你只有在我这里才喝得到这样的茶”
	这句话严格意义上也未必是忽悠,就是逻辑好像有点儿问题,“独有”不能就等于“好”是不是?
	“这个世界上有一群这样的茶客,他们整天抱怨卖茶人奸滑,无论他们买的茶多少钱,他们都认为自己买贵了。” 当然,这句话,只是针对一少部分茶客,众茶友们千万别生气。
	在我眼里:相比较其他行业来说,卖茶人算是商人里最好的。
	为何要这样讲?
	1.卖茶人的服务比海底捞还好
	去茶店买茶,茶客是否有经历过以下场景:
	场景三:你累了,不愉快了,路过你朋友的茶叶店,他总会说,来一杯茶吧。然后给你泡上。
	上面的场景不能否认吧!作为一名茶客,你不承认也得承认的事实:泡一壶茶是有成本的。
	想来此时,肯定有茶客立即反驳:“他们热情的请我喝一杯茶还不是为了赚我的钱”。
	私以为:开茶叶店本身就是为了赚钱的,难道是为了做公益?
	不过,我敢肯定的是你去星巴克喝咖啡,想试试后再买,服务员绝不会给你冲泡!
	所以,有些茶客总用怀疑一切的心去看这个世界,在下觉得这不是卖茶人的问题,这是社会和茶客你自己内心的问题。
	想卖茶,不懂卖茶的相关知识,怎能卖好茶呢?所以,为了让茶客们都能多学习一些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卖茶人关注的公众号,有可能90%以上的都是和茶相关的,每天花大量的的时间和心思的阅读、学习,也只是想让茶客们都喝得明明白白。
	等你想通了,你就会明白,有一个朋友开茶店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开心了,去讨一杯茶喝,探讨茶知识!
	伤心了,去讨一杯茶喝,评论儒家思想!
	寂寞了,去讨一杯茶喝,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3.给茶友们的建议
	A、戒狂
	开口只买最贵的,但茶客你要知道“山外有山,茶外有茶”。不是说上万的茶就是好茶,而是适者为尊,才是最好的茶。
	B、戒不懂装懂
	不懂茶怎么办?
	第一:老老实实去茶店购买;
	C、戒贪
	低于市价的茶叶很可能有问题:一或是茶有瑕疵;二或是仿冒等等。茶客们千万要戒除贪小便宜的心理,防止上当受骗。
	现今,每个行业都有害群之马,不必因为那些不好的原因去误解身边的卖茶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