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茶道与佛教的共同之处

时间:2018-06-09 15:20来源:中国普洱网 作者:中国普洱网浏览: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 品茶 茶性 品茗 回甘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道它究竟是个啥
茶道它究竟是个啥
茶道四规七则
茶道四规七则
作为茶和茶道的创始国 中国茶
作为茶和茶道的创始国 中国茶
从日常饮茶到茶道的层次升华
从日常饮茶到茶道的层次升华
茶道是培养通才的教育
茶道是培养通才的教育
古茶道上晋商车辙今仍存
古茶道上晋商车辙今仍存
普洱茶有茶道思想吗
普洱茶有茶道思想吗
茶道犹如人生之道
茶道犹如人生之道
精致又讲究的日本茶道
精致又讲究的日本茶道
茶道大师尽情演绎“茶王”爱随
茶道大师尽情演绎“茶王”爱随
中国茶道生活之道
中国茶道生活之道
茶和茶道的区别要怎样用心的去
茶和茶道的区别要怎样用心的去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