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功效与禁忌 > 喝茶养生知识 >

潮湿阴冷的梅雨天适合喝这几款茶

时间:2023-11-11 15:31来源:七茶文化 作者:七易浏览: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淅淅沥沥的梅雨季,江南水乡前所未有的潮湿。隔着窗棂,望见细雨滴落在湖面,粼粼波光泛起涟漪;落在青石板间,路人溅起水花,行色匆匆;打在透明玻璃上,噼啪响声不断 于此时此刻着满眼碧色,饮一壶清茶,时间走得很慢,寒意逐渐散去。
普洱茶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淅淅沥沥的梅雨季,江南水乡前所未有的潮湿。隔着窗棂,望见细雨滴落在湖面,粼粼波光泛起涟漪;落在青石板间,路人溅起水花,行色匆匆;打在透明玻璃上,噼啪响声不断……
于此时此刻着满眼碧色,饮一清茶,时间走得很慢,寒意逐渐散去。
有人问“梅雨季要喝什么?”
大概是素雅清淡之中带着暖意。 
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阴有雨的气候现象,一般多在端午后到大小暑之间,此时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这雨为“梅雨”。
梅雨季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又有“霉雨”之称,贺梅子的江南断肠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生动地刻画了人在这个时节的情状。
 
梅雨季对身体的影响
有句古法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通于脾,脾是运化水湿的,把脾捆绑起来,叫做“困脾”,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这时人会出现头昏、四肢无力、恶心、便溏、无食欲、胀气、舌苔腻等。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当然与风在一起便是“风湿”。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如何应对梅雨季
茶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暑等作用,但不同的茶的茶性不同,梅雨季节该喝什么茶“健脾祛湿”呢?
体寒者适合乌龙茶熟普
焙火较重的乌龙茶,比如岩茶单丛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的茶,温性,利于行气活血。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潮汕、闽南,湿气重,单丛和岩茶备受推崇,甚至到了不可一日无茶地步。如果你刚好脾胃虚寒,平时容易拉肚子和肠胃炎,适合喝乌龙茶。
熟普茶属于全发酵的茶,暖性,和红枣一起搭配,除人体湿气效果明显。这些暖性的茶,可以在祛湿的同时也温胃、助消化,老少咸宜。但要注意,不可常饮,因为夏季容易上火。
 
体热喝凉茶、生普
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体质燥热的人,就可以选择一些凉性的茶来祛湿,如果肠胃功能好,建议喝喝生普、绿茶,顺便还有减肥的效用,只是刺激性相对较大,不宜喝多。一般人群,还可以煲红豆、薏仁、枸杞、淮山、百合等搭配茶煮饮,祛湿效果也不错。
普洱茶是大众饮料,无论男女老少皆适合喝普洱茶,适量饮用普洱茶有益缓和肠道紧张度,加强小肠运动,提高胆汁、肠液的分泌。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有机物,是非常养胃的一款茶。
女性  红茶+玫瑰
红茶属全发酵茶,暖性,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钾;玫瑰花属性温和,一起冲泡,不仅口感、观赏极佳,还可以暖胃温脾,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除湿效果极佳。红茶还可以与红酒、柠檬、牛奶等搭配,美容养颜效果极好。
梅雨季节天气,湿气较重。
七易建议各位茶友,最好不要追求一时的冰凉清爽的冷饮,多喝祛湿解暑的茶,适当的做一些运动,才能在阴湿多雨的梅雨季节有着健康的好身体和好心情。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熟茶 全发酵茶 发酵的茶 玫瑰花 普洱茶 发酵茶 乌龙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福鼎 白茶的原产地
福鼎 白茶的原产地
待到山花烂漫时与茶共栖
待到山花烂漫时与茶共栖
拈花何须定佛手 煮茶无心方入
拈花何须定佛手 煮茶无心方入
茶越喝越清醒 思路越来越开阔
茶越喝越清醒 思路越来越开阔
中国人的购茶攻略
中国人的购茶攻略
判断新茶与陈茶的三个方面
判断新茶与陈茶的三个方面
洗茶具有什么讲究吗?
洗茶具有什么讲究吗?
茶席规矩之上的自由
茶席规矩之上的自由
醉在这茶香净如雪的气息里
醉在这茶香净如雪的气息里
懂茶的只有水了
懂茶的只有水了
高颜值小茶点你吃过几种
高颜值小茶点你吃过几种
一生难遇气息如兰的茶香女人
一生难遇气息如兰的茶香女人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