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炉火煮茶与温情

时间:2023-08-22 09:16来源: 弘益茶道美学 作者:安迪浏览:
年年增温的盛夏被几场台风秋雨驱赶淡去,候鸟蓄理着丰羽准备远翔。 这个季节虽然要起早扫除露地里落满的竹叶,还要寻捉点在枫叶及橘子花嫩叶上的毛虫,但茶人们知道,爽心悦神的时节到来了。 自古,日本茶人在此时最关注的,是茶室中炉的龙门春秋。 茶室里一年中要使用
普洱茶
年年增温的盛夏被几场台风秋雨驱赶淡去,候鸟蓄理着丰羽准备远翔。
这个季节虽然要起早扫除露地里落满的竹叶,还要寻捉点在枫叶及橘子花嫩叶上的毛虫,但茶人们知道,爽心悦神的时节到来了。
 
自古,日本人在此时最关注的,是室中炉的龙门春秋。
茶室里一年中要使用两种烧水的炉
五月到十月底,使用可以移动的风炉。
十一月开始到下一年的四月,使用设置在茶室中央的固定地炉。
地炉
在没有光热电器的年代,冬季的茶事可以利用地炉取暖。但是在炎热的夏季,风炉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热源。
如何最小限的减少室内热量,成为古代茶人们夏季茶事中最要用心的问题。
暑热的京都盆地,梅雨季湿气淹人喉咙,热风令人窒息。
在五、六百年前,地球人还没有听说过温暖化这个单词。只是日本茶人们却都喜欢钻进面积只有约九平米的四个半榻榻米小茶室。可想而知,里面哪怕置放一个小风炉,在夏季四个时辰的标准茶会中也难免将人出落成一支准香淋鸡。
为避免这样的尴尬,创生了一个夏季茶室礼规“隅炉”:将风炉放置在茶人用的榻榻米中远离客人的角落里,同时将水指放置在风炉外靠客人的一侧。
 
夏季的“隅炉”与水指的位置,右侧是客人空间
夏季的水指
夏季的水指多选用青白瓷等色釉亮丽清爽、装饰明快的器物,在造型上以低身、大口径为主选。
如今也偶有敢于尝试时尚的茶人使用透明的玻璃水指。
水指是茶室中唯一有可能使人看到水的器物,因此夏季选用的水指不仅造型低阔,而且还尽量水满盈口。这样会使客人在一汪晶莹的清水中感受到凉意,望水止热。
在无奈的自然面前人们只能以智慧来消暑避寒。重要的,更有含在其中的关怀。
 
秋季风炉与水指的位置
秋季的风炉
进入秋季,虽然还没有开始使用地炉,但茶室内也会渐感微寒。茶人会换上大型的茶釜配以大容量的土风炉,并将之移到茶人榻榻米的中间位置,称为“中置”。
这时水指多选用身高口小、看上去保温的造型与厚重斑驳的材质、釉色,位置被移放到风炉的内侧空间,以减除阻挡温度的心理感受。
位置的微妙安置显然解决不了炉温的传播,但茶人却通过诸如距离的远近、道具的大小、安放的位置等可视的物理元素,传达了对温度的精神用意,以此使客人感受到主人的温情厚暖之心,而忘却现实中的冷热暑寒之境。
 
日本茶道作为一种心象的文化,虽然从六百多年前至今,在程序、礼法、道具、材料等环节随着时代也产生着或多或少的衍化,但精神宗旨却始终如一。
茶道牵涉的领域再繁多,每一次茶会也要根据季节、天气、登场人物来设定题目,根据题目来收罗准备使用的道具,根据道具来设定主客之间的话题。
能够将所有这些可变因素与不变因素构成一个既有变化又有秩序的完整作品,才称得上真茶人。但就是这样作为几十年,也不会有人将自己挂名为大师。
 
珍惜初心,才是茶人们的终身追求,才能体味真正意义上的一期一会。
一种文化如果没有深厚的内涵,终究会被历史所淘汰。
茶道里有纳人的空间,做人的规矩,养人的美感,超人的境界。凡具备了这些要素,文化还担心延传么?
面对传统,我们需要研究、思索的,也许正是这些不被人在意,却充满温情的“隅炉”或“中置”。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茶道 历史 茶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煮茶三步骤
煮茶三步骤
下帘扫地 插花煮茶
下帘扫地 插花煮茶
煮茶不经心念何以论道
煮茶不经心念何以论道
关于煮茶的两个问题
关于煮茶的两个问题
“复原”陆羽煮茶法
“复原”陆羽煮茶法
煮茶并非简单的“煎煮”
煮茶并非简单的“煎煮”
曾约江南煮茶
曾约江南煮茶
煮茶法与煎茶法的区别
煮茶法与煎茶法的区别
关于煮茶的问题
关于煮茶的问题
煮茶可以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
煮茶可以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
黑茶:煮茶更比泡茶甜
黑茶:煮茶更比泡茶甜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