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民俗 >

茶与礼俗:以茶敬客

时间:2023-10-16 09:45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作者:未知浏览:
我国是札仪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侍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贫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
普洱茶
 
    我国是札仪之邦,客来敬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侍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贫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敬茶,不但要讲究茶叶的质量,还要讲究泡茶的艺术。有些时候,有人还有看人“下茶”的习惯。当然,这是不足取的。
 
    相传,清代大书法家、大画家郑板桥去一个寺院,方丈见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他说了句“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一经交谈,顿感此人谈吐非凡,就引进厢房,一面说:“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又经细谈,得知来人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时,急忙将其请到雅洁清静的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最后,这个方丈再三恳求郑板桥题词留念,郑板桥思忖了一下,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一看,羞愧满面,连连向郑板桥施礼,以示歉意。实际上,敬茶是要分对象的,但不是以身份地位,而是应视对方的不同习俗。如是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来访。与其敬上一杯上等绿茶,倒不如敬上一杯上等的茉莉花茶,因他们一般喜好喝茉莉花茶
 
    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饮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好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南宋时,临安(现杭州)每年“立夏”之日,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俗称“七家茶”,这种习俗,今日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我国南方及北方的农村,当新年佳节客人来访时,主人总要先泡一茶,然后端上糖果、甜食之类,配饮香茗,以示祝愿新年甜美。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待客十分诚挚,礼仪十分讲究。你到蒙古包去做客即或是主人来访,主人都会躬身迎接,让出最好的铺位,献上香美的奶茶、糖果、点心。你到布朗族村寨去做客,主人会用清茶、花主、烤红薯等来款待你。另外,在饮茶习俗上,除了用于招待偶然来访之客外.也用于正式的宴会。
 
    饭前饮茶、寒暄,饭后又继续饮茶叙谈,借茶表意,其乐无穷。
 
    进入现代,敬茶习俗比古代简便了,特别是在茶具上比过去简化了。茶具多用有盖的瓷杯或无盖的玻璃杯,来客人数较多时,茶泡在瓷壶里,然后一一倾入茉杯,一人一杯,各自品尝。在个别地方,也有采用特制小壶的,一人一壶,独自品饮。
 
    在国外,客来敬茶也早已成为普遍的习俗。中国的饮茶习俗对国外曾产生一定影响。日本人一如中国人,对茶都很喜爱,日本民间以茶侍客十分讲究礼仪,并形成“茶道”。一般是用粉状的碾茶放于“急须”(即茶壶)中,经热水冲泡后倾入一种特制的空茶碗饮用,并佐以糕饼等食品,以对客人表示敬意。在荷兰、英国。美国、法国等,以茶敬客也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礼节。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茉莉花茶 饮茶习俗 普洱茶 普洱 茶叶 饮茶 茶具 茶道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华茶青年茶路万里行第二季走进
华茶青年茶路万里行第二季走进
林清玄先生--茶之“一生一会”
林清玄先生--茶之“一生一会”
怎样泡好一道茶
怎样泡好一道茶
相约吃茶去
相约吃茶去
西双版纳州农业局植保站技术人
西双版纳州农业局植保站技术人
具有“双证书”认证的帕沙古树
具有“双证书”认证的帕沙古树
银川茶博会8月21日正式启幕
银川茶博会8月21日正式启幕
蒋文中《云上的茶路》签售会及
蒋文中《云上的茶路》签售会及
云南省勐海县茶叶生产企业与湖
云南省勐海县茶叶生产企业与湖
昆明警方查获一批傍名牌普洱茶
昆明警方查获一批傍名牌普洱茶
2014中国茶叶交易会8月15日在
2014中国茶叶交易会8月15日在
勐海普洱茶飘香浦东
勐海普洱茶飘香浦东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