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中国茶文化中的道缘

时间:2018-07-19 14:14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我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衰落于明清之后,其兴衰期恰好与佛教发展不谋而合,所以佛门与茶结缘。禅茶不分家茶禅一味吃茶去几乎是茶人皆知。 道士与茶缘自古便有。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在浙江松阳卯山修炼,利用卯山优质水土种茶,制成形似竹叶,色泽
普洱茶
 
    我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衰落于明清之后,其兴衰期恰好与佛教发展不谋而合,所以佛门与结缘。“禅不分家”“禅一味”“吃茶去”几乎是茶人皆知。
    道士与茶缘自古便有。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在浙江松阳卯山修炼,利用卯山优质水土种茶,制成形似竹叶,色泽绿润的茶叶取名“仙茶”,因品质上佳,为唐高宗珍爱,列为贡茶;佛教天台山乃茶禅之地,为茶叶东渡日本起过重要作用,日本茶祖荣西从天台山带回去茶种,并著《吃茶养生论》,述茶为“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的道家栖要。天台山种茶起源,则是东汉道士葛玄(葛仙公)首开植茶之风;清代名士梁章钜在武夷山天游观与道士静参谈茶事,无比钦佩,回后写道:“非到山中鲜以为颠人语也”,高度评价静参对武夷山茶特胜品第的精通;现代道士艺术家阿炳,拉琴一辈子,喝茶也是一辈子,他的那首《二泉映月》,就是多次在二泉茶室喝茶受师父启迪,发自心灵的不朽名曲。以至后来每当他要演奏此曲前,总要喝上一盏酽酽的浓茶……
    魏晋起始,佛教便有人以道教理论来宣传佛家学说。禅宗更将老庄思想内容吸收并发扬。老子的“无为”和佛家的“般若”相契合,便成为文人学子新的理论导向和心灵追求。特别是隋唐,众多宗派大都受道教影响,非佛非道非儒或即佛即道即儒,正符唐代“以佛治心,以道治身”。唐代众多的人钟情茶,是时代背景社会风尚和茶的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儒家禅宗创造了茶的仪式,佛家则把茶事更加程式化,宗教化。元代全真派兴起,道风流行,茶人受道家冥合万物道法自然的影响,开辟了茶人与自然融合的饮茶风气。给茶文化回归道趣重返自然趋于简约打下基础。明朱洪武下令取消龙团贡茶,以散茶冲饮,便开千古茗饮之风至今。其子朱权便说:“茶乃天地之物,巧为制作,反失其真味,不如叶茶冲泡,能遂自然之性”。他还在所作《茶谱》中表明了以茶明志风高节清的精神。一时间,宗隐逸的茶者皆循道教“药解延年,草解忘忧”之旨,追求的是“自种瓜,自种茶,炉内炼丹砂,看一卷《道德经》,讲一会渔樵话,自在然”的乐趣。
    禅宗把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形成代表日本国民精神的“茶道”,诚如日本著名大师学者冈仓天心所说:“佛教中,大量吸收道教教义的南宗禅,创造了用心良苦的茶的仪式……正是这个禅宗仪式终于在十五世纪发展成为日本的茶道”。他最后直接说到:“茶道是道教的化身”。日本茶道如此,中国的茶文化又何尝不是,被称为茶“亚圣”的卢仝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堪称千古绝唱。这位不愿为官,一生以茶为伴的“茶痴”这样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茶叶 饮茶 茶道 冲泡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南茶北引”60周年纪念活动研
“南茶北引”60周年纪念活动研
中式茶文化—茶服
中式茶文化—茶服
乐清市政协和乐清市茶文化研究
乐清市政协和乐清市茶文化研究
第十二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在
第十二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在
那些不靠谱茶文化宣传
那些不靠谱茶文化宣传
澳大利亚华裔青少年赴福建武夷
澳大利亚华裔青少年赴福建武夷
央视《文化十分》栏目聚焦茶文
央视《文化十分》栏目聚焦茶文
清明茶的特征、茶文化
清明茶的特征、茶文化
“贵州省青年之声”湄潭县首届
“贵州省青年之声”湄潭县首届
第二届采茶文化旅游节在西兴镇
第二届采茶文化旅游节在西兴镇
《金瓶梅》除了潘金莲还有茶文
《金瓶梅》除了潘金莲还有茶文
第三届中国(廊坊)茶叶茶文化
第三届中国(廊坊)茶叶茶文化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