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普洱茶生命周期中的失真(下)

时间:2023-09-08 10:47来源:普洱杂志 作者: 大滇飞扬浏览:
新茶与中期茶之间的失真 新茶经历了3~5年的陈化,基本上告别了青春期,进入成年。 褪去了青涩,初步展示自己的本味。在这两种不同阶段,品饮这两种茶,你很难得出结论,同一款茶。一款当年的新麻黑,和5年的麻黑,能喝出是同一地方茶的茶友,我相信不超过10%。这个时候
普洱茶
中期茶之间的失真
茶经历了3~5年的陈化,基本上告别了青春期,进入成年。 
褪去了青涩,初步展示自己的本味。在这两种不同阶段,品饮这两种茶,你很难得出结论,同一款茶。一款当年的新麻黑,和5年的麻黑,能喝出是同一地方茶的茶友,我相信不超过10%。这个时候再说真的问题,到底新茶是真,还是中期茶的滋味是真?显然,我会认为是后者,普洱茶陈化后的滋味显然更接近于中期茶,而不是新茶。
当然,聪明的茶友从新茶的第5~15水,也能喝出中期茶后面的本味。但很遗憾,许多新茶友并没有耐心把一泡茶,喝到第10水。极端的例子是许多人喝3~5水,就大呼小叫:换茶!这其中亦包括了许多喝茶有些年份的人以此显示自己的高明。 
新茶的青味,春茶有,秋茶也有,而大滇处理青味,意图得到醇味。对于春茶,就是大滇的五载工艺,602批;对于秋茶,则是醇味工艺,604批。有茶友跟大滇说,从大滇历年制茶来看,自己收藏的401批,比五载系列更耐存放。因为401批更香。大滇飞扬说:你是对的,因为青味完全褪去要3~5年,然后,才能进入中期茶阶段。 而五载工艺,青味褪去也许只要1年,从第2年起进入中期茶阶段。 
如果要比耐久存,我还可以制作铁饼,让这个转化过程继续放慢。30年,15年,10年,达到同样的转化效果,随便你选。所谓的耐存放,只是由于工艺原因,青味褪得较慢,使得转化很慢而已。
 
雨季与旱季的失真
在雨季喝茶,是一件郁闷的事。茶的香气沉闷,苦涩变重,有时还夹杂着单薄的感觉。茶处在一种恶劣的状态中,尤其是1~3年期的茶,更加明显。喝什么都不对。到了9月、10月,秋高气爽,茶又恢复了原装,变得精神气十足。
原来,夏天,茶也会变得慵懒。解决的办法是:喝5年以上的茶,再根据情况加以高温冲泡,激发茶的滋味。 
1~3年期的茶,暂时回避下,养肥了再喝! 藏茶久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然,湿度较低,气候干燥的地区,自然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有同样的发现,以后,在这个季节,你装作没看见这些正处在陈化青春期,充满躁动的茶,直接拿起10~50年陈期,已经很沉稳的茶,约上三五好友,直接去大滇717,让大滇小将们帮你泡上,分享给全国各地的茶友,也许是茶汤,也许是图片、视频!
 
高温与低温环境的失真
高温高湿环境下,普洱茶陈化加剧,而低温低湿度下,普洱茶近乎沉睡,陈化过程,又称后发酵过程。发酵,会伴随着一些不愉快的感觉,某些茶会变酸,变薄。
请谨记,同一个人一生中会有酸甜苦辣,茶的一生也如此,不要因为一时的不理想,否认了这个茶的未来。中国 的哲人曾说过,莫欺少年穷!大滇飞扬说:莫欺新茶弱! 
君不见,以淡著称的易武茶,越存越浓,越存越厚!茶的转化过程中,有些不佳的表现,实属凤凰涅槃过程中必经之路!只要茶底优良,一时滋味的不理想,我们可以宽容地放过!留待往后的岁月证明! 
普洱茶的失真,大滇且抛一砖,诸君可继续总结。
茶性变化,实属自然。不可妄下断语,且待转化大致结束,方能感受普洱之美!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易武茶 后发酵 普洱茶 中期茶 喝茶 普洱 工艺 收藏 春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马邓普洱茶山
马邓普洱茶山
普洱茶降血压的间接作用
普洱茶降血压的间接作用
2014年普洱茶伤了谁的心
2014年普洱茶伤了谁的心
本周普洱茶免费茶样(2014年12
本周普洱茶免费茶样(2014年12
专家称普洱茶“越陈越香”说法
专家称普洱茶“越陈越香”说法
什么样的胃需要喝普洱茶呢?
什么样的胃需要喝普洱茶呢?
晒青茶工艺特点与普洱茶品质形
晒青茶工艺特点与普洱茶品质形
秋季普洱茶拍卖会
秋季普洱茶拍卖会
普洱茶原料的挑选
普洱茶原料的挑选
必喝普洱茶的理由
必喝普洱茶的理由
普洱茶的香气类型
普洱茶的香气类型
黑曲霉与普洱茶
黑曲霉与普洱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