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功效与禁忌 > 喝茶养生知识 >

保护胃,这是最全的科学饮茶法

时间:2022-06-16 10:19来源:普洱茶 作者:佚名浏览:
保护胃,这是最全的科学饮茶法
红茶暖胃=养胃?错!
 
很多人都认为红可以养胃,有些人甚至认为胃不好的人应该多喝红,其实这样的想法不完全正确。
 
红茶虽是暖性,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养胃。因为茶中都含有茶多酚成分,而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尤其是在空腹饮茶的情况下,对胃比较刺激。如果红茶里面的茶多酚没有完全被氧化,依然会对胃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即便红茶偏暖性,与脾胃喜暖的特点一致,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宜。
 
胃不好的人喝红茶同样要警惕,尤其是过浓的红茶饮下肚,大量的咖啡碱同样对胃会产生刺激性。所以,红茶暖胃有一定道理,但与养胃则是两码事。
 
绿茶伤胃?错!
 
饮用过浓的绿茶的确会影响胃液的分泌,引起面色差,缺乏食欲,腹泻。但绿茶含有很多天然的物质,如茶多酚、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胃火旺的人适当的饮用绿茶,不但不伤脾胃,反而对胃有裨益,可促进排泄,清热解毒
 
饭后喝茶可以助消化?错!
 
很多人吃完饭后,喜欢喝杯茶,认为饭后喝茶可以缓解油腻感,促进肠胃消化。其实恰恰相反,饭后喝茶会影响消化
 
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单宁酸,饭后立即喝茶,会使刚刚吃进的还没消化的蛋白质同单宁酸结合在一起形成沉淀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冲淡胃所分泌的消化液,从而影响胃对食物的消化工作。因此,饭后一小时之内最好不喝茶
 
┃红茶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有保护胃黏膜、防治胃溃疡的功效
 
由于红茶味道较重,许多人感觉不太习惯。如果想让茶水变得清淡,可以这样做:
 
方法:每次放入 3~5克茶叶,口味淡者可放得更少些。冲泡时,水和茶的比例为50∶1。也就是说如果放3 克红茶,应当用150 毫升水来冲泡,开水冲泡5 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在茶水中加入红糖、生姜,还有止胃痛的功效。
 
建议:红茶宜温饮,不宜过凉饮用。(冷后的红茶单宁会析出,造成肠胃不适)
 
┃熟普洱茶
 
熟普洱是在普洱茶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新型发明,不仅保留了普洱茶消食的功能,而且茶性相当于普洱新生茶会更加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熟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当茶进入人体肠胃后,会形成一层膜,附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保护的作用。
 
因此,长期饮用熟普洱茶可起到护胃的作用。而且有促进肠胃蠕动的功能,因此长期饮用有助于通便,预防便秘。
 
方法:茶与水的比例在3克茶/100ml水,一般以100℃的沸水冲泡熟普洱茶,口感最佳
 
建议: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想要护肠胃的朋友们,最好选择熟普洱
 
┃绿茶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绿茶微寒,有助降火。燥热体质、胃火旺的人可以适当饮用,可以清热降火
 
方法:冲泡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90℃左右。如果冲泡绿茶友要注意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
 
建议:绿茶宜淡饮。但胃寒的人应该少喝
 
 
《本草纲目》记载:“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
 
大麦茶属于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常喝大麦茶可改善肠胃功能又可减肥。适合胃气虚弱、消化不良的人饮用
 
方法:先煮沸2升左右的水,再放入一包大麦茶,再煮5-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建议:大麦茶最好现煮就现喝,不要喝隔夜饮用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氨基酸 收敛性 普洱茶 茶多酚 大麦茶 喝茶 普洱 功效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雾霾天应多饮茶
雾霾天应多饮茶
饭前饭后不能立即饮茶
饭前饭后不能立即饮茶
世界九大饮茶方式印度最奇葩
世界九大饮茶方式印度最奇葩
饮茶真的能减肥 事实究竟如何
饮茶真的能减肥 事实究竟如何
科学饮茶护肠胃
科学饮茶护肠胃
冬季如何健康饮茶
冬季如何健康饮茶
酒后饮茶危害健康
酒后饮茶危害健康
饮茶时应该注意什么
饮茶时应该注意什么
饮茶四大禁忌:不要把自己喝伤
饮茶四大禁忌:不要把自己喝伤
星露矿泉水提醒饮茶的误区
星露矿泉水提醒饮茶的误区
做有温度的饮茶者
做有温度的饮茶者
藏族的五种饮茶方式
藏族的五种饮茶方式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