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功效与禁忌 > 喝茶养生知识 >

每天三杯茶

时间:2018-08-07 14:19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其实茶不但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也是调养身心的良药。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往痛
 
 
    ,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其实茶不但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也是调养身心的良药。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往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饮茶谚语,形象地表述了喝茶的科学之法。今天七彩哥就结合中医的阴阳之道,告诉你每天三杯茶竟能如此神奇!
 
  上午喝茶——阳气上升,心神俱旺
 
  “一天之计在于晨”,我国中医认为昼夜节律的阴阳变化表现为白天阳强阴弱,阳气趋于表,气机上升,早晨和上午是人体机能最旺盛的时期,这时喝一杯红茶可以快速唤醒身体,提升代谢。因为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品性温和,味道醇厚,不损伤肠胃,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还富含微量元素钾,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因而早上常喝红茶是很有益处的。
 
  推荐茶品:月光金枝
 
  推荐理由: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突显自然醇和,蜜香柔和的品质特征,品饮一杯,和悦自然。
 
  午后喝茶——健脾消食,保持运化功能
 
  午后这一时间阳气渐弱,阴气渐升,脾胃功能较上午有所减弱,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因此中午的饮食中会有很多油腻食物,势必妨碍了脾胃运化功能,进而形成脾胃功能减弱。
 
  饮茶去肥腻自古便受人推崇,早在《本草拾遗》中就指出,饮茶可以“去人脂,久食令人瘦”。普洱茶清油解腻的功效是有目共睹的,它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促进脂肪燃烧,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尤其能够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加之茶味香气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因此午后喝杯香气浓郁的普洱,能帮助你健脾消食,促进运化。
 
  推荐茶品:茉莉青
 
  推荐理由:清茶消食,芳香凝神。七彩云南茉莉青花香与茶味相互渗透,巧妙融合,滋味口感随时间而升华,美妙独特。
 
  晚上喝茶——护胃、补肾、安眠
 
  夜里阴气盛阳气弱,阳气内敛,气机下降。人们在一天的辛勤劳作之后,气力消耗,已经较为疲惫,所以需要补气,调养心神,为第二天的工作储备能量。补气主要是通过调养脾肾来完成,晚上阳气衰,脾胃消化功能已减弱,加之很多人往往晚上吃的多、吃的好,这对脾胃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晚上人体的能量多用于消化,容易导致心神耗伤,神志不宁,对睡眠的影响也很大。
 
  针对这一情况,普洱熟茶便是很好地选择,熟茶是经过发酵后再加工而成,具有粘稠、甘滑、醇厚的特点,进入人体肠胃会形成保护膜,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作用,长期饮用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熟普中的咖啡因经多年陈放发酵,作用减弱,所以喝后不会兴奋,能够使人安睡。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普洱熟茶还有补肾固精的作用,热饮肠胃舒适,还可治疗尿频。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熟茶 茶文化 咖啡因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功效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勺竟然有这么多种
茶勺竟然有这么多种
怎样区分金骏眉和银骏眉红茶呢
怎样区分金骏眉和银骏眉红茶呢
你的身体需要最佳的喝茶时段
你的身体需要最佳的喝茶时段
肝病患者喝茶的一些注意
肝病患者喝茶的一些注意
好风随明月 茶香待佳客
好风随明月 茶香待佳客
忙里偷闲且饮一杯茶去
忙里偷闲且饮一杯茶去
纯料茶和拼配茶相比较哪一个更
纯料茶和拼配茶相比较哪一个更
明朝皇家与茶相伴的故事
明朝皇家与茶相伴的故事
2017年云南普洱春茶采摘时间表
2017年云南普洱春茶采摘时间表
普洱茶怎么冲泡最好喝
普洱茶怎么冲泡最好喝
聊聊史上对茶艺研究颇深的皇帝
聊聊史上对茶艺研究颇深的皇帝
普洱茶电商到底能否做起来该看
普洱茶电商到底能否做起来该看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